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物流宏观管理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体制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的提出
中国物流领域的管理体制问题,无论是国家的宏观管理体制,还是企业的(包括作为物流服务供给方的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方的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微观管理体制,一直到现在没有能够有效解决。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物流业来讲很有必要。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前,有关的协会和新闻部门非常关注中国物流发展的问题,在协会组织的座谈会上以及媒体采访时,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物流发展的问题很多,必须引起国家的重视;国家对物流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的、有权威管理部门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呼唤物流大部制就是我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带有紧迫性
形成上述看法的原因有很多,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第一,2009年我国发布了一些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其中包括《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先不管它的内容,只看它的名称已很明确,我国的经济决策部门已经确认物流在中国产业的地位。如果像之前很多人认识那样,物流仅仅是通过整合其它许多产业的资源来提供服务的一种手段,那么只要按照国家的一般工商企业管理要求来提供服务并且履行对国家的责任也就可以了,似乎并不需要为此建立专门的国家级的管理部门。但是,物流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没有相应的国家管理是绝对不行的。当前,物流资源非常分散,缺乏管理和整合,形不成能够适应、支持和服务其他产业发展的大的力量,更谈不上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强大力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职国家管理机构,也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对此,我认为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有权威的行政管理部门,把物流产业纳入国家管理的轨道。
第二,现实的发展也旁证了这种管理部门的必要。从2009年年初开始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其他《调整和振兴规划》相比,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由于没有可以依托的贯彻的管理部门,因而,实施方案迟迟难以出台,一年了,这个问题仍未解决。《调整和振兴规划》是以三年为期,三分之一的时间过了,这个根本问题未获解决,使人们有很大的担忧,担心规划流于形式,错过大好的发展时期。
第三,《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身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长期没有对物流实施领导和管理的部门,也就缺乏长期连续工作的政策研究体制、运行体制和规划体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一些提法,没有长期的、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社会检验,因而存在一些问题的,很难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甚至起草人个人的学术观点,在没有经过论证和一定范围讨论的基础上,就直接进入到《规划》之中。这两个问题是:物流业是其他产业融合的产物的问题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问题,提法不妥甚至有违背我国体制改革方向的错误。笔者已经有专门的论述,此处不再详谈。
条件已经具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改革也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要求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继续向深度和广度突破,物流是其中的重要领域。
物流概念引进到中国并且进行科学和知识普及已经三十年。
物流从原来的一个部门走向其他经济部门,受到经济领域的关注,已经二十年。
物流进入我国政府的视野,受到经济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并且成功地进行了探索和发展已经十年。
这三十年的基础,可以支持我们迈出更大的发展步伐。
2008的国务院机构体制改革,在一些经济领域实行了大部制,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解决大经济领域宏观管理体制的好办法,给解决物流管理体制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看好大部制体制创新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开始,人们就期待着几个领域的大部制,尤其是“大交通”或者说是“大物流”。大部制的结果出来之后,不少人对于物流领域没有能够实现“大部制”流露出了失望情绪。
大部制是本届政府重要的改革成果,是成功的体制设计。大部委的体制设计,是管理体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产物,上个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这是推动世界进步的重要变革。上个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不是单一的趋势,现代经济出现了两个发展的趋势:一个是专业分工的继续深化和细化,另一个是不同经济领域的互相渗透和关联。前一个是延续了一百多年的专业分工在当今世界的深化,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趋势;后一个则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新发展趋势,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综合化的趋势。大部制的体制形式,正是适应现代社会这两种趋势的产物。大部制的出现,必然弱化国家对微观经济的控制,这当然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入;大部制又使国家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支持下,综合统筹,使不断深化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实现更有效的统合。所以,应当把大部制出现看成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先一步发展的发达国家,若干年前就已经实行了大部制,应当说,大部制是我们适应现代社会现实设计得比较理想的体制。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大部制是先进的体制设计的结论。笔者的信念是坚定的,包括铁道部在内的“大运输”或者“大物流”部门体制,应当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制形式,况且有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这一步迟早是要走的。改革是一个进程,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逐渐推进和完成的过程。需要时机更为成熟,需要人们的认识更加统一和提高,不能企望大部制的改革一步到位。回顾我国个政府机构体制改革,就是走的这样一条坚定目标、稳妥操作、循序渐进的道路,1982年以前一百多个部门,1992年以前40个部门,这次实行大部制之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相信这次改革仍然是改革进程中的一站而决不是终点。
物流更需要大部制
物流概念的形成,可以说是综合化趋势的一个结果。物流领域过大的覆盖面和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复杂的交错关系赋予了物流产业的产业特殊性,对于物流产业的产业复杂性质认定,汪鸣同志认为是“复合型产业”,这个看法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且已经写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中,这就使物流产业在旧的小部门体制中,很难找到部门的依托。所以在小部制体制下,物流只能被很多部门所分割,很难按照物流的理论体系进行有效管理,当然不利于物流的发展。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物流概念形成的比较晚,物流产业理所当然的是后生性的产业,如前所述,它只是现代社会综合化趋势的产物,它的组成部分有一部分是现代社会刚刚诞生的全新的东西,但也有相当大部分早就都是“名花有主”,存在其他的产业结构体系之中。物流产业系统结构的问题,长期以来很难取得共识,主要原因在于:物流产业没有自己固定的边界,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中,物流产业跨越很多其他的产业,也可以说物流产业切割了其他很多产业。对此,在理论上应该跨越多少、切割多少?而实际上在不同的时期能够跨越多少、切割多少?是一个“千人百解”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的物流管理处于“九龙治水”的状态。这些年,物流领域的“配送”,基本上是商业部门在管理;物流领域的“快递”,基本上是邮政部门在管理;铁路运输是铁道部门在管理;航空货运,是民航部门在管理;船运和公路,是交通部门在管理;散装水泥是建材部门在管理;至于仓库,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个管理;各有各的部门,各有各的协会,互不联合,互不通气,都是以我为主,怎一个“乱”字了得!尤其是对物流有决定影响的、需要特别进行强力综合的全国性物流平台,无论是建设和管理都分属不同部门;有不同部门就有不同的利益,就有不同的管理和指挥系统,很难进行有效协调,这就是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需要进行高度综合和协调的物流,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小部门部门管理体制,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按照经典的政治经济学说法,这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物流更需要大部制,物流必须“顺应”这个历史的发展潮流,采取大部制形式,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促进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物流产业结构不清晰的“灰”色性质,物流的大部制形式,很可能不能涵盖物流的全部,而仅仅涵盖它的关键部分。
物流领域大部制涉及的企业太多,基础资源太复杂,资源总量太大,整合的力度和难度过大,更需要稳妥地推进,所以,本届政府先整合局部资源,把航空运输、水运、公路运输整合起来,是一个非常英明的选择。我们相信,包含“大运输”的物流大部制改革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而且时间不会太远。
大部制小协会应当是我们的选择
从管理体制设计来看,大部制改革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任何重大改革都需要有配套的措施。大部制使国务院机构越来越远离对微观经济和企业的干预,却更增强了宏观调控和综合能力,因此实施大部制的同时,还需要发挥协会的功能。笔者认为,在物流领域缺少为具体行业服务的行业协会。受中国现行体制影响,很多协会也比照大政府的格局去建立,瞄准的是产业而不是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所做的事情也是政府做的事情。在政府机构改革,向服务型政府转化的同时,有一些大协会却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也许就是社会上把他们称之为“二政府”的原因。物流领域的协会还有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在社会上协会多如牛毛的时候,物流领域的小行业却缺乏协会性的组织。笔者搜索著名网站的“知道”栏目,被评为最佳答案的回答说,北京市有426家协会(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缩小的数字,因为在这个名单中,我没有看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市物流协会、中国足球协会、中国篮球协会、中国排球协会、中国乒乓球协会这样熟知的名字),却看不到和物流相关的协会。物流领域,搞配送的企业和搞国际集装箱的企业,搞粮食物流企业和搞水泥物流企业,搞食品的配送企业和搞商品混凝土配送的企业……很少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作为一种完美的体制,和大部制相配套,应当有这些具体行业的行业协会,才能够弥补大部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