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论教育论文

尼采论教育论文

尼采论教育

●叶水涛

尼采是哲学家中的另类,不被同时代人所接受,但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新时代。尼采与马克思、弗洛伊德同列,以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称著西方思想史。尼采的思想是深刻的,但又是激烈与偏执的。深刻则难以被人理解,并多有误解;偏激则难以为人接受,并多有非议。所谓誉满天下亦谤满天下,但无论褒贬与否,尼采见识之独到、文字之魅力,谁都不能否定。

1986年,周国平出版他的第一本专著《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年内卖出了10万册,他的另一部译著《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一年内卖出15万册。周国平感慨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着浪漫精神的时代,尼采、弗洛伊德、萨特都是激动人心的名字。周国平不无调侃地说:“那时,谈论他们成了一种时尚,你和女朋友约会,手里没有拿着一本尼采,女朋友会嫌你没文化。”

用铁锹及铁耙子进行摊铺后用铝合金刮杠对面层进行找平处理;再采用抹光机进行细致整平、压实,对于不平整的部位进行补料找平后再抹光压实;表面抹光、整平及质感达到要求后,采用透水混凝土专用压实辊对表面再次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要求。表面施工完成后如果边角出现缺边掉角的地方采用手持钢板抹子进行局部的补子压实。

尼采对教育多有论及,但都散见于各种文章及著作中,作为教育专著唯有一本《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这部著作写于1872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这部著作现由周国平译出,2019年4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第一版。

(4)模式:“产品链”模式,基于用户对渠道的偏好;“关系链”模式,基于用户关系场景;“生态链”模式,基于渠道生态和阅读资源流转和演变规律。“生态链”模式图书馆的角色主要有三种:“整合者”,图书馆主要承担阅读资源引导者角色,引导用户寻找最佳服务主体;“建设者”,图书馆承担起服务开发者与建设者角色,是阅读推广体系形成的主导力量;“联合者”,阅读环境中各服务主体合作打造开放式阅读推广环境,图书馆承担参与者和号召者两种角色。

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形式的改革,加强了会计教育、财务会计核算,全面地反映了政府的预算执行和财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在诚信方面,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最终的部门财务报告。根据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只需要报告账目,主要是为了创建与预算执行有关的信息,仅反映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结果,而不是全部的是资产和负债。和运营单位充分反映成本情况相比,会计核算充分反映了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实现了事业单位细化管理的实施。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可以作为一个单位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其他信息的支撑。

这部书里收录了尼采的五篇文章,那是他1872年1月至3月在巴塞尔大学做的演讲。尼采面对的主要听众是大学生,做这一组演讲时,尼采也只27岁,但他24岁就被巴塞尔大学聘为教授。少年得志,年轻气盛。面对更为年轻的学生,他自然联想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自己所受的教育,自己的成长之途,以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期盼。

本文待分析的数据涉及员工基本信息表、工种表、部门表、出勤表和勤种表五张表。其中主关系表有5000条记录,联系表有44万条记录。系统的开发环境为Visual C++2010,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数据预处理、系统配置、频繁项集挖掘和关联规则导出五个功能模块。

尼采说:“在这里,利益——更确切地说,收入,尽量多赚钱——成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在这里,任何一种教育,倘若为使人孤独,倘若其目标超越金钱和收益,倘若耗时太多,便是可恨的……按照这里通行的道德观念,所要求的当然是相反的东西,即一种速成教育,以求能够快速成为一个挣钱的生物,以及一种所谓的深造教育,以求能够成为一个挣许多钱的生物。”

“一个人所允许具有的文化仅限于赚钱的需要,而所要求于他的也只有这么多。简言之,人类具有对尘世幸福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但也竟因为此。”尼采的这段话,包含着他对教育现状深深的失望,这也唤起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挣钱,挣更多的钱,更多、更快地挣钱,尼采透过传统道德、进步的表象,指出这种教育功利化、工具性的本质,表达了他强烈的不满。这是使人成为金钱奴隶的教育,这是使人类生物化的教育,这无疑是使人性沦落的教育。

尼采的研究尖锐地批判了德国教育的现状。他说:“普及教育是最受欢迎的现代国民经济教条之一。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导致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导致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消费的幸福感,尼采指出了教育于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普及教育,发展经济,满足民众的愿望,这无疑是顺乎历史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好事,然而,尼采为什么对此作出批判呢?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教育不仅仅是满足尘世幸福的欲望,尽管这些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与基本权利,但它毕竟不是终极目的,不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更不是人性的根本诉求。

尼采接着说:“你们不要混淆两类事情。为了生存为了进行生存斗争,人必须多多学习;可是,他作为个体为这个目的所学所做的一切仍与教育毫不相干。相反唯有在一个超越这个窘迫必需、生存斗争世界的大气层里,教育才开始。”

显然,在尼采的理解中为生存需要所进行的教育为生活惬意投身于教育,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对现状的超越,是引领人不断地从实然的世界走向应然的世界,人类及其个体通过教育由物化的世界走向审美的精神境界

尼采是深刻的,也是偏激的,他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诚然超越了时代,有太多理想化的色彩,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因为人们只能在既定的历史下创造历史。然而作为一位激进的思想家,在一定意义上他是一位先知他于100多年前对德国教育的批判,今天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叶水涛,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标签:;  ;  

尼采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