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构建特色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论文_赵倩1 代平2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构建特色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论文_赵倩1 代平2

(1.成都市技师学院;2.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的内在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能得到很好地传承。我国高职院校基于目前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设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探索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学;传统文化;特色发展

目前,社会很多企业看重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要求人品第一,实力次之。期望在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教学过程中培养一批有责任心,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有不少企业已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企业管理。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满足企业用人标准和规格的需求,在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无缝衔接的同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 中华民族才能得以长盛不衰。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阵地, 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和科研创新的任务。而文化底蕴的传播需要大量时间的磨练和积淀, 反映着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程度和学生的精神风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学习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2015 年教育部文件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培养学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二、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意识不高。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否重视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师资源是否优质、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满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是否易被学生接受等因素有关,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培养重心完全放在了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积累上。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简单粗略地等同与德育教育和课外活动,甚至开选修课的都很少。

(二)实践活动缺乏。工学结合是国内培养高职学生的主要模式之一,这种课程建构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定位时将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高职大学生一方面希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希望参加具有主题性、开放性、体验性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但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如何让文明、文化、职业道德有效地与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共同为岗位能力服务,依然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三)缺乏企校教育融合。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外在呈现。但是一方面,高职大学生本身的专业课程任务较多,认为额外学习传统文化会占用自己的课时,另一方面,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与所学专业的内在关联度理解不够深入,忽略了校外实践教育与校内知识的教材融合。

三、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一)加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意识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研读。针对学习传统文化典籍,开展校内经典诵读活动,比如,可从通俗易懂的《三字经》入手,然后学习《老子》《孟子》等典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即课程与教材建设。

(2)实施传统文化区域特色。结合专业教学和区域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技艺类课程,学习和传承中华区域文化传统技艺。比如,艺术设计专业可培养学生剪纸、丝绸制作;财会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珠算等技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落实传统文化社会意识。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修有关传统音乐、茶道等技艺课程,通过技艺学习和传承,涵养自身心性。实践力行方面,通过开展社会志愿公益活动,将课堂延展到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注重在生活中的实践力行,将传统文化修养外化为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实践教育

(1)师资库的建立。从企业中挑选兼职教师,邀请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举办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增进对所学专业和自我职业的定位;其次,目前有不少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考查和筛选后,可吸纳优质师资加入兼职教师队伍。

(2)民间工艺室的建立。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和专业特点,将民间工艺大师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将课程教学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传承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在文化传承、产品开发、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3)专职教师队伍的建立。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专业教师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建立校内专职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开发、备课、观摩等活动,定期举行主题培训与企业兼职教师交流,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校企融合

(1)组织社会志愿活动。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开展的多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活动或完成志愿者任务,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意识。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通过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志愿活动,为学生打开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窗口,对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和社会关爱教育。

(2)结合优质企业文化。引入优质的企业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结合专业特点,基于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贯穿职业素养教育。

(3)建立社会教学基地。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社会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地方博物馆、民俗文化村等合作,建立稳固的教学参观基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与福利院、残疾人协会等机构合作,举办各类志愿公益活动,开展社会关爱教育。

结语:

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与行业企业、民间工艺大师合作,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传统文化进心灵,形成人才培养的“大文化”教育观,对提升学生追求和获得幸福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沄涛,彭晓兰,瞿家琴.浅谈高职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方法[J].农家参谋,2019(09):119.

[2]范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7):187-188.

[3]陈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2):58-60.

[4]李浩泉.新时代广东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及其引领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8):85-87.

[5]宋星,雷晓燕,胡苏姝.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3):124-125.

[6]沈晨,谢悦辰.扬州运河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138-140.

论文作者:赵倩1 代平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构建特色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论文_赵倩1 代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