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下,人的综合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作为基础年级,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热爱课堂至关重要;而小学数学又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情况,多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数学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一情况下,传统的数学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课堂发展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改变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兴趣、能力、全面发展等为目标,是实现课堂的变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引言
课本是开展教育的主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老师对课堂的讲授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教案,决定课堂讲授内容时,需要考虑到想讲授的内容是不是现阶段的学生需要的,是不是他们应该学习的,如何讲才能把他们“教懂、教会”。所以说,课程体系的整合很重要。
建国之后,小学数学课程逐步建立起来。学校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均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学校按照要求执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成立之后,在学校用教材的研究、编写等方面为教学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而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人教版教材也不断做出调整,现在的教材和几十年前的完全不一样,彩图、情景等大量使用,排版更加精美,讲授的内容也更加新颖、贴近生活。
一、小学数学课堂内容与地位
小学数学主要以代数为主,很少涉及综合题目,或者说即使涉及简答类题目,考察的依旧是代数的内容。从人教版教材课程标准看,小学数学代数主要包括认识数、表示数、比较数的大小、数的运算及估计,方程和方程组的列式、计算,以及不等式和函数等。所以从教学内容看,小学数学讲授内容主要涉及的还是数学基本代数知识[1]。
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看,小学数学基本是为其未来的“数学”生涯奠定了基础。很多时候,小学生会因为小学数学不好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基础没有打好,到了初中阶段更是“不想学习数学”、遇到算数题目就错”。而数学成绩不好,对于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持续到大学毕业找工作、就业——数学不好就不能选择一些对数学要求高的行业,如金融、精算等[2]。
所以说,小学数学在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应该以适应学生发展为目标,更加贴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案的设计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知识的能力很强,学到的东西范围也很广,传统课堂上的“我说你写”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小学生发展的需求,因而在教案设计等方面,必须要借助信息化工具做出一定的改变——例如通过放映影响资料的方式介绍有趣的数学历史等。其次,教学课堂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化设备、媒介,原有的课堂模式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变,比如使用三维立体图形来直观的展现几何物体的形状,这样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引导学生爱上数学。最后,可以考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案例情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案例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将生活情境、案例加入教学课堂,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学生对课堂趣味性的要求,实现教学、教育体制的改革。
二、信息化对小学数学课程产生的冲击
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广泛,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形式创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体制下,老师在黑板板书,学生根据讲授内容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使这种传统的讲课、授课方式变得“落后”,不再适合时代的需求。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平板电脑等学习工具,通过互联网学习在线课程,做网络题目、测试,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新型”学习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落后”很多,所以创新教学形式迫在眉睫。
(二)对教学内容的冲击
以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学生无法从出了课堂之外的其他地方获取最新的信息,因而上好课、做好作业就是他们唯一的学习方式。但是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的题目、教学视频更多;小学数学题目比较基础,多涉及计算,而计算也讲究技巧,如果依旧按照之前的模式“照本宣科”,一字一句的读课文,显然不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就难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因而在信息时代,教学内容也应该做出改变。
三、信息化技术发展对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要求
21世纪以后,人类进入了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活的便利、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对教学体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方案,力求在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潮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因而,小学教育体制也一直处于改革中,并呈现不断适应新变化的特点。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下,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研究颇多,研究的方向也从整合概念到体系融合而不断深入。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目的无非在于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立意。虽然现在的教材除了人教版还有鲁教版、苏教版等多种版本,但是考虑到人教版的影响最大,所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讲授为例进行分析。
(一)使用多媒体进行课程讲授
信息化发展带来新闻媒体的发展,在教学水平、教育方式的提升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信息时代,基本每个学校都会安装投影仪等工具,这就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往仅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内容,现在也可以使用PPT等进行演示,比如说小学数学中对集合图形的立体解剖,用PPT做出的三维立体图形可以很好的加深小学生对图形变化的理解。所以信息化发展给课程讲授带来了新的冲击。
(二)注重趣味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基本每个人对于数学的印象都是“刻板又无聊”,好像上课除了计算数字就是被算法口诀,十分无趣。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代,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以往的发卷子做作业的形势可以设计为做游戏闯关的形式(在信息时代这种教育形式很容易实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他们在放松的环境下边玩边学,提高学习效率,爱上学习。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情感交流,更好的解决学习问题。
(三)创设案例场景,引导教学
数学学到最后还是为了应用,在用中学一直都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因而数学课堂的案例设计,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出发,使其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以往做数学奥数题目需要学生动用自己的一点想象力进行解题,但是在信息化时代,老师就可以将电视节目或者传播媒介中的一些实验方法在课堂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能开阔视野,培养数学兴趣。
四、结束语
时代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在向前发展。传统教学方式、教育理念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适合现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因而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发展有深度影响的今天,实现课堂体系的变革很重要。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为了保证学生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行整合资源式教育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姜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数与代数领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袁海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初探——以五年级数学《探索图形》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05-106.
论文作者:陈德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小学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课程论文; 内容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