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绩效系统要素合理配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要素论文,内部审计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内部审计绩效系统要素功能
系统是由某些相互联系的部件集合而成的。这些部件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组织,它们在系统内彼此影响而构成系统的特性。由这些部件集合而成的系统,其运行有一定目标,系统中部件及其结构变化都可能改变和影响系统的特性。
内部审计绩效系统要素功能转换主要体现在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中。系统的整体功能的输出取决于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转换系统的功能质量。输出与输入之间通常呈线性关系或类似线性关系,而输出与转换系统之间通常为指数关系,后者的变动对前者能够产生放大效应,如图1所示。
图1 内部审计绩效的系统要素功能转换
(一)输入
输入通常表现为树立“大审计”理念、掌握信息资源、健全制度、人际沟通、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培养优秀人才等。树立“大审计”的理念要以服务于组织管理和发展大局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统筹利用各方面的审计资源,兼顾微观审计效果与宏观审计效应的统一,实现审计信息及成果的充分共享,要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促进内部审计从以真实、合规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由“检查系统”转向“免疫系统”,由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转变,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
1、要掌握信息资源。就是注重信息收集,通过对信息作出定位分析,为组织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内部经营管理信息和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组织在风险环境中找到利润增长点,体现在哪里存在风险,内部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2、要健全制度。包括管理层要管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3、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包括与管理层的沟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外部机构的沟通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
4、要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包括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审计的同时,进行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在财务审计上推广运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AMIS),利用局域网建立信息传递系统。
5、要培养优秀人才。包括审计人员要树立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审计人员要掌握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业务技能;审计人员要培养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
投入是产出的第一推动力,投入要素的质量和投入过程的质量决定产出的效率和效益。
(二)系统功能转换
输入是系统环境设定的,一般难以调控,而系统功能转换则是人为设置的,具有可调控性。因此,系统功能转换便成了竞争焦点。加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系统功能转换,是整体系统功能进一步优化、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重要途径。
(三)输出
系统输出是系统活动的产物,是输入端和系统运行的反馈机制。系统运行结果及输入端要素功能状况往往决定着输出的质量。所以,通过输出端的负反馈机制运行,引发对最终输出结果的关注,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并以此重新调整系统输入和内部活动,改善内部审计绩效系统的管理,达到系统要素功能的优化。
(四)负反馈
一个新的系统结构、模式、形态开始总是弱小的。通过正反馈机制,系统结构、模式、形态等自我放大、生长发育,但正反馈机制常常导致系统结构不稳定,系统功能发生变化;而通过负反馈机制,系统的结构、模式、形态等会不断地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下整体系统会保持相对稳定;只有在正、负反馈机制适当结合时,才能实现系统自我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有序和熵值最小是系统均衡的标志之一,无序混乱的要素经过整合输入,通过“黑箱”或“白箱”输出为有序的理想状态,并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调整这一过程直到令人满意为止。因此,内部审计绩效系统必须建立起负反馈机制,控制和约束发展速度和规模,使之达到并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五)系统的层次
系统作为信息和能量的转化场所,提高内部审计绩效,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通过系统自身的机制运行将输入端的能量和信息转化,经过输入形成输出产品,最终体现为高效的内部审计,发挥最优作用。系统通常表现为内部审计的生产系统和制度提供两个层次。
1、生产系统。其输入要素主要是在该系统中抓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立项要体现“大审计”和“增加价值”等理念。抓好审前准备工作,根据审计目标有针对性地大量收集审计资料,制订审前调查方案,分析调查重大变化的合理性,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找出审计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抓好审计的过程控制,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并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审计人员要敢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审计价值。做好审计项目复核工作,采取项目审计人员、主审、审计组长和部门负责人层层复核的方法,防止出现问题不清、定性不准,建议针对性不强等情况。通过人或软件的智能消耗,将输入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经系统的能量转换,成为可控的输出要素。
2、制度提供。系统中制度的提供能使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管理绩效,体现内部审计为管理服务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绩效系统要素合理配置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制度
1、管理层要管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职责说明书》、《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定内部审计在“一把手”直接领导下,严格按照部门职责及一把手的要求开展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利和工作流程,以确保其工作的原则性和效率效果性。利用内部OA网构建“联网审计、动态审计、审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内部审计信息无门户阻隔、无缝隙连接、无断层沟通,实现无障碍审计。
2、健全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保障。建立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岗位轮换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监督体系,审计统计报表体系,审计计划管理考核体系,内部控制评审规范,财务收支审计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规范,管理效益审计规范,工程项目审计规范,风险评估规范等,以争优创先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加强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对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获取相关、全面、可靠的信息,确保内部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内部审计目标,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建立与管理层沟通的渠道。在沟通中能了解组织的发展目标,能针对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和管理层的期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实施内部审计项目并提出内部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加强与管理层沟通有利于取得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能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建立与被审计对象长期沟通协调机制。要让对方理解内部审计工作,同时要充分肯定其工作业绩,给予充分的尊重,要主动沟通,善于倾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功能。三是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与各相关部门横向的沟通协调机制,保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良好沟通。特别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和单位组织、纪检、人事等部门建立沟通联动机制,及时了解组织各职能部门的动态,寻求内部审计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落实内部审计决定,实现内部审计结果的高效利用。四是加强与外部机构的沟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部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审计机关和协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等。五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现代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团队之间必须有良好的配合,要团结友爱,加强沟通,协调一致,才能形成高效运转的内部审计团队。
(三)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为数据提取和分析工作提供帮助。要提高审计抽样工作的科学性,控制抽样风险。要提高审计查证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要实现审计信息化,提升审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财务等数据和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获得审计数据和审计分析结果,及时发现组织存在的异常、疑点和问题评估组织风险状况,为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不仅可以拓展审计空间和审计视野,而且可以做到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当前审计与前期审计和后期审计相结合,能够综合调用、管理内外部审过资源,方便快捷、准确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四)培养优秀内部审计人才
审计人员要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要掌握专业技能,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经验积累,精通审计程序,掌握内控测试、风险评估和计算机审计等新技术,熟悉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工作原理,从而创建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要培养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要把质量意识贯穿审计全过程,以质量高低作为评价项目优劣、评判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尺。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沟通管理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工作分析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工作绩效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