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反腐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_社会改革论文

论党的反腐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_社会改革论文

论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论文,党内论文,消极论文,腐败现象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风党纪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执政党的条件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党纪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党中央、中央纪委一再强调,党风建设要常抓不懈,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十几年前陈云同志就严肃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经过十多年来的党风党纪建设的实践,大家对新时期搞好党风党纪建设的艰巨性和紧迫性都深有体会。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党内违纪案件和人员不断上升,违纪的性质越来越严重,有些不正之风,屡禁不绝,甚至日趋严重,几度要求实现“根本好转”,并没有实现,一直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政治生活中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产生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究竟在哪里?其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是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影响的存在是诱发党内产生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思想基础。

党风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建设是一个永无终点的艰巨工程。在这艰巨的工程面前,不是所有的党员都能知难而上,认真地改造自己旧有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即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正因为如此党内就有可能产生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她坚持工人阶级的作风,反对剥削阶级的腐朽作风。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要坚持正派的作风,就要以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合格的党员,一定要有良好的作风,以体现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宗旨,这既是党员个人意识的表现,又是党的整体的共同作风的体现。

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良作风,它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科学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党风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特别重视从世界观的高度去分析当时党内流行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不良作风。他曾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

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党内的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搞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思想领域,表现在至今仍有少数党员,抱有摆脱党的领导,摆脱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思想;在组织生活上表现为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自由主义,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个人独断专行;在生活作风上,表现在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用公款大吃大喝,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经济领域里,表现为行业不正之风贪污受贿等。从直接管钱管物的单位蔓延和渗透到负责审批钱物的机关、执法监督机关和党政机关,执政党党内不正之风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对党员肌体的侵蚀,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在新时期的必然反映,是某些党员经不起执政的考验,经不起物质、金钱的诱惑,脱化变质的表现。

因此,端正党风,惩治腐败,实现党风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必须着眼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纠正和防止党内不正之风的一种长久之计,是治本之道,治本之举。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新旧经济体制更替,个人收入的悬殊不公,这是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政治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其终极原因,都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唯物史观坚持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历史事变、一切政治、哲学、宗教观念的变更,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风党纪问题属于政治思想范围的问题,是在社会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必然受到物质方式的制约和影响。认识新时期党风党纪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较为理性的态度,应深入研究产生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经济根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现状来看,突出的景象是: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的工业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状况同时存在。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不很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一定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

过去几十年不注重价值规律、不注重市场供求关系的产品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认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赖以建立和巩固的基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新的经济体制,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份,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形式的同时,允许其他分配形式的存在。

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旧的平衡和秩序虽已冲破,但还在许多方面产生滞后作用,新的体制和规范虽已显示出活力,但还没有完全占主导地位,新旧体制并存,互相交织,老问题新矛盾错综复杂。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动,一系列经济问题也随之出现,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剧烈震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新时期党内不正之风虽表现种种,但核心问题是“以权谋私”,而行业不正之风则是“以权谋私”在更大范围内的表现。各种不正之风的发生,大都不外乎是为了“钱”。在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变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物质利益的分配,从国家和人民物质财富的增长来说,是提倡和鼓励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增产增收,个人增加收入,提倡和鼓励在政策法令允许之下,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赚钱、挣钱。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满足全社会的需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但是,在党的建设中,决不可把商品经济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更不准允许“用商品经济观念更新一切”、“一切向钱看”。

如何对待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中出现的党内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有两种态度应该引起我们注意。一种是消极无为的态度,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既然有它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也就放任自流,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和防范。导致前一时期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泛滥,就是这种观点的逻辑结果。二是拒不承认的态度。否认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变革时期会产生不少社会问题的客观性,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应该发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旦发生了,又不去深究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和社会的深层原因,只停留在情绪批判和道德谴责上,这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要头脑清醒,冷静,认识到变革是一个过程,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树立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变革中产生的问题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低程度,大力发挥我们的政治和社会优势,在努力适应变革的同时,坚决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斗争,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

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教育不够,纪律不严,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也是造成党内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因素。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外开放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政策,我们党把坚持改革开放,纳入党的基本路线,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大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下去。

理论需要实践来丰富,实践需要理论做指导,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理论教育、思想教育不够,势必要出问题,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资金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必然随之而来。改革开放以来,有些政策向私有方面倾斜,生产关系方面又进行了一些调整,雇工剥削现象出现了,有人认为中国要向资本主义“靠拢”了。商品经济发展唤醒了人格的解放,思想教育跟不上,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失衡。大家都承认自己比过去得到的多了,但有人又看到分配不公现象,觉得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多得多,不捞白不捞,不拿白不拿,不倒白不倒,于是也投入到“捞、拿、倒”的行列中去了。我们在讲物质利益的同时,还要讲奉献精神,只强调“敢拿”,“拉开档次”,而不提为人民服务,不提艰苦奋斗,使党员淡漠了根本宗旨,淡化了党员意识,导致党的感召力下降,吸引力、凝聚力削弱。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要完善,对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解释现实问题,我们做得不够,如果重大理论问题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必然引起思想混乱。

我国的改革已取得巨大成绩,举世瞩目,但也不能讳言,我们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防止这些问题,研究不够造成了一些失误,诸如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来刺激,支撑经济增长,造成了1988年严重的物价上涨,加剧了投机倒把、分配不公等现象。再如,在搞活经济过程中,流通环节非常重要,但要与生产环节相协调。片面地夸大流通环节的作用,想用流通来刺激生产,造成生产和流通结构失调,公司林立,官倒私倒横行,党政机关也经起商来。“工农兵学商,大家来经商”。党政机关和干部经商办企业“两起两落”。1984年中央文件已经明确指出其性质和危害,而1988年又重新刮起,好多公司是上边批的,至今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又如,在许多承包的企业中,没有人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维护国家利益,企业的短期行为,包盈不包亏,个人承包者权力过大,给不正之风、消极腐败、以权谋私提供了滋生的条件。不慎则有失,有失则带来负作用,有些负作用就是党内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和土壤。

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法律的、行政的配套措施一时难以跟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够有力,管理出现的某些“空位”和“断挡”现象,一些素质不好的党员干部手中有权,就容易以权谋私,产生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有些党员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受不住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的诱惑,意志薄弱丧失其党性。因此,党中央强调:改革开放,繁荣经济,要坚持下去;保持廉洁,防止腐败,也要坚持下去。只有加强廉政建设,使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市场行为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加强教育,从严治党,以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才能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的长期存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必将贯串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至于那些严重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从本质上说已超出了不正之风的范畴,而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对此作点粗浅探讨,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防微杜渐或防患于未然,也许有所裨益。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我们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敌特分子,有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子,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剥削分子,并且这种现象在长期内不可能完全消灭。”

1981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

共产党是生活和活动于社会上的,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无疑是建国四十年来我国阶级斗争从一定范围内存在发展到激化程度的一个明显事实。从国际范围来讲,是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与我们反“和平演变”的一场严重斗争。这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国际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国内阶级斗争总是同国际阶级斗争紧密联系着的,那场政治风波,说到底,就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把我国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而互相策应、共同策动的。江泽民同志指出:错误和挫折的发生,问题也往往主要在党内。党的状况如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新时期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国际敌对阶级的颠覆、渗透、演变的活动没有停止,剥削阶级腐朽思想还会长期存在,而国内新剥削分子,从阶级属性来看,属于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也在我国社会中出现。十多年来,按照党的政策的规定,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据国家工商局初步估测,到1987年底,全国1300多万个个体户中, 雇工超过8人的私营企业约有11.5万家,雇佣工人184.7万人。 中国约有私营企业主100多万人,个体工商户200多万人。全国私营企业拥有100 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986年底已超过4000家,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千万富翁1988年底已超过200家。最近七、八年又有新的发展, 私人企业主和个体户的数量更大了。私营企业主属于资产阶级性质;个体户属于小资产阶级性质;“倒爷”和某些公司中的投机倒把者应当是新资产阶级分子。仅仅根据这几个统计数字,还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一个新资产阶级。因为无论从它们的经济实力和收入情况来看,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不大。但统计数字又可以看出,我国确实已经存在着一股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和一股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并且确实已经存在着一批新资产阶级分子。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这是新时期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的经济基础。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复杂斗争环境,应该看到已经存在着并且不断产生着的大量社会矛盾,党内矛盾或党内不正之风,大多数是不带阶级斗争性质,就是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多数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党内不正之风,诱发到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以权钱交易堕落为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就性质来讲就不是一般的党内是非的矛盾和斗争,也不是党员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和斗争,更不是工作认识判断上的歧见和争论,而是腐败行为,是同党的宗旨、组织纪律根本不相容的对抗性的矛盾。这种对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我们严肃地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对纠正党内不正之风,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改善党群关系,推进深化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  ;  ;  ;  ;  ;  ;  

论党的反腐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_社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