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 255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扰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笔者随机选取了2013.02.16-2015.12.16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60的排序,基数号患者为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办法,偶数号患者为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暴力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和精神情况都有所好转,但是偶数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暴击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方面的转变优于基数组。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实现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优良转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展,降低暴力行为心理行为因子。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行为心理;心理干预;暴力因子
为进一步明确心理干预的实施策略和办法,笔者实施了此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笔者随机选取了2013.02.16-2015.12.16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60的排序,基数号患者为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办法,偶数号患者为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
基数组基本情况: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患者年龄为64岁,最小患者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2.5±2.5岁。入院前有治疗历史的患者共有20例,本次为首次治疗的患者有10例;患者学历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其中小学学历10例、初中至高中学历患者有12例、高中学历以上患者8例;已婚者12例、未婚者6例、离婚者8例、再婚者2例、丧偶2例;存在暴力行为历史的患者有24例、不存在暴利行为历史的有6例。
偶数组基本情况: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患者年龄为65岁,最小患者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41.2±3.5岁。入院前有治疗历史的患者共有25例,本次为首次治疗的患者有5例;患者学历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其中小学学历者9例、初中至高中学历患者有17例、高中学历以上患者4例;已婚者7例、未婚者9例、离婚者11例、再婚者1例、丧偶2例;存在暴力行为历史的患者有21例、不存在暴利行为历史的有9例。
1.2方法
基数组实施一般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方面的护理和精神科的专业护理。偶数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患者入院后积极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以良好的自身素质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及患者一;了解、熟悉患者一的情况,为每一名患者独立的信息资料档案,包括个性特点、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发病经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无暴力攻击行为史等,2)专人护理,通过专人的引导与互动,消除其影响病情的消极性情绪,自我认识和彼此鼓励,促进个人的适应功能、自我了解以及增强认知,改善社交技巧及人际关系。④对有过暴力行为历史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疏导患者心理,并让患者了解一些精神分裂症知识,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自我治疗和意识控制能力,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评价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的精神状态、暴力行为改善与发生情况与精神病因子,此次对比指标的评价采用BPRS进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基数组与偶数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男女比例、学历、治疗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评分
基数组:入院时55.49±12.06、护理干预后41.52±10.26;偶数组:入院时56.13±11.20、护理干预后24.15±9.42。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病因子分析
基数组:入院前——焦虑抑郁5.9±0.9、缺乏活力5.1±1.2、思维障碍6.2±0.7、激活性5.1±0.6、敌对猜疑5.8±1.0,护理后分别是3.5±1.0、4.6±0.9、2.7±1.3、3.9±0.4、2.6±1.1。
偶数组:入院前——焦虑抑郁6.1±0.7、缺乏活力4.9±1.4、思维障碍6.1±0.6、激活性4.9±1.1、敌对猜疑6.0±1.0,护理后分别是2.0±1.0、2.5±0.4、1.2±0.1、2.8±0.4、1.0±0.1。
2.3两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比较结果(%)
基数组:入院时比例为100%、护理后比例为36.4%;偶数组入院时比例为100%、护理后比例为1.5%。
有上述结果可见: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和精神情况都有所好转,但是偶数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暴击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方面的转变优于基数组。
结束语:
精神分裂症患者爆发暴力攻击行为会对身边的人和物、自身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对于他们的暴力心理行为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本身、他人和社会的安全尤为重要。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实现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优良转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展,降低暴力行为心理行为因子。
参考文献:
[1]余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09):153-540.
[2]邹玉红; 于莲芝.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5(04):632-634.
[3]梁咏梅.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0):482-483.
[4]李元春.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突行为预后及心理护理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230-231.
论文作者:路近, 孙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偶数论文; 基数论文; 暴力行为论文; 因子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