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逆推法对提高护士临床能力、完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实施逆推法,根据医嘱或者常规护理操作逆推该患者相关护理诊断,由护理诊断完善所有相关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统计2017年1月至12月四季度泌尿外科3个病区42名护士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对照组为逆推法应用前2016年1月至12月四个季度42名护士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对比两组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及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得分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均分分别为93分和75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优良成绩人员比例分别为81%、5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准确率为91%,相对于对照组的5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逆推法可以提高提高临床能力考核成绩,提高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的准确率,为护士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指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逆推法;护士;临床能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16-02
逆推法是常见的答题方法和典型的解题思路,是指由结论为出发点并根据一定的依据,寻找所需条件,或从问题的目标出发,逐步探索中间条件,以构成由问题到问题目标的推理链[1]。临床护理能力是护理专业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基本要求,包括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护理技能操作、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等能力。在护理临床能力考核中,护士通常仅根据医嘱或常规的日程工作执行护理措施,并未进一步运用逆推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再根据护理诊断实施全面的护理。与此同时,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推进却要求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更加多元化[2]。因此,仅按部就班执行医嘱进行护理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护理的要求,而逆推法即给护士临床能力一种指引。为了有效提高新护士护理技能水平及临床工作能力,本科室在对护士临床能力进行培训时采取了逆推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泌尿外科3个病区的42名在职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39岁,平均(25.8±2.3)岁。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37名。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四个季度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为对照组成绩,观察组成绩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四个季度运用逆推法进行护士培训后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
1.3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方法,包括:(1)护理部、大科组织的集中临床能力培训,(2)科室每一位护士的临床能力考核,(3)点评每一位护士的考核优缺点,(4)被考核的成绩。实验组:结合常规护理培训方法,采取逆推法进行临床护理能力培训。具体分为4个阶段:
1.3.1现况调查、根因分析阶段 2017年1月查找2016年1—12月四个季度护士临床能力考核的成绩,扣分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最主要原因为护理诊断扣分较多、护理措施不全面,护士只知道遵从医嘱和执行常规操作,不会应用逆推法进行推出相关护理诊断并且完善护理措施,得出的护理诊断没有专科性和个性化,护理措施不全面。
1.3.2列举科室常用医嘱和常规操作,逆推出科室相关护理诊断、完善相关护理措施。护士对于疼痛、体温增高等护士会直接下疼痛、体温增高的护理诊断,而对于一些医嘱和常见的操作如雾化往往不会逆推出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护理诊断,尿管的护理逆推出护理诊断排尿形态的改变,膀胱冲逆推出潜在并发症-TURBP的护理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此现象,由护士长带领科室科研小组成员,应用逆推法并参照北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将泌尿外科常见的医嘱与操作列举出,进行绘制,A4白纸打印封塑。逆推法将医嘱和常见操作、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形成3个模块。
1.3.3应用逆推法逆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培训 首先向护士介绍逆推法的思维,应用逆推法将我们执行的医嘱或者平时常见的操作推出该患者目前的护理诊断,再由该护理诊断展开全面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更为优质的护理。先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在会议室进行集中授课,参照逆推护理诊图详细讲解如何进行逆推的所有关键环节。然后进行模拟演练,通过参与→逆推图→早交班现场逆推护理诊断→准确逆推护理诊断→列出今日护理措施→执行护理措施→验证护理诊断→总结经验→护士感悟等一系列环节,使所有护士建立逆推法的思路。同时,进行由护理诊断逆推出的全面护理措施,预防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要求人人掌握逆推法。
1.3.4逆推法的应用方法 将制作好的“泌尿外科逆推护理诊断图”固定放置在各责任组的床旁护理车上,方便责任护士以此为指引,根据医嘱和常见操作逆推该患者目前的护理诊断,展开更为全面的护理,每次交接班时根据患者目前的动态变化得出不同时期该患者的当前护理诊断,改变护理重点,每季度对护士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应用逆推法验证护理诊断的正确性,通过护士感悟,自我领悟,不断强化逆推法在护理诊断中的应用,由护士长或质控组长定期根据逆推护理诊断图对护理临床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对照护理临床能力考核的项目及本院护理标准,对护士临床能力考核进行量化评分。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均分分别为93分和75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优良成绩人员比例分别为81%、5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准确率为91%,相对于对照组的5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3.讨论
3.1 逆推法有助于掌握护理人员掌握专科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临床能力考核水平
本科室在推行逆推法的过程中,将科室常见医嘱、操作列表并逆推出科室常见的护理诊断,并完善相应的护理措施给科室护士在临床能力考核中使用,有助于护士掌握专科的护理诊断,给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好了临床护士临床能力,从而提高了发现患者问题的准确率并实施完整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3.2 逆推法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逆向思维能力
逆推法是依据已知或假设的关联性规则推出未知的知识或者理论,对于有些问题,如果顺着问题的叙述去寻找解法时,往往有些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顺序,由已知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推思考,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这就是逆推法的临床应用。培养护士临床工作中应用逆推法由已知的医嘱或常见操作去逆推出患者的护理诊断,完善其护理措施,避免死记硬背,去下与该患者无关的护理诊断,没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也不利于护士临床互利能力的提高。同时引导护士工作中应用这种逆推法的思路去解决临床问题,带着思考去工作,也是培养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应用与临床工作的基础。
4.小结
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能力考核是从传统的临床技能考核向以重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的考核转变。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是一种新型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方法[3],它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多个“考站”,完成一系列临床任务,并采用一定标准进行评分,从而评价他们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考核内容将护理思维能力、专业知识技能、人文关怀素养等融为一体,克服了传统考试只经过一次考试甚至一项技术操作就片面确定能力的弊端[2-4]。护士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而往往护士只会遵循医嘱,执行常规的操作,很少真正思考为何要执行这些医嘱和措施,是征对患者的目前哪些护理问题,还有什么更好预防此类护理问题发生的护理措施[4-6]。逆推法即是给护士提供一种非常简便的护理临床工作思维方法,由已知推出未知,指导临床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卢臻.结果-过程-结果:基于现场的课程策略逆推教学研究范式[J].教学与管理,2014,8月20日:109-112.
[2]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2,26.
[3]樊落,席淑华.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1B):115-118.
[4]俞惠萍,顾则娟,苏纯音,等.情景教学系列课程在年轻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8):72-73.
[5]周艳,王淑清,于继珍.护士角色的回归与重塑[J].医学与社会,2010,23(12):45-46.
[6]高雪琴,赵振娟,林平.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43-46.
论文作者:陈庆丽,袁慧(通讯作者),钱健,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护士论文; 能力论文; 措施论文; 医嘱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成绩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