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输血管理科 湖南 423000
【摘 要】目的:采用总结法探讨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治疗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使用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疗法,总结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在输血后,产妇阴道出血、手术创口渗血、皮下出血、休克、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各类血液指标数据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疗效方面,痊愈42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1%。结论: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关键词】肝素成分输血疗法;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是产科临床少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因素影响,会消耗产妇大量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引发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以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出血、低血压休克为主,死亡率高,如果能够及时补充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下,成分输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近年来采用了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疗法,成效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8.9±3.6)岁,孕周为36~41周,其中25例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排除标准:血友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肝脏疾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以阴道出血(出血量超过1500mL),并出现出血不凝、消化道出血、皮下淤血等临床表现,均符合临床中关于DIC的相关诊断标准。
1.2 治疗措施
及时去除诱因、结束分娩,确定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后,采取及时的急救应对措施,采取抗休克、抗感染疗法,对于宫口全开者,采取阴道分娩,对于不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及时进行剖宫产,若产妇出血不止,需要第一时间切除子宫。本组包括3例羊水栓塞患者,均在输注成分血液时,予以小剂量肝素,避免临床症状加重。对妊娠高血压者,慎用肝素,若纤维蛋白原不足0.5g/L,禁用肝素。
此外,严格按照输血规范,为患者输注红细胞,根据患者出血量,及时补充血浆,本组产妇血浆补充量为400~1800mL,首次血浆输注量以400-600mL为宜,输注完成后,检查凝血指标的变化,根据凝血指标确定血浆输注量,将凝血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若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不足1g/L,则根据实际情况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如果产妇血小板计数不足50 109/L,就需要及时补充血小板。并迅速纠正休克、控制出血,避免循环出现超负荷,同时予以对症支持疗法 [1]。
1.3 分析指标
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记录产妇输血前、输血后、治疗10h后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输血后,产妇阴道出血、手术创口渗血、皮下出血、休克、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各类血液指标数据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前后产妇血液指标数据变化见表1。在疗效方面,痊愈42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1%。
3 讨论
输血在临床急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全血输注法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医学界开始推行成分输血法。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主要由于急性失血引发,发病速度快、发病急,死亡率高,一旦发现产妇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需要及时采用成分输血法[2]。红细胞制剂的应用可以有效补充人体内红细胞的含量,纠正贫血状态,维持机体机能,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悬浮红细胞尤其适宜应用在此类患者的抢救中。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是连续性过程,在输注时,患者会不断出血,因此,在输注红细胞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血浆,并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3]。本研究为产妇输注的血浆是从采集6h以内的全血中分离,含有必备的凝血因子与血浆蛋白,在凝血因子的补充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时,要密切观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避免血液再次进入高凝状态。肝素具有非常好的抗凝功能,合理的使用肝素可以改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症状[4-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输血后,产妇阴道出血、手术创口渗血、皮下出血、休克、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各类血液指标数据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文权,朱淼勇,朱永林,谢炳寿.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26(07):640-641.
[2] 李紫艳,王雪华,刘丹,贾念平,孙付霞.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16):79-81.
[3] 程磊,梁恩和,姚鑫.血栓弹力图在颅脑损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9(09):167-168.
[4] Takahiro Takazono,Shigeki Nakamura,Yoshifumi Imamura,et al.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modulin and gabexate mesilate in sepsis-induc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patients〔J〕.Journal of Chemotherapy.2014
[5] 宋丽,张艳丽,栾斌,王秀芳.D-二聚体/FDP比值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4(16):408-409.
论文作者:邓怀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弥漫性论文; 凝血论文; 肝素论文; 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产科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