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利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丹林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1-03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课程改革如何在幼儿园进行,在进行的同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成了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有不同的层次,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很难给课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如何理解课程含义,现在关于课程有四种提法:第一种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所设的科目。指的是各领域,强调的是知识系统性,而忽视幼儿的个性培养。第二种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指的是活动设计,强调的是教育的意图,忽视课程之外的东西--幼儿主体性。第三种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所获得的经验。这种提法是很多人都认同的,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符合幼儿的需要,但是经验太泛了,还不能说它就是一个完完整整诉课程。第四种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特别强调了环境的教育功能,用现代教育理论说:"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这种提法符合儿童特点的,突出课程和动态性。特别是符合《纲要》要求和幼儿和谐发展的需要。从旧纲要到新纲要,幼儿园课程经历了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幼儿的学的发展过程,由静态到动态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总之,课程就是儿童活动。
二、掌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1、课程目标:(体验性、过程性、结果性)
课程目标三位一体: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
2、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教师的计划性与儿童主主体性各占一半。而综合性是根据《纲要》要求,创造性地使用地方教材,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选择性体现了课程的动态性,要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材,没有最佳的教材,只有最适合的教材。
3、课程内容:(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与幼儿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儿童人趣和需要。做到四化:
A情景化:是指让环境说话,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塑造人,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环境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B活动化:强调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探求知识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求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活动化:强调的是活动过程与方式方法的本身教育功能。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过程,而是探求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D经验化:强调要注重儿童的经历、感受、体验(非语言形态的知识,而是意识形态的知识)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知识发现知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4、课程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强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地选择、计划的活动。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5、课程评价:(多元智力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促进,是为了发现问题,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将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方法进行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和解决自身的问题
自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在不少幼儿园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少幼儿园教师懂得了要尊重幼儿,要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活动区活动普遍开设了,幼儿自主的活动增多了,有的还组织了方案教学活动、主题活动,等等。也许这些都是我们认定的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有些西方学者感到中国幼儿园课程发生了变化的原因。
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的这些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改革顺应了我国社会变革的需要。开放的社会需要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需要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去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托宾为我正在编辑的一本书写了一篇题为《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中国正力图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来培养新一批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劳动力。无疑,许多美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在中国的幼儿园中推广建构主义、活动区角、自我表达、方案教学。但作为一个教育人类学者,我担心这些教学法将如何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之中,以及在贯彻这些方法时如何考虑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
那就是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是按照某些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去做好他们倡导的事情,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人的理论和经验,但立足点应该是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
当幼儿园教师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书写计划和总结、编制课程、设计活动、布置环境、制作玩具和教具、进行观察和记录、编写成长档案,等等,做得很苦,做得很累,有时做得很没有意义时,我经常会想,幼儿园教师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 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些有意义的事?
当许多幼儿园的管理部门例行公事式地、没完没了地对幼儿园进行评定等级,检查幼儿园有没有编制和发展"园本课程",有没有建立完整的档案材料系统,有没有进行科研并出成果,等等,做得很累,做得吃力不讨好,有时做得很无聊时,我也经常会想,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 这些人员应该如何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些有价值的事?
在中国进行幼儿园课程研究和改革,应该考虑中国社会本土的情况;在具体的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应该以解决幼儿园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而不应只是追逐所谓的新理念、新名词,否则一定会使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都处于落空的状态。
总之,多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有成就的。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要走向生态,要以有效地解决学前教育中的问题为导向,而不只是以"科学主义"为导向。应该立足于我国的社会文化,深入思考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和如何改革的问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很有特点的一类活动,应该加强和改进, 而不是取消和削弱。
论文作者:陶 利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幼儿园论文; 幼儿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环境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