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_宦忠甫

神农架区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神农架 442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6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各12例,A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接受异体骨植骨治疗,C组接受未植骨治疗,观察各组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患者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A组(133.4±5.2)ml高于B组(97.8±4.7)ml、(95.6±5.7)ml,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此方式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而自体植骨方式,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高,因此,临床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关键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异体植骨术;自体;切开复位AO跟骨板

全身骨折中大约有2%的骨折为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占到60%,大约2%的骨折为双侧骨折[1]。目前在治疗上,多给予手术方式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性。此研究用分组方式进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组讨论36例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各12例。A组:8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35.7±1.7)岁;B组:7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35.9±1.9)岁;C组:7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35.6±1.8)岁。三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呈侧卧姿势,给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从跟骨外侧入路,做L形切口,需注意保护血运。暴露距下关节和跟骰,从骰骨后、后缘、骨前等部位置入克氏针三枚,并暴露。术中需注意保护腓肠神经。暴露出关节面后,定位骨折线,取出骨块。跟骨内侧壁用斯氏针进行复位,纠正内翻移位和短缩,用克氏针进行保持。把骨块复位取出,复原Bolh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植入异体或自体骨植骨体,并压实。外侧皮质骨复位后,给予AO跟骨板,共,并在骰骨、跟骨后结节、载距突部位固定螺钉。将克氏针拔除,缝合包扎。

1.3 指标判定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测定记录其患足Gissane角、Bolher角、跟骨宽度和高度。

记录治疗过程中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恢复状况

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跟骨高度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Gissane角、Bolher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人体脚部跗骨内体积最大的则为跟骨,属于足纵弓构成部位之一,可为小腿提供支撑体重、杠杆支点的作用。其外表呈不规则性长方体,共四个关节面和六个表面。跟骨附近软组织厚度存在差异,并包含者较多肌健腱、神经、血管等组织。术中植骨科加强物理稳定性,加大骨性力学结构,避免再次塌陷,保持跟骨形态,且对螺钉把持力有加强作用,加强牢固性,促进早期愈合[2-3]。自体骨属于目前临床首选植骨,和异体骨对比,骨性能更优,安全性高,可降低疾病传播和排异风险。但术中取骨量不合适,多用于较大骨缺损移植,往往造成供骨部位并发症,因此更多的医生更倾向异体骨。因体积小,且经历了辐照、冻干、清洗、深冻等过程,可降低抗原性,加大组织相容性,且无免疫排斥。综上,临床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此方式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而自体植骨方式,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高,因此,临床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明,邓葵,曾晚辉等.微创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3):220-223.

[2]郭显成,刘晓华,雷强等.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48-750.

[3]范爱民,何志,张立亮等.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植骨修复跟骨骨折:优势及缺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8):7822-7826.

论文作者:宦忠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_宦忠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