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的区域土地整治模式浅析论文_蔡玉玲

城乡统筹下的区域土地整治模式浅析论文_蔡玉玲

天水市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粮食生产安全的保证需要耕地数量的保障,建设用地的占用与耕地的保护是城乡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改善日益紧张的人民与土地间的矛盾,确保粮食安全,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推进土地整治。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整治模式研究对于城乡统筹发展、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村良好生产和生活环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统筹;区域;土地整治模式

引言

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标志着农村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回顾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土地整治工作有效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拓展了城乡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立足农村、城乡互动的土地整治已逐渐成为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抓手,并且日益成为协调统筹城乡、工农关系的长效之策。

1我国土地整治发展概况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基于农村土地调控。新一代的土地利用结构是我国长期实施的传统规划制度,其土地利用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分配计划的特点,封闭自给自足,呈现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土地利用中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城乡二元化差异、由城镇化和工业化而引发的新三农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强烈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大环境下,土地整治的事业的发展必须按照时代赋予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保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推动整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新时期土地整治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从农用地整治发展到建设用地整治复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用地结构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增减挂钩、破解建设项目用地难题等多方面的综合整治。

2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难点在农村、焦点在用地,而土地整治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土地整治中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和资金能够有序流动,为统筹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

2.1土地整治可以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土地整治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主要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从空间布局和结构方面对各类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做出了合理安排,但要实现这样的安排,达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必须通过土地整治手段,实施工程和土地权属调整措施,调整土地利用关系,创造可利用条件,各类建设用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才能有效落地。

(2)土地整治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设施相当匮乏,仅依靠农民个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承担投资压力,必须通过政府投资或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对农村各类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才能尽快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土地整治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能够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差距,促进农村和城市均衡发展,实现城乡生活“等值化”目标。

(3)土地整治是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的基本方式。土地整治的核心是土地利用关系的调整。它通过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平整,归并细碎地块,降低耕地破碎程度;通过土地权属调整,解决因历史遗留造成的“飞地”、“插花地”等不便于农业耕种问题,促进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促进集体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显化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价值或资产属性。

(4)土地整治能够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乡风文明。土地整治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权属调整、工程建设等一列问题,与村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要求推行公众参与制度,明确了农民和基层组织参与的方式、内容和程序,有利于落实村民自治和在村务决策中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凝聚村民智慧,共同推进农民美好家园建设。

2.2统筹城乡发展对土地整治提出了目标需求

(1)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价值。土地整治应以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为目标,开展多种类型的土地整治。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使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应进一步拓展土地整治外延,在不同的区域或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开展多种方式的土地整治,促进各类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2)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发展应依托农村实际,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实现资源的双向互动,加速农村发展。当前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出现的空心村、闲置建设用地等进行整治,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推进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激活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活力。

(3)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形成推动合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内容多,投入的资金量大,必须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和社会资源,才能发挥各级各类资源的聚合效应。土地整治是一个大舞台,它可以有效衔接各部门的规划,兼容各类建设活动,放大各类资金使用功能的效应,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基于城乡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

3.1适应城镇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按照城市与农村发展过程中城镇发展的战略和趋势,对低效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整治,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增加城市公用面积,完善基础设施等辅助措施,从整体上改善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环境;同时复星废弃地、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为城镇建设提供条件,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生活保障和更大发展空间;协调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调整错综复杂的土地权属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归并零散地块,实现农业的规模生产。

3.2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

此类土地整治模式主要是改善农业配套生产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基础设施水平,拓展农村发展空间。其整治基本要求是: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现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以提高,农民劳动强度得以缓解,农村生产力得以解放,最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

3.3现代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此类土地整治模式主要适用于城乡发展协调度较低但有特色农业发展潜力的区域。主要通过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来实现。其土地整治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农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支撑和保障。针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建设需进一步向郊区扩展的村庄,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农户通过退出宅基地转为城市居民或者用郊区宅基地换取新城镇国有土地商品房,发展新城镇及特色农业,实现居住集中、用地集约、商服进步、农业发展的一种土地整治模式。

结语:综上,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化水平亦不断提高,原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城乡发展问题成为重点。土地的利用规模得以迅速扩大,耕地的快速流失和其他土地利用问题和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土地整治,对城市发展而言,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居住和生态环境;对乡村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能够促进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持耕地面积的稳定,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从而解决城乡一体化。因此,我们要加快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模式变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长宽,陈君,林康,丁贤荣,袁汝华,康彦彦.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9-19.

[2]土君,吕鑫.土地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的关系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85-85.

论文作者:蔡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城乡统筹下的区域土地整治模式浅析论文_蔡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