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取得了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依赖,对县级区域配网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家及供电公司加大了对县级区域配网的投资力度,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国电力公司长时间重视电力生产的量而忽视生产过程中效率损耗,造成大量电力能源白白的浪费,并且我国也长时间忽视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使得电力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问题。本文对县级区域配网进行了认真分析,希望能够对县级配网改造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县级区域;配网;不足点;改造对策
引言
自从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电力网络发展的投资力度,使得电力供需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用电高峰期依然会出现电力供不应求的问题。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设计规划比较落后,不能跟上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在县城与农村乡镇电力建设更是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电力事故,严重损害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电力网络的发展。
1 县级区域配网优化的意义
实现对县级区域电力配网的优化能够有效地增强电力供应系统的运行效率,使其系统网络的损耗尽可能地减少。其对于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及其在实际运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效益提升至最大化,并且使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保障。通过对电力配网系统的整体性优化设计,能够在其产生线路故障问题时,及时地排查故障区域,采用优化控制的策略实现对故障区域的快速修复,从而使用电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要达到上述目标的要求,首先要保障负荷预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电力配网的建设要遵循相应的规范要求,按照规范化的标准要求来进行规划设计;其次要合理安排电源点及线路通道,对于电力配网进行规划设计时,使其能够同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以及相应区域的建设规划设计能够互相协调,对电力配网的线路导线截面及其电力容量,要制定出模拟方案,合理评估其配电网络的位置合理性。
2 县级区域配网存在不足点
2.1 电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县级区域的配网当中,因为历史原因在早前的电网规划当中未能够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导致了城市配网的电源点其分布点不均衡,分布的位置也不尽合理,致使一部分的电源供应点其供电半径较长,导致了在电力传输的过程当中会损失量较大。并且,因为电源点的位置分布不恰当,致使其供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就无法跟上逐渐增长的负荷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夏季与冬季的用电高峰时段当中,其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便十分明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配网的经济性原则。
2.2 网络结构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县级行政区及农村地区的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都不合理,往往是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变压器设备的更新方面,而忽视了对配电网架及配电线路的更换,这些是非常容易出现故障的区域,导致输电线路供应电能的能力被大大减弱,使得这些区域的配电网络结构性能比较薄弱,也比较缺乏电力供应的科学合理性,并且会出现电力事故频发现象。
2.3 配网自动化程度低
我国县级区域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大多使用真空断路器来切断电源,很少采用保护装置及远程操作设备控制系统,这就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并且很多地方还在使用跌落式熔断器来实现主干线分段与分支线开关切换使用,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到达指定点操作,使得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往返与断电,送电的配电区域,并且不能及时告诉电力系统控制中心,使得电网调度效率比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改造对策
3.1 建立规划标准
由对电力配网的负荷预测起始即构建出相应的分区模块,以及在每一个分区当中建立其相应的内部分块,进而通过综合考量高压电源的分布点以及电力容量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方案,依据实际的具体情况选用科学、高效的预测及规划方法,使配电网络能够有更加详细、稳定的供电区域规划,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各自分区当中的配电网络进行结构规划,进而将不同分区当中的网络架构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网状架构,使每一个分区所承受的负荷基本相应,实现对电力配网资源的合理优化运用。
3.2 优化网络结构
(1)应该保证配电网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连续性,在建设电力配网系统时最好使用环状网络结构,同时实现闭环设计,这样配电网系统工作最为稳定。此外,应该在县级区域电力配网中放置一些供电电源。(2)应该采用“N+1”模式的标准来操作,电力配网,可以采用多分段的方式来实现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应该充分结合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电力配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电力配网的投资力度$物资消耗降到最低。放弃使用单联络而使用优点更多的两联络或者三联络的方法,合理建设多回路电源,并使他们之间能够紧密相连,形成“三分段四联络”等配电网络结构,这样可以增大县级区域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能。
3.3 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之选择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配一体化模式,就是和原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统一运行管理。这样的优势是可以保持原有的运行管理模式不变,配网自动化系统厂站的接入视为原来的变电站厂站接入,运行检修管理权限不变,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平稳接入。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省主站设备的投入,直接采用原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维护人员也采用原来的维护人员,总体在设备和人力上比较节约。还有一种模式是配网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独立运行管理的模式。优势是可以充分区分开主网和配网,其运行维护可以根据主网和配网的不同特点开展,比较有针对性。开展配网自动化工作较早的济南供电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由配调调度员专门负责配电网的调度指挥管理,分界点为变电站10千伏母线。其缺点就是投资相对较大,维护人员需求量也相应增大。特别是开展了馈线自动化建设的企业,其维护工作量非常大,可以进一步分片区对所辖配网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本文认为,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说,在没有开展馈线自动化建设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采用调配一体化模式,可以节约投资和维护人员,还可以实现数据共亨,平稳过渡,优势较大。在开展了馈线自动化建设的情况下,由于维护工作量急剧增加,特别是配网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应采用配网自动化系统独立运行管理的模式。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本文对我国县级区域配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议。通过不断优化县级区域配电网络结构,合理放置电源供应点,从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总体来说,应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应为了建设而建设,造成设备和人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范骏杰,顾剑豪.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对县级电电网的影响[J].应用能源技术,2017,(02):45-47.
[2] 马利东,钱旭涛,江能,杨嘉玮.如何提升配网停电计划规范率[J].农村电工,2017,25(05):39-40.
[3] 张佳.县级区域配网存在不足点与改造对策[J].低碳世界,2017,(10):60-61.
[4] 邹洪亮.县级供电企业“互联网+”配网运检管理模式的构建[J].机电信息,2017,(21):164-165.
[5] 贺锡强.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精益管理[J].农电管理,2017,(03):25-27.
论文作者:苏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县级论文; 电力论文; 区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网络论文; 电源论文; 结构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