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昆明市区 650000
摘要:通过对明清时期与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背景、思想文化比较分析,重点研究紫禁城与凡尔赛宫这两座东西方极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以及颐和园与凡尔赛园林这两个皇家园林。重点分析政治、思想两大因素对于东西方宫殿建筑和皇家园林的影响,求同存异,得出东西方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宫殿建筑表达君权至上这一相同主题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以及皇家园林在造园思想、设计手法上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绝对君权;明清;宫殿建筑;皇家园林
1. 政治背景比较分析
1.1 明清时期的政治背景
明早期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在地方实行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清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高峰。
1.2 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抨击了神权,也使西欧许多国家久被压抑的君主王权得以释放。资本主义的增长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环境,这种需求与君主们扩大王权统一国家的愿望是一致的。
1.3 政治背景的比较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明清时期通过实行科举制度吸收各阶层人士,从而扩大统治基础,以保持封建政权的稳定。这同绝对君权时期,封建王权的历史作用大不相同。在西欧,君主为打击封建诸侯的割据势力,必须赢得城市市民的支持,为此,君主采取了若干措施促进统一市场的建立,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思想文化比较分析
2.1 明清时期思想文化
明清两代的文化,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明代程朱理学的特质是遵循传统,蹈常袭故;阳明心学则富于反传统意味,这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思想文化冲突激烈。落后与进步,保守与激进,专制与民主,正统与世俗彼此共存。
2.2 绝对君权时期思想文化
在文化方面,对传统宗教的信仰逐渐冷漠,对理性和自然法则越来越充满信心。唯理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都是—元论,对轴线和主从关系的强调,对至高无上的君主的颂扬,成了城市规划建设中越来越突出的主题。
2.3 思想文化的比较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17世纪开始,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艺术等方面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成为城市规划、建筑中的“正宗”,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
3.宫殿建筑的比较研究
北京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一个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一个是法国乃至欧洲各国宫殿建筑辉煌的样板。作为绝对君主专政制度的象征,二者的产生也具有相似的背景。
明成祖朱棣在紫禁城皇宫的规划设计上,处处体现天子授命于天、君权神授的观念。17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在法国受到绝对的尊崇,数学和几何学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一系列建设均标志着人类开始在宏大尺度上将文明与自然结合成为具有中心感和系统性的结构整体。
因此,比较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却使用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3.1 空间图示关系
首先,择中立宫、居中为尊观念的图式表达。紫禁城宫殿整体置于北京城的中心位置,与城市中轴线重合。其次,多重围合的空间意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的在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第三,风水观念。中国在环境认识上的思想是依赖自然、融于自然。紫禁城的布局即与此模式契合。
凡尔赛宫的选址是在其西南23 km的郊区,由国王猎庄发展而成。在这片广大的区域之中,宫殿占据着场地的中心,它绵长的两翼既将城镇与花园分隔开来,又统领着二者。凡尔赛宫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宫殿的正中是国王的卧室,以路易十四的卧床为中心发散出来的三条轴线形成了控制凡尔赛城镇的主要道路骨架。
在城市里则通过旺道姆广场、协和广场等构筑起多条次轴线并不断向城市各处延伸,这些广场也充满了强烈的理性主义规划设计思想,并广泛地影响着法国其他城市和欧洲的广场设计。从凡尔赛宫到巴黎的景观系统组织,突出地表现了古典主义讲究全面规划、明确主从关系与有条不紊的风格,表征了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的神圣伟大。
由此可见,紫禁城空间图式所反映的中轴对称、多重围合与风水模式的布局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礼制思想要求的必然结果。与此相异,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则反映出具有中心感与放射性的格网布局的空间图式,是西方基督教文化控制性与扩张性的物化反映。
3.2 宫殿建筑设计
中国历代宫殿设计均十分注重“象天立宫”的思想,以此象征君权“授命于天”。明代宫殿紫禁城,则表现为注重礼制秩序与万物皆分阴阳的布局。
紫禁城所有宫殿建筑的布置均以南向为主导,南北轴线为中枢,使得庞大的建筑体系在重重围合中完美表达出儒学的礼制秩序。
凡尔赛宫的宫殿立面即为标准的法国古典主义立面,纵横三段,左右对称,造型严谨规范,气度庄重雄伟,被称为理性美的代表。
总之,紫禁城的布局从整体而言是一个富于礼制涵义的院落集合。与之相比,凡尔赛宫在设计上则重建筑立面整体的延续性,借助优雅、明晰的古典格式表现绝对的秩序和理性的光辉。
4.皇家园林的比较研究
4.1 不同的设计思想
作为自然山水式园林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来以表现自然意趣为目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力避人工造作的气氛,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作为西方皇家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则是将古典主义的形式原则及巴洛克设计的动感与开放、延伸的特点灌注于园林艺术之中,从而产生出规矩严整、对称均齐的人工秩序化的自然图景。
17世纪的西方造园家认为自然本身并不美,只有经过理性的加工,才有“美的自然”。这种用理性、明晰的几何秩序改造自然的造园思想与中国园林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创作意匠可谓大相径庭。
4.2对造园要素的不同处理
侯仁之教授曾说过,“颐和园具有湖山之胜,这是凡尔赛宫所不及的”。中国园林中的理水,从来是一个造景的要素,而在欧洲的园林中,极其广泛地运用喷泉这一形式。这水在造景中的差异,反映了两种并非出自一种思维的自然观。这种在自然观中的差别,同样表现在植物造景的布局和修剪造型之中。
4.3 不同的视线设计
中国园林忌直宜曲,对视线的设计提倡步移景异。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的西方规则式园林在视线设计上力求畅通,这种向广阔区域无限延展的结构赋予园林强有力的控制力和开放性。
5.结语
明清时期与绝对君权时期有着相似的政治目的,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都通过宫殿建筑表达君权至上这一相同主题。然而这两个时期的宫殿建筑的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这与东西方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同是皇家园林,绝对君权时期的凡尔赛花园体现出严谨的理性,试图传达一种秩序与控制的意识来表现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完全排斥了自然;而明清北京的皇家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些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在宫殿建筑的布局手法和细节中强烈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05.
[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04.
[3]张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M].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1.
[4]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7.
[5]郭华瑜,张彤.紫禁城与凡尔赛──东西方绝对君权体制下的宫殿建筑比较[J].华中建筑,2001,01:41-45.
[6]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6.
[7]耿刘同.东西方文明在明清皇家园林中的差异.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2.
[8]李朗然.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D].中南林学院,2005.
作者简介:张丹婷(1993-09),女,汉族,籍贯:江苏常州,当前职务:学生,当前职称:无,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
划历史与理论
论文作者:张丹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紫禁城论文; 君权论文; 宫殿论文; 园林论文; 明清论文; 时期论文; 自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