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2.黑龙江宾西牛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3.石家庄鹏海制药有限公司 050600;4.哈尔滨航铭教育科技培训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1;5.深圳市食品安全协会 518000
摘 要: 基于“工匠”培育的高职校企合作“四证融通”的机制,需要解决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校企合作,发挥专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职教联盟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对“四证融通”机制的认可度的问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施“四证通融”机制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最好径路。
关键词:工匠培育 校企合作 实践探索
构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就是立足现在和未来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让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高职学生与企业员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培育对行业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和具有“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卓越产业人才。实施高职院校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和“工匠潜质人才”证书校企合作“四证融通”的机制,必须依托“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协同育人育匠机制体制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发展动力。
一、实施校企合作“四证融通”机制需解决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校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指出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要深入、精准地分析产教融合对“工匠”人才培养和“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校企合作“四证融通”必要性的认识,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统筹作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不深入的问题,强化对校企合作资金投入;要强化教育部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在优质专业建设政策支撑方面重点倾斜;要依靠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引领、促进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实习实训等“工匠”人才培育;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要在实施“四证融通”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让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学生和员工终身学习的中国特色“工匠”人才培育体系。
2.需要发挥专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以培养行业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才、服务社会为主要任务”,发挥专兼职教师在实施校企合作“四证通融”的作用非常必要。提升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是“工匠”培育中产教融合的基础,发挥企业实践技能指导“大师、巨匠”的言传身教、精神引领作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建立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大师、巨匠”任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人才制度,实施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开展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行“教师下企业、大师进校园”校企双向交流合作制度途径,形成“工匠”育人育匠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进一步强化专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发挥专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巨大支撑力。实施校企合作“四证融通”的证书运行机制,就是要激发动机培育能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促进企业员工终身学习。为此,要求我们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成为专业建设的建议者、教学实践的指导者、教学研究的引领者、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优秀学风的倡导者,实质是“专业建设有力、服务社会有效”。
3.需要提高企业对“四证融通”机制的认可度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毕业证书,没有颁发学位证书。高职院校毕业证书是高职学生在学制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学习,修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全部课程并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由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办学单位颁发的用于证明学习经历的书面凭证。而本科以上的学位证书是为了证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证书,获得学位意味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的学术称号要求的专业知识学习资历。高职院校应当科学、合理地研究制定高职学生的“副学士学位”证书的发放制度,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职业资格证书(含“工匠潜质人才”证书)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潜质的证明。但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不少职业资格证书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一些原来需要特殊培训和严格考试才能取得的资格,现在已经变成了正在消失的岗位或大众化的技能;一些职业资格“含金量”较低,参加培训和鉴定的人员支付费用取得证书却没有实际效用。人社部门连续7批集中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在新形势下需要我们对职业技能评价进行转型思考。职业资格证书和“工匠潜质人才”证书授予的关键是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能否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需要学生样样精通、样样考证,需要的是一技之长的专才,在一专的基础上再具备“工匠精神、工匠技艺”能力。
二、实施校企合作“四证融通”机制的运行径路探索
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四证融通”的教育教学实践证实,“四证通融”机制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最好径路,它能使“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真正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认识到,工匠精神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成本和付出,需要实践沉淀和时间积累。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完善“四证融通”制度体系、搭建成才平台、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1.高职学生毕业证书的获得路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国家主要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制订基本统一的质量标准、管理办法,编制年度指导性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大学专科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学生在学制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学习,修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全部课程并成绩合格或修完教学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获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该证书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学生所在院校授予。
2.高职学生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路径
基于“工匠”培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施职业技能证书的制度,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并使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可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适应行业企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我国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以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建立了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已经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制度规范下,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适宜的专业“双证制”的实行。职业技能证书一般由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企业共同组织,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考核合格后授予。
3.高职学生学位证书的获得路径建议
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没有实行学位证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行业企业调研,认为校企协同育人育匠,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实施高职院校副学士学位证书制度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参照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的一些做法,提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得“副学士学位”证书的径路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开展IEET(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的TAC-AD(副学士学位)规范认证。逐渐解决IEET适用悉尼协议会员体的保守态度,放宽高职院校学生走向世界的自动认可门槛,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成立相关的机构开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副学士学位规范认证工作。建议该证书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或依托公认的学位机构按规定的制度授予。
4.高职院校实施高职学生和企业员工“工匠潜质人才”证书制度,是促进劳动者由技术技能型向工匠型人才发展的最好精神鼓励,也是对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国经济走向中高端发展的助推剂
建议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协同育人育匠体制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互联网+学生企业员工”终生育匠学习平台学习积分和职业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实践以及企业员工实际工作贡献等综合成绩,由用人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颁发“工匠潜质人才”证书,获得该证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企业员工可获得一定的企业奖励和薪资级别待遇。建议该证书在校企合作职教联盟内按规定的标准考核合格,由企业和高职学院共同授予。
三、实施工匠培育校企合作“四证融通”机制的实践体会
1.构建学校主体的职教联盟“四证融通”工匠培育体系
构建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职教联盟“四证融通”工匠培育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作用,要特别强调高职院校的主体责任。由高职院校牵头,协同多家同专业企业共同成立区域性职教联盟,在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中保证校企共建“四证融通”的机制运行:一是积极推进联盟内高职教育与培训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管理机制的统一,构建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和培训运行管理制度,要整合校企教育资源,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完善职教联盟内高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三统一、三整合”。“三统一”即学历、学位证书与证书的内涵相统一,专业理论和实践教育与职业技能证书内容相统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就业岗位培训和“工匠潜质人才”证书目标相统一;“三整合”即校企共同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源配置的整合,高职教育与专业职业培训的整合,高职教育与职业大典培训等级衔接的整合。
在职教联盟内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和“互联网+学生与企业员工终生育匠”培训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和培训标准建设要突出“四化”要求,即标准细化、课程项目化、学习学分制化和制度开放化。标准化就是高职教育教学标准和企业员工培训标准要适应企业最新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制定培养目标要细化标准,以及标准等级之间的区分;课程项目化就是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内容要按照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导向教学,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内涵的联系,要分层次进行高职教育与培训;学习学分制化就是高职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考核必须实施教学适应学生就业、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改革,通过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等制度创新,使高职教育和企业培训与工匠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度开放化就是高职教育要打破教育资源在院校之间、专业之间、校企合作之间的封闭性,着眼于学生和企业员工全面终身发展以及工匠培育的要求,为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营造开放性的规范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为学生成长、培育工匠人才服务。
2.实施校企合作“四证融通”工匠培育重在质量
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与企业员工培训质量是高职校企合作“四证融通”提升质量的核心。要把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融入高职教育全过程,把工匠技艺融入高职学生实践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全过程。实施工匠培育校企合作“四证融通”的重点应从学习态度、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学习能力、实践教学与职业培训等方面提升高职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学习质量。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质量的根本因素,要培养高职学生和企业员工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高职院校、专业、企业的认同感和深度学习意识的能力;深入掌握所学内容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增强高职学生和企业员工深度学习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对所学内容自觉深究和拓展,将所学内容真正内化于心、灵活地迁移和运用;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极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要在职教联盟内加强信息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加强自主学习的计划性与主动性,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空间;高职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工作能力,实训和顶岗实习、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与员工工作能力不可替代的途径。要在职教联盟内通过基于“工匠”培育的“互联网+学生、员工”终生育匠学习平台,实施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和“工匠潜质人才”证书“四证融通”,实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巨大价值。
3.实施校企合作“四证融通”工匠培育要抓住的关键环节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校企合作构建职教联盟“四证融通”工匠培育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抓住校企双方有共同的意愿、高层形成人才培养共识的关键,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合,推动政府政策引领、校企资金投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行业专业建设指导的功能,在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实现职业素质与行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对接和实训基地与高职工作领域对接。其次,要抓住企业核心工作岗位群与专业对口以及校企专兼职骨干教师相同性的关键,利用引进企业文化理念、共建校企专业对口实训基地,例如:在3D打印技术专业的建模技术岗位群、材料制备技术岗位群以及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肉制品质量品控技术岗位群、肉品分割技术岗位群等,开展工学交替识岗体验、跟岗实训、顶岗带薪实习;构建骨干教师一门工学结合课程对接一名企业技术专家实习指导教师、挂靠一个合作基地企业,在提升“双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促进为企业服务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学习到企业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技艺,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化高职育人功能。再次,要抓住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职业培训标准的关键,利用校企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检验、参加省级以上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按照企业工作岗位流程、岗位工作任务,提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实训、技能大赛和工匠培育,感知职业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反思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要求、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基于“工匠”培育的“四证融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职业培训培养卓越产业人才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于工匠培育的校企合作“四证融通”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最佳培养工匠型卓越产业人才的途径之一,是解决、完善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选择优质企业组建职教联盟,有目标地实行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学位证书和工匠潜质人才证书“四证融通”制度,严格执行五部委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强化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培育,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培训体系,为适应新时代产业结构转型,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愿意、家长满意、企业属意”的工匠型卓越产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2017,10,18。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Z],2007,09,24。
[3]徐上斐 郭淼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J].科技视界,2016,18。
[4]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5]张旭翔 王钧铭 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4-15。
作者简介
侯晓亮(1983-),男,哈尔滨市人,副教授,教育学研究。
赵芳(1984-),女,高工,人力资源研究。
陈猛(1982-),男,高工,肉品检验研究。
张之奎(1976-),男,安徽临泉县人,主任药师,制药与管理研究。
曹文彪(1980-),男,哈尔滨市人,培训师,职业教育研究。
江红(1966-),女,深圳市人,联合国食安专家,食品安全研究。
通讯作者
丁岚峰(1957-),男,哈尔滨市人,教授,高职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侯晓亮1 赵芳2 陈猛2 张之奎3 曹文彪4 江红5 丁岚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工匠论文; 校企论文; 企业论文; 证书论文; 高职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