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英 四川省珙县中学校 644500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打造的直观、生动、新颖的课堂模式。在农村初中教学领域,信息技术是一门重点学科。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教师需要侧重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合理引进微课模式,构建全新课堂形态。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作用和应用,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57-01
前言: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有效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呈现出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微课为载体,构建全新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当中,保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微课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1]。首先,不同于硬性灌输模式,微课教学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微课所构建的课堂情境中,形成直观性的理解与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信息化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与建设。同时,教师以微课为载体,展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态度的转变。因此,农村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将微课教学模式充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保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微课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整合课程资源
农村教师在利用微课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对课程资源合理发掘与整合,从而保证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丰富。首先,农村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进行明确,重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技术操作能力。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合理发掘微课素材资源,并且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例如,教师在进行“机器人编程系统”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当前市场领域比较典型的机器人编程系统,以及相关的编程数据资料。之后,教师对所搜集和整理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为设计微课视频做好准备。
(二)设计微课视频
教师在整理完课程资源之后,需要对微课视频进行合理设计与制作[2]。首先,教师需要保证微课视频中的知识分布合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微课的支撑下,能够顺利完成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微课视频时长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微课视频时间范围控制在6-8分钟左右,这样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交流互动汇报
在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农村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对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并根据互动结果进行汇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培养。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机器人走迷宫”教学时,可以合理微课资源。之后,引导学生就“机器人走迷宫的程序流程图”进行合作探究与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并结合视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让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呈现出高效率、高品质的全新面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
(四)自由创作拓展
农村教师在利用微课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视频操作演示,进行自由创作,从而实现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拓展,保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所呈现的实践技能和要领,自主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BASIC语言编写符合要求的程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微课视频的支撑下,自主进行实践拓展。例如,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支撑下,自主发掘和探索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内容和资料,增长学生的知识远见,让农村学生对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微课载体上完成相关实践作业,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载体,对学生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在学生自主创作与实践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3]。以微课为载体,将学生实践结果展示到课堂上,围绕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明确自身在课程学习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学生BASIC语言编写符合要求的程序作品进行教学评价和指导。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围绕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和交流,实现学习经验和操作方法的共享。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微课资源中心,为后续的教学评价和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便教师可以深入分析学生作品微课资源,掌握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加以改正和优化,全面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教育领域是一门重点学科,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因此,为保证课程教学更加有效,教师需要侧重于教学改革与创新。合理引进微课教学法,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微课资源,引导学生以微课为载体,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保证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形成深入的理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唐秋成.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0):46-47.
[2]张丽娜,高洪卓.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8):108-110.
[3]何玲,陈芝丽.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省某乡镇中学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3):125-126.
论文作者:林祥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资源论文; 初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