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2贵航集团三00医院肿瘤科 贵州 贵阳 550009)
【摘要】 目的:探讨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相关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之后感染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结果:24例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出现上呼吸道、肺部及消化道等感染,其中上呼吸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7.5%、20.8%。经病原菌培养检查,共发现29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经研究发现,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均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已受到诸多感染危险因素影响,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129-0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干细胞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病症。在临床治疗期间,再生障碍性贫血易出现感染致死病例。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的工作重点。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3±5.42)岁。24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4±6.13)岁。其中,3例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对住院治疗期间的资料数据回顾性分析。记录分析患者入院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医院感染时间,以及对患者血液、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择SPSS20.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感染发生部位及比例
24例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出现上呼吸道、肺部及消化道等感染,其中上呼吸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7.5%、20.8%。
2.2 感染病原菌检查结果
经病原菌培养检查,共发现19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相对较少。具体见表1。
表1 感染病原菌检查结果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干细胞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病症。在临床治疗中,由于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对治疗工作的开展形成较大影响。
本文数据显示,上呼吸道、肺部及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部分,发生率分别为37.5%、20.8%和12.5%。这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院内治疗期间,由于病原菌在空气中传播,易造成呼吸道、肺部感染的发生。并且,患者免疫力严重下降,患者从口咽部至消化道的感染率增加,在院内治疗期间往往会形成一连串感染,对患者院内治疗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为此,在危险感染因素的控制中,一是要强化对感染的有效控制。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则需要选择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对于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的使用,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的重要手段;二是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强化卫生护理开展。通过对患者皮肤、口腔等护理,有效防治上呼吸道、肺部等感染的发生;三是强化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意识,能够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有效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朝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分子表达意义及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4(14):3396-3398.
[2]唐瑞梅,林丽娥,朱永,等.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60-63.
[3]陶丽菊,陈诗强,王小超.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0(3):342-344.
论文作者:张冬冬1,罗莉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患者论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 病原菌论文; 院内论文; 肺部论文; 上呼吸道论文; 危险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