冯燕玲 李树林通讯作者 支勇翔 张婷婷
(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目的 呼吁填补乌鲁木齐航空急救的空白。方法 本文从围绕新疆总目标、航空医疗救援带来的优势、乌鲁木齐地域环境、目前航空医疗救援的基础条件、以点带面、战略思维定位乌鲁木齐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方面论述。结论 航空医疗救援是应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乌鲁木齐航空医疗救援的建立势在必行。
【关键词】 乌鲁木齐;航空医疗救援;总目标;战略思维;发展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308-01
航空医疗救援作为一种反应迅速、专业化程度高的救护手段,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年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均指导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大型城市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拥堵严重地区建设通用机场,满足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反恐处突与公共管理等需要。
一、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贴近民生,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开创新疆工作的新局面。目前,美国共有301家救援中心,1015个救援点(包括直升机和固定翼),每年要进行40万架次以上直升机应急救援任务和大约10万至15万架次固定翼医疗转运,能给全国84.5%的人口(约2.6亿人)提供20分钟响应抵达现场救助的服务保障[1]。德国约有108架飞行器,每年的救护任务达到10万余次,平均15分钟能到达国内的大多数地方[2]。以色列、英国、法国、瑞士、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空中救援体系。北京在构建首都红十字航空医疗救护体系;上海市正在打造长三角区域航空救援联合体;河南省在构建24小时常态化的航空医疗救援的救护圈;湖南省在打造黄金一小时救援网络;湖北省正在实现省内各市的医疗直升机起降点的全覆盖。航空医疗救援作为“空中ICU”,希望乌鲁木齐航空医疗救援服务能够起步并得到发展,能像120急救车一样广泛普及,融入到寻常百姓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航空医疗救援带来的优势
据文献报道,采用直升机救援与急救车进入现场救援相比,直升机的平均速度是救护车的10倍,直升机救援会提高30%的救治效率,使重症患者减少47%,伤病员死亡率下降27%[4]。因直升机起降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航空救援是灾区救援、山区救援、野外救援、高层建筑救援、高速公路救援、林区救援的首选方式,是解决最后10公里通行障碍和险途通行的唯一有效手段[5]。正因为有这些的优势,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域均已率先启动,截止2018年1月,全国已有至少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了航空应急救援,但乌鲁木齐航空急救目前还是空白。
三、乌鲁木齐地域环境的需要
乌鲁木齐市包括7区1县,市域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到“十三五”规划末人口达410万左右,公路里程2756公里,其中高速(快速)路326公里[3]。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在高速公路急速发展的同时,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急救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空中救援是地面救援的有效补充,特别是新疆乌鲁木齐地面交通遭遇突发状况节假日高峰拥堵、山区牧民地区、救护车受阻而难于执行急救任务,直升机可无障碍第一时间直达现场开展应急救援。
当前,新疆仍处于三期叠加特殊历史时期,反恐维稳形势仍异常严峻,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到平战结合,在最活跃的地域,必须从战略高度推进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同时新疆的支柱产业是能源产业和农业,能源产业以石油、化工、天然气、煤炭业为主,生产性事故发生几率比较高,新疆偏远地区伤员的救治往往需尽快送至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这充分体现了航空医疗快速安全救援的需求。
四、初具航空医疗救援的基础条件
新疆目前拥有12家通航企业,共计91个航空器,2017年通用航空飞行累计32071.8小时,累计起飞68833次。乌鲁木齐市规划新建国际医院、友爱医院将在2018年投入使用,有停机坪设置规划。2017年6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意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在维稳处突、灾害救援、医疗救护、草场与公路巡查等方面开展公益飞行业务。政府的宏观管理层面已逐步开始具体化,扶持该项新生事务的发展。2017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篮球场,由新疆医科大学联合西亚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西亚航空H125)举行了首次直升机空中救援演练。这一切举措都在为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以点带面,先行尝试,促进全疆急救事业发展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是沟通新疆南北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中西亚及欧洲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交流融合的增加,各项行业都在迅猛发展,国家卫计委提出了“启动海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工作要求,利用医联体网络体系,加强和推进空地一体化救援、转运。乌鲁木齐在接收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更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充分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社会的发展已推着乌鲁木齐市必须尝试开展航空医疗救援。
六、战略思维定位乌鲁木齐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发展
航空医疗救援在我国虽然还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从直升机制造、直升机运营、呼叫和派遣中心、医院、金融机构、用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与我国体制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模式,但是相信随着中国发达地区航空医疗救援的成功经验可逐步向乌鲁木齐市进行复制,最终形成全国布局。乌鲁木齐航空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一是需明确发展战略,应将其纳入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工作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卫生事业中长期规划;二是借鉴学习,选择试点建设,鼓励创新为开展航空救援工作所做的一切尝试与努力[6];三是建立统筹规划部门,协调航空救援体系相关军队、民航、医疗、气象、地震、消防、国土资源等多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在现有的条件下需自身努力和示范带动;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新建医疗建筑可引入世界先进全铝多层停机坪系统[7]。
参考文献
[1]贺安华.中国民航报,2015,11,25:第005版
[2]KarstenReinhardt.Principl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irrescue sesytem in Germany[J].Air Medical Joumal,Vol.3,No.19,2000
[3]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乌鲁木齐年鉴.2015:376
[4]石海明.直升机医疗救治现状与发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21,(3):238-242
[5]宗苏宁.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实与思考[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145-160
[6]钱鹏.翱翔在云天的999——专访北京999急救中心航空救援中心[J].中国通航博览,2015,15(3):44-45
[7]武秀昆.直升机停机坪建设的有关问题[J].通用航空,2016(2):7-13
论文作者:冯燕玲,李树林通讯作者,支勇翔,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航空论文; 医疗论文; 乌鲁木齐论文; 新疆论文; 直升机论文; 乌鲁木齐市论文; 体系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