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论文

新时代如何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论文

新时代如何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

○ 吴茂朝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全面提升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

一、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界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宣传引导、乡村治理、政策执行、推动发展等职能。

“组织力”本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指组织内各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合力,是组织结构力和组织文化力的综合体现,既包括组织设计、组织体系等组织结构力“硬”指标,也包括价值观、目标吸引力等组织文化“软”指标。当前,这一概念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突出体现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之中。

综合管理学上的组织力概念和党内有关规定,本文将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概括为农村基层按照党的组织原则、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领导、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推进发展的本领。主要包括:一是政治领导力,即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农村一切工作的领导,强化党的政治属性;二是组织内动力,即通过教育管理服务,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党组织内部要素有序运转,突出作用发挥;三是资源整合力,指整合农村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功能,形成合力,为乡村建设服务;四是发展推动力,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五是社会治理能力,指领导农村社会建设、引导群众自治、促进社会稳定的能力。这五个方面涵盖了新时代村级党组织面临的任务、职责,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内涵。

二、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制约因素

专题调研发现,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相对来说,印顺出家较晚些,也未受过完整的传统私塾教育,较太虚大师缺少一些中国传统文人的特质,在接受佛教思想上少有束缚,他认为原始佛教思想和早期大乘思想是最殊胜的,后期的发展融入了很多外道思想而变质了,特别是中国佛教有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染上了中国思维中的至简、至圆的消极思想,偏离了佛学本质,所以印顺是以印度佛教为本的,和太虚的立场有很大区别。两人关于《起信论》的反复争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政治功能虚化弱化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不宽。一些村级党组织发展思路固化,谋划思路不畅、视野不阔。二是增强集体经济的举措不多。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加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相对模糊,管理制度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思路不活。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视野不广。受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和农旅文化产业等办法举措不多。四是汇聚社会资源办法不足。村级党组织在统筹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人脉资源,吸引能人回乡、资本下乡、市民下乡等方面,整合资源开展乡村建设的办法举措不多。

(二)党建基础不扎实

一是整合农村组织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村庄理事会等形式,把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人组织起来,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农民再组织化,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产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探索成立外出人员联谊会,发挥外出创业人员优势,组织他们参与家乡建设。二是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培养、吸收、造就“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实力的致富能人任职创业。鼓励要素资源回流,吸引高校毕业生、工商人士、创业资本到农村发展。拓宽“选、育、用、管、服”途径,通过大学生计划、农技人才培训工程,培育乡土人才。发挥新时代乡贤作用,引导教育乡贤提高议事参事和管理能力。三是整合农村经济资源。通过内联外引,吸引各种资源建设乡村。统筹项目建设资源,对接农、林、水、国土及财政等惠农政策,为乡村改革发展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利用农村党员群众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外联招商、对外推介等形式,吸收各种有益社会资源向乡村集聚。掌握市场动向,培育市场主体,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和要素分配方面的积极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引领发展本领不强

一是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方针贯彻执行不力,存在“不敢领导”“不善领导”的现象,对新社会组织的领导较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强,为民办实事能力受限,组织号召力减弱。民主议事制度不健全,群众监督机制不畅。少数组织负责人作风不民主,搞“一言堂”。二是宣传动员工作不深入。党的政策宣传主要采取会议说教、拉横幅、贴标语等形式,宣传动员形式化、说教化和呆板化,缺乏深度、精度、热度和效度。三是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村级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问题比较普遍,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等走形式、摆样子,以事务性工作代替党课学习内容。四是从严管党治党不力。支部抓党建的政治站位不高,主责主业意识不强,把党建工作当“副业”,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失之于“松”和“软”。在涉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微腐败”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

(四)乡村治理能力不足

一是抓牢“带头人”的选育。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成员和带头人,其个人综合能力高低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的办法,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人员、优秀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中推选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开展理论教育、经验交流、参观学习,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探索“工龄补贴+实绩奖励+绩效补助”的工资正常增资制度,制定离任村干部生活待遇补助办法,关心其成长和生活,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夯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发展工作的计划性指导,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出计划安排,改善队伍结构。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入口关,加强综合考察,把优秀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注重从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从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三是提高学习教育水平。创新培训方式载体,注重发挥网络教育作用。在学习内容上,在把握学习方向的前提下,注重学习教育的大众化、口语化和地方化。在学习形式上,探索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方式,开设“农家课堂”“田间课堂”等贴近农情的课程。四是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党内生活,制定政治生活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管理、简便易行的监督和评价手段。推行党务监督、党务公开,开展基层党建巡查和问责,解决组织生活“走形式不走心”的问题。探索农村党员“正负评价机制”,总结经验做法,加强负面约束,疏通出口,处置不合格党员,严肃查处基层腐败行为。通过设置党员义务岗、志愿服务岗、公益管理员等形式,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作用。开展流动党员“持证管理”“流动安家”,发挥移动网络信息管理功能,拓展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空间。

三、新时代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思考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巩固农村思想阵地。强化阵地意识,联系实际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教育听党话、跟党走,筑牢农村思想阵地。开展政策宣传教育,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宣传农村党建工作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涉农法规知识,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真挚的情感、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发挥政治功能,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导向,健全完善农村“两委”议事规则、村务联席会议制度、村委和村经济组织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务由支部民主讨论决定。加强对群团组织领导,支持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开展活动。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协会、志愿服务组织和合作社组织的教育引导,指导合法规范发展。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提高号召力。完善党组织团结动员群众工作机制,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帮扶工作紧密结合,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研究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动态、新趋势,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思路举措和服务载体,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新技术平台,加强对“三农”政策、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的宣传。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责任制,开展“公开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组织内生动力

一是服务群众方式被动。村级党组织对群众的服务停留在日常性一般事务上,对群众个人困难以被动回应为主,主动关切不够,普遍存在“以党务代替服务”、战斗堡垒变成了“服务窗口”的现象。一些党组织的活动与中心任务、与对群众的关心关切结合不紧。二是矛盾化解方式简单。缺乏对基层形势和矛盾的预见性研判,应对复杂局面、群众多样化诉求局面的能力不足;法治政策意识不强,习惯于私下渠道摆平,导致风气败坏;大局意识不强,缺乏担当。三是忽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注群众性娱乐多,对群众教育引导少;重形式,忽视内容,在移风易俗、文明教化、促进和谐稳定方面关注不够。四是农村环境治理面临困境。现有经济条件下,缺乏有效的污染防治手段,基层党组织面临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防治的难题。

(二)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政治领导力

新时代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要围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内生动力、政治领导力、资源整合力、发展推动力、社会治理能力。

(三)加强社会整合,提升资源整合力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和后备力量不足问题严重,党员结构不合理,队伍活力不足。由于待遇低、上升通道狭窄等原因,青壮年党员大多外出,不愿从事村务工作。二是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滞后。内容上,“官腔官调”,与实际结合不够;形式上,“涛声依旧”,灌输式教育多,启发式教育少;管理上,缺乏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对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疏于管理;效果上,由于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思想教育引导少,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安全感相对缺乏,制约了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发挥。三是党建工作形式化现象突出。党建工作浮于表面,不注重效果,注重“点”的选树,“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不深入。倡导理念创新却缺乏配套措施,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党建考核简单套用机关标准,助长形式主义。四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在集体经济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党建经费投入标准低,缺乏稳定保障机制。多数村级服务中心标准不高,未能满足“一室多用”的综合需求。村干部待遇较低,目前除主职干部工资有财政保障外,其他干部待遇由村级自筹,无可靠保障,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四)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推动力

一是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聚力中心任务,加强脱贫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把脉定向作用,制定实施精准脱贫举措。加强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队伍、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发挥党员脱贫引路先锋作用,激发群众脱贫主动性,聚合脱贫攻坚合力。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三资”管理,清理债权债务,明晰产权家底。培训村级财经人员,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物业经营等模式盘活集体资产,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闲置资源。拓宽思路选用能人,引入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化运营、集体企业、经济合作社、入股分红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积累为民办实事的物力财力。三是带动群众致富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补齐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要素短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差异性定位产业发展,释放比较优势,为致富发展找准路径。推进土地资源要素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民参加合作社和产业化经营公司,利用联合经营体的资金、技术、服务优势,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实施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业,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五)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实践,推行村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基层民主政治协商格局。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和化解力度,统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突发应急处置、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和城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会救助、食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形成大治理格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统筹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文明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污染防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把环境整治和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河长制,健全管护运行机制。实施乡村功能区规划,落实种养殖污染防治办法,推广农业科技和绿色种植,减少污染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宣传引导,组织绿化美化家园行动和文明户评比,培育群众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三是注重发挥德治的积极作用,培育文明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增强村民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良好家风,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新风尚,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

数学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建榆横铁路煤化工专用线白城河特大桥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白城台村,全长2856.82m,为87-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本工程全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39#、40#、41#墩处在白城河远古河道中,基坑深度均大于5m,河道宽约100m,深约15m,且该河道常年流水。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楚 朴)

标签:;  

新时代如何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