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心理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焦虑情绪中的运用成果分析。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妇科2017 年1 月至2018 年6月确诊需手术治疗的68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子宫内膜癌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为(41.31±4.89)分,对照组焦虑自评得分为(48.8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行心理干预措施是可行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子宫内膜癌、焦虑情绪、应用效果
据全国癌症数据统计显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第5位,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5万人患病[1],子宫内膜癌属恶性肿瘤,在人们的认知中患上恶性肿瘤就意味着死亡,尽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效果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对患者是严重的心理及身体创伤。相关研究[3]显示,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3%~47%,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最终对手术疗效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心理干预主要是从单一的生物学模式向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帮助她们改善心理状态,使其焦虑情绪得以减轻,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我院从2017年1月开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对照原则,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至我院住院并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8例,使用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0”代表对照组,“1”代表观察组,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纳入标准为所有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切片后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预计生存期≥6个月的患者。排除标准为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及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48.2±3.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其以下19例、大专及其以上15例;婚姻状况:未婚0例、已婚27例、离异4例、丧偶3例;费用支付方式:社保及农保29例、自费5例;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为29 岁,最大年龄为78 岁,平均年龄为(50.5±2.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其以下21 例、大专及其以上13 例;婚姻状况:未婚1例、已婚27例、离异4例、丧偶2例;费用支付方式:社保及农保27例、自费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费用支付方式等材料悬殊无显著性(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子宫内膜癌手术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1)入院健康教育: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团队,子宫内膜癌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2)手术护理: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手术中按照一般护理;术后安返病房,常规6小时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体温是否正常、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导尿管是否通畅、液体出入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主要措施:(1)科学有效地告知病情[5]:手术涉及生殖器官的摘除和生育功能的丧失,对于患者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因此医护人员要足够的耐心,在全面了解患者背景资料后,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及心理水平,选择合适的时机,站在专业角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真实的病情告诉给患者。(2)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伙伴关系[6]:运用同理心,走进患者的心里,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针对患者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时做好沟通解释,对患者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和鼓励;对病人嘘寒问暖,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护士给予她们的关心和爱护,赢得信任和配合,使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有效的健康教育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新进展及近5年成功案例,使其了解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提高,病情发现得早,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术后是可以控制的,以及科室治疗成功患者的经验分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家人永远是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的港湾,家属的积极心态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乐观的引导,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人生观,使其意识到家人给予的支持是战胜疾病最强大的精神支柱,积极地配合治疗。(5)性心理护理[8]:对于子宫切除者,告知切除子宫后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得到愈合也能够进行性生活,对于失去生育功能的病患者,做好其配偶及家人的思想工作。
1.3 评价指标 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焦虑情绪的量表,分为 4 级评分,共20个条目,每项计1-4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高,总分<50 分为无焦虑和抑郁, 50- 59 分为轻微焦虑和抑郁, 60 -69 分为中度焦虑和抑郁,≥70 分为重度焦虑和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得分如下: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为(41.31±4.89)分,对照组焦虑自评得分为(48.84±5.12)分,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几年明显增高,是发达国家的6倍。子宫内膜癌患者实行子宫全切除术加后期化疗导致的生殖器官缺失、化疗后形象的改变及对疾病的预后担心等,身体完整性、性生活、家庭稳定性和生命安全感等受到影响,承受着极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大多数表现出焦虑的情绪,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9-11]。因此,医护人员在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背景资料后,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观点,运用同理心、站在患者的角度,走进患者的心里,做好积极引导;从科学有效地告知病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伙伴关系、有效的健康教育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社会支持、性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焦虑和抑郁状况,此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增梅.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9).
[2]李丽萍,冯丽娟.循证护理在癌症相关性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9B):57-58
[3]金晶, 王燕, 段洁,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57-60.
[4] Abdelbadee A Y , Bedaiwy M A , Bahadue F L , et al.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medical comorbidities in endometrial cancer (EC) patients[C]// Asco Meeting. 2016.
[5]. 张丽红, 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0. 24(S1): 32-34
[6]. 赵爽,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效果. 医疗装备, 2017. 30(06): 188-189
[7]. 黄远霞, 黄日花与黄雪梅,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现代医学, 2017. 45(09): 1352-1355
[8]. 李爱霞,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人人健康, 2019(11): 137
[9]. 刘萍, 心理干预对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中国医刊, 2016. 51(11): 76-78
[10]. 周璐,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影响.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14): 16-17
[11]. 郑彩霞等, 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 32(01): 75-78
论文作者:区汉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妇科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