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住楼桩基补强加固技术分析论文_唐文

唐文

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相邻建构筑物前后交叉作业或同时施工的情况。本文以东莞某商住楼的桩基础工程和临近的基坑工程交叉施工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基坑变形增大问题,采用计算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桩基承载性能进行补强加固,以确保安全性。

关键词:商住楼;桩基础;基坑开挖;补强加固

1.工程概况

某项目由多栋18层商住楼组成,其中45#楼也为18层商住楼,无地下室,位于基坑北边东段的RST段基坑顶边上,其管桩基础静压法施工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图1 场地位置卫星图片

该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0m,由于45#楼工期调整需先行施工,于是在基坑开挖支护基本到坑底后在RST段顶部外的45#楼位置处进行卸土至45#楼的承台底标高面(由原地面标高14.50m卸土到标高11.50m),但基坑RST支护段的水平位移呈现逐步增大并速率也增大的变化,总变形量增加到32mm左右。后对基坑的RST支护段进行分析和加固。

同时对45#楼桩基的承载性能在基坑出现这样量级的变形和土体软化强度降低后的特性进行分析评估,判断45#楼桩基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提出了预成孔植入微型钢管桩并注浆的加固方案。但因施工注浆工艺不合理导致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仅为150kN左右,与设计的单桩承载力相距甚远。为此需对预成孔微型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再次进行评估,并针对承台中的多桩进行总体安全分析,若整体安全系数不足,还需再采用静压式进行微型钢管桩补充加固。

表1 管桩安全系数表

2.补强加固处理

对照预应力砼管桩承载力和预成孔(已施工)微型钢管桩和安全系数计算表,共有20根管桩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安全系数。为此需对此部分桩体进行补强加固处理,共涉及到10个承台,主要位于45#栋楼的西部。

桩体加固处理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对于承台综合群桩承载力没有达到安全系数2.0以上的桩体承台,应采用压入式微型钢管桩进行补强,微型钢管桩采用压桩法成桩,钢管桩直径为146mm壁厚8mm的焊缝钢管制作,静力压入后采用管内二次注浆工艺完成微型钢管桩施工。钢管桩的深度要求以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4m为控制标准之一,也可按照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压桩力)不小于800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00kN)进行控制。

2)为保证新补的压入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参与工作,则需将新补桩与原承台进行可靠有效连接。如果在原承台之间补桩则需在原承台之间增设承台地梁或筏板;如果只在原承台周边补桩则需扩大原承台。新旧承台可采用植筋互相连接增强整体刚度。

3)在补桩布桩施工时,需注意与已经完成的基坑支护土钉和锚杆的可能影响,新补微型钢管桩的下端需制作成锥形,这样当遇到锚杆时可避开。

表2压入式微型钢管桩加固处理计算表

3.结论与建议

1、依据结构布置和各期完成的桩基、施工空间,以安全保障、施工方便并尽量减少内部结构影响为原则,采用静压钢管桩+钢筋混凝土扩大筏板加固方式,增加基础的承载力。要求微型钢管桩深入至强风化岩层4m或极限承载力满足2.0倍设计承载力特征值,以控制建筑物可能的少量不均匀沉降。

2、总体施工顺序为:1) 挖土至基础承台面,2) 施工微型钢管桩,3)承台植筋,4)承台面凿毛至新鲜砼面,5)绑扎筏板钢筋,6)制作安装筏板模板,7)浇筑混凝土,养护。

3、微型钢管桩采用静压法施工。施工前需进行试验桩的静压试验,确定桩长范围、接桩和对压力的控制。

4、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C35商品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微型钢管桩注浆材料:钢管桩内投放碎石及高压水泥浆灌注浆。

5、微型钢管桩拟采用Q235焊缝钢管,直径146mm,厚度8mm。钢管接驳采用机械连接并要求丝扣长度不短于6cm,或采用同类型钢管对开后外包接头钢管并满焊。

6、基础筏板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1)、混凝土表面处理:所有新旧混凝土交接面处凿除原混凝土保护层;当发现混凝土存在密实性差,存在蜂窝、空洞等缺陷时,尚应先置换有局部缺陷或密实性差的混凝土。然后用清水及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淋水养护,因新旧混凝土强度不同,为使新旧混凝土能共同发挥作用,需用优质界面处理剂涂于混凝土基面上;

2)、施工顺序为:开挖基槽确定地筏板位置;在原承台面处按要求植筋;地梁钢筋笼绑扎;装模及支顶;浇筑混凝土;拆模时注意不要损伤梁边角混凝土,并浇水养护至少一个星期。

7、微型钢管桩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1)微型钢管桩拟采用直径146mm壁厚8mm焊缝钢管成桩,数量为14条,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Ra=400KN,要求深度进入强风岩不少于4m或终压力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并要求稳压不少于1分钟作为终压标准。

2)钢管桩正式施工之前,需在场地不同位置选择三条桩进行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检验钢管桩承载力,施工工艺和层强度。

3)微型钢管桩内需采用填瓜米石并注浆工艺处理,待第一次注浆后约4-6小时进行补注浆。最后用速凝水泥封闭桩头。

8、施工中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必要时应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1]郭荔生,商住楼桩基补强加固方案一例[J].住宅科技,TU7.2000.03.20

[2]江滨大厦续建工程桩基补强加固处理与加固[J].福建建筑,TU753.8.2012

[3]陈志平,林本海.两明挖隧道基坑先后开挖对其下地铁隧道的影响评价[J].华南地震,2014,34(1):63-69.

论文作者:唐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某商住楼桩基补强加固技术分析论文_唐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