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进口加强研究:新形势下中欧贸易发展之我见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增加进口加强研究:新形势下中欧贸易发展之我见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增加进口加强调研——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欧贸易的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看法论文,贸易论文,形势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元近期走势及中欧贸易

欧元诞生前,金融专家、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单一货币将走强,称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有可能达到1比1.22的水平。而今, 很多人承认他们当初的预测是完全错误的。1月4日欧元以1比1.17 美元的比价在技术上顺利启动后,前两天的表现确实坚挺,一度达到1比1.19美元的强势, 但好景不长,未待人们的欢呼声落地,欧元汇率便开始一路下滑,2 月22日首次跌破1比1.10大关,5月27日在法兰克福交易所又跌至1比1.0405美元,迄今跌幅已逾11%,不可谓不大。事实上没有人想到欧元启动后会如此疲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放慢,美欧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率差,且在结构调整方面欧洲各国领导人表现被动,相互间政策协调很差,农业政策、欧盟预算、地区援助的改革也困难重重,所以今年内恐怕很难扭转欧元的弱势。

1998年,欧盟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步骤:2月, 欧盟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无论作为整体还是单个成员国,都将不再提出、也不再支持所谓谴责中国人权纪录的决议案;4月2日,中欧领导人在伦敦第二次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意义十分重大;4月27日,欧盟外长理事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的建议, 在反倾销案件中不再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6 月29日,欧盟外长总务会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新政策,提出把双边政治关系提升到欧美、欧日、欧俄关系的同等水平,并建议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晤;10月底,欧盟委员会主席事隔12年之后访问中国。这些举措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未来世界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统一货币的出现,欧盟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也在努力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关系。1998年,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先后出访欧洲,今年3月20日开始,江泽民访问了意大利、 瑞士、奥地利3国,秋天将再访英国、法国、德国, 此外唐家璇外长还访问了挪威等5国。

目前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8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只占我总贸易额的15.1%,欧元区为11.9%;但在欧盟的进口市场上我仅占约1.4%,这与双方的经济发展和实力是不相称的。

1998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据统计,我国对欧盟出口产品价格平均下降了10—20%,出口企业处于微利、保本和亏损三种情况。一些企业为保证生产开工和创汇,不计成本地压价出口,导致亏损,结果是增出不增收,而我与东南亚国家及我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使欧盟进口商获益匪浅。目前欧元兑美元汇率一路走跌,并有可能再降,这种情况对我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像以往那样靠低价竞销已行不通了,必须改变战略,发展科技兴贸,走以质取胜的道路。

面对欧元汇率下滑的思考

一、应抓住时机,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为今后扩大出口积累后劲。

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先进技术来源地,占我引进技术总额的约45%,远超过美国和日本。美国、日本与中国的贸易虽然领先于欧盟,但日本对转让先进技术持消极态度,美国则以安全为由对技术转让设置种种障碍,相比之下,欧盟的态度不保守,积极进行转让,这从双方的贸易和投资状况中可以看出来。欧盟拥有我们所急需的能源、环保、交通、化工、汽车、电子、农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所以我们要针对欧洲的技术优势,进出口结合,实行以进带出。在扩大对欧出口的同时,充分运用我关税政策的调整措施,针对欧盟的技术优势,稳步发展从西欧的进口,把进口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做到进口为出口服务。

贸易包括了出口和进口两部分,出口扩大当然有助经济增长,但我们不应片面强调,而忽略了进口,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欧元疲软,虽对扩大出口不利,但正是我增加进口的大好时机,为了今后的长远发展,应充分加以利用。当前欧元兑美元的比价已下跌11%之多,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保持不变,所以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也相应下跌了,结果导致人民币无形中升值,这就使来自欧盟的进口产品价格随之下降,变得比较便宜,有利于我国增加进口,大力引进欧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品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的资本、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为今后的扩大出口积累后劲。

二、宜尽早加入世贸组织,为企业创造公平的贸易和竞争环境。

1998年底我们对出口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28%的企业认为是欧方限制影响了扩大对欧出口,主要表现在贸易壁垒严重,存在多种复杂的技术、质量、环保标准,以及配额、许可证等数量限制。在促进对欧贸易方面,68%的企业认为应早日加入世贸组织,20%的企业希望谈判保留普惠制,12%的企业觉得要联合亚洲国家对付欧盟的反倾销。这说明,企业对我国政府在推动对欧经贸合作方面寄予厚望,更希望通过加入世贸组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贸合作中遭受歧视待遇的问题。

事实上,分析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盈余可知,中国产品(尤其是中低档类产品)在国际市场是颇具竞争力的,中国的劣势主要在部分科技领域。加入世贸组织后,强项和弱项依旧,而我们可以享受更加公平的贸易地位和待遇,有利进一步扩大强势产品的出口;对处于劣势的行业,可打破其垄断,引进竞争,激活国内市场,使其在竞争中求发展。欧盟国家在反倾销案中对我国实行歧视待遇,动辄以反倾销的方法限制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并将矛头对准我大宗出口产品,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有的商品完全退出了欧盟市场。我们认为,尽早加入世贸组织有利这种状况的改善,欧盟不能单独对中国实施各种限制了,争端的解决也不能只听欧盟的一面之词,对其不公平待遇我可上诉到世贸组织。此外,公平、有序的竞争,有利于规范贸易秩序,不给其他国家以制裁我的借口,从长远看,能有效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要加强调研和咨询工作,切实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做好后勤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欧元的到来,仅5%的企业做好了准备,25 %的企业正在准备,而70%的企业尚未准备。这表明,企业对欧元启动还是比较关心的。但准备不足,总体上认为欧元启动是个机会,同时也存在对汇率不稳定和产品进入欧元区市场成本提高和价格竞争的担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加强对欧元的调研工作,特别是要注意欧元的汇率、利率走势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及时将其变化通报给企业,提请企业加以注意,对出现的新情况要早作准备。欧元是个新货币,在确定其地位之前需经过一个磨合期,才能逐渐成熟,所以我们不宜草率行事,避免过度使用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欧元启动所造成的环境变化方面,应注意跟踪和了解美国、日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美元和日元在金融货币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警惕,以规避风险。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额 比上年出口比上年进口

增长(%) 增长(%)

1994年339.7 153.9 185.8

1995年403.5 18.8191.024.1 212.5

1996年397.0 -1.6198.3 3.8 198.7

1997年430.0

8.3238.120.1 191.9

1998年488.6 13.6281.518.2 207.1

1999年1月 32.5

1.6 19.3-5.2 13.2

1999年1-2月64.5

3.7 37.4-6.1 27.1

1999年1-3月

112.2 15.2 60.4-2.0 51.8

年份

比上年出人超

增长(%)

1994年-31.9

1995年 14.4

-21.5

1996年 -6.5-0.4

1997年 -3.446.2

1998年 7.974.4

1999年1月 13.4 5.9

1999年1-2月21.410.3

1999年1-3月44.6 8.6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标签:;  ;  ;  ;  ;  

增加进口加强研究:新形势下中欧贸易发展之我见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