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 214400
【摘 要】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在剖宫产术巡回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拟行剖宫产术的100 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方法,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细节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细节护理的巡回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了产妇安全,提高手术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术;细节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14-02
子宫妊娠的巨大儿等机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多行剖宫产术,常规巡回护士护理配合难以满足产妇术中生理、解剖及心理的需要;细节护理是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先决条件[1]。因此,我院手术室护理组选择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配合细节护理的巡回护理模式,以观察细节护理在剖宫产术巡回护理配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拟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19~42岁,孕周37+5~40+3周,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手术时间33~45min,平均39min;对照组产妇年龄20~46岁,孕周37+3~42+2周,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手术时间36~48 min,平均42min;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慢性病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 具体方法如下:在行腰麻联合硬外麻侧卧屈曲位时,巡回护士协助产妇头部下颌紧贴胸部,将大腿与腹壁紧贴,双抱紧膝盖,巡回护士始终站于患者的腹侧床旁,一手放置产妇的颈项部,一手放置产妇的大腿部协助体位固定产妇,防止其移动[2];在麻醉成功后采用常规剖宫术手术体位,即头偏向一侧,术中给予氧气吸入,产妇平躺于手术床,输液上肢平行外展小于90°,固定好双上肢,在膝盖处用固定带将双下肢固定好,将手术床左侧倾斜 20°~30°,在胎儿剖出后左侧倾斜20°~30°复位;采用预防性常规输液,在有血容量不足指征时加快输液;在产妇恶心呕吐征兆时处置,采用对症处置,如预防低血压、按医嘱使用止呕药、减轻手术牵拉等对症处置;在处置阴道和子宫内积血时,采用徒手手法清除积血。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细节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麻醉时体位安置的改进,双手触及膝盖下缘即可,不需双手抱紧膝盖外,其余与对照组相同;手术体位的安置改进,根据产妇体型将手术床背板上折 15°~20°,在双下肢的腘窝及小腿的近侧垫上一个薄软枕,使双下肢自然弯曲约35°,用约束带轻轻地固定膝关节[3];缝合子宫时将手术床背板上折 15°~20°调平。手术时段输液速度的改进,在预防性常规输液基础上,在麻醉、仰卧体位、胎儿剖出等时段预防性加快输液速度;产妇恶心呕吐征兆时处置的改进,在常规对症处置基础上联合应用指尖按压穴位的方法;阴道和子宫内积血处置的改进,在徒手手法清除基础上联合吸引头吸引清除积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两组产妇麻醉体位及手术体位所致的呼吸情况 评价标准:正常(产妇体位安置改进后对呼吸的感受,主诉呼吸无异常,并能很好地配合麻醉或手术);气紧(产妇主诉感觉气紧不舒服需重新调节体位)。
1.3.2观察两组产妇术中的腹肌情况 评价标准:根据两组产妇腹部皮纹松紧及术中主刀医生反馈腹肌的松紧情况来评价腹肌的松弛与紧张。
1.3.3观察两组产妇术中血压波动情况 评价标准:术中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8mmHg,评为低血压。
1.3.4观察两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情况 评价标准:产妇恶心呕吐先兆时,在应用预防护理措施后,恶心呕吐现象未能缓解则评价为恶心呕吐。
1.3.5观察两组产妇回到病区过床后护垫血污面积的大小情况 评价标准:面积>5 cm×5 cm评价为血污重;面积≤5 cm×5cm 评价血污轻。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产妇麻醉体位及手术体位所致的呼吸、腹肌紧张情况 观察组:麻醉体位致气紧 7 例(14.0%)、手术体位致气紧8 例(16.0%)、腹肌紧张 6 例(12.0%)。对照组:麻醉体位致气紧 31 例(62.0%)、手术体位致气紧 33 例(66.0%)、腹肌紧张 30 例(60.0%)。可见:观察组麻醉体位及手术体位所致的呼吸、腹肌紧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两组产妇术中血压波动、恶心呕吐、血污面积的大小情况 观察组:低血压8例(16.0%)、恶心呕吐2例(4.0%)、护垫血污重13例(26.0%);对照组:麻醉体位致气紧31例(62.0%)、手术体位致气紧33例(66.0%)、腹肌紧张30例(60.0%)、低血压22例(44.0%)、恶心呕吐8例(16.0%)、护垫血污重41例(82.0%)。观察组产妇术中血压波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血污面积的大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状况与一般妇女有所不同,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远较平时差,麻醉意外的发生与并发症的出现较一般妇科手术为多,如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4]。针对剖宫产术产妇潜在的并发症,有必要对导致气紧的麻醉体位和手术体位,引发低血压的时段预防性快速输液,恶心呕吐征兆时采用指压按压穴位,应用吸引头吸引清除阴道和子宫内积血等细节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 改进麻醉体位预防气紧
对照组产妇双手抱紧膝盖,由于产妇子宫巨大,会增加子宫挤压腹腔脏器间接挤压横膈肌,进一步使产妇潮气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使产妇感觉气紧难受;观察组采用双手触及膝盖下缘即可,因为解剖学上从L1至L5,棘突呈水平状排列,穿刺针与患者背部垂直,就能进入椎管内。双手触及膝盖下缘,既达到拉伸腰部,使脊突间隙张开、便于麻醉穿刺,又不对子宫造成挤压,有效避免了常规麻醉体位所致产妇气紧的发生。
2 改进手术体位预防气紧并促进腹肌松弛
在麻醉成功后,对照组产妇取平卧仰卧位,部分产妇顿感气紧,需及时抬高胸腹部才能缓解气紧现象。主要是由于巨大子宫挤压腹腔脏器,使横膈肌向胸腔挤压,使肺通气量减少,肺有效换气量也减少,使机体产生呼吸障碍所致[5];观察组先调节手术床背板上折 15°~20°,即微斜坡仰卧位,可减少或避免产妇平卧仰卧位气紧的发生,主要是产妇胸部、头部稍抬高,由于重力的作用,有效减轻腹腔脏器对横膈肌的挤压;此外,手术床背板上折15°~20°,双下肢腘窝及小腿近侧垫上一个薄软枕,缓冲了双下肢对腹肌的牵拉,双下肢符合生理弯曲,减少产妇双下肢伸直的不适感,能促使腹部放松,有助腹肌松弛,有利于医师手术操作。观察组手术中医生反馈腹肌较松弛。同时保持了双下肢盖被及产妇裤子的清洁,减少了巡回护士护理的工作量,并防止了产妇受凉。据文献[6]报道,还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腰麻产妇麻醉平面过高致低血压的发生。
3 改进手术时段输液速度预防低血压
产妇在腰麻联合硬外麻麻醉成功后,由于麻醉药的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仰卧位后,巨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还有胎儿剖出后腹压剧减,腹腔脏器及其周围组织静脉丛扩张,血液易集聚在腹腔周围,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上述因素均会导致术中产妇低血压的发生,而低血压必然会导致脑组织的血流量灌注减少,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7]。因此,在这些时段巡回护士需按医嘱给予预防性快速输液,同时密切观察产妇血压动态,若仍然发生低血压征兆,则应按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8]。
4 应用指尖按压穴位预防恶心呕吐
术中及运送途中发现产妇有恶心不适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指尖按压产妇左右手的曲池、合谷等穴位,以产妇感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度,嘱其体会穴位按摩处酸、麻、重、胀的感觉,同时嘱产妇调整呼吸节律,即用鼻孔深吸气张口徐徐呼气。诱导产妇想象轻松愉快的旅行、甜蜜的岁月、可爱的孩子、大自然的美景或动听的歌谣等,分散其对手术不适的注意力,使产妇的精神和躯体处于愉悦放松的状态中。并诱导其想象这种气息感应沿全身的经络传导至胃肠,直至恶心呕吐症状缓解[9],从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
5 应用吸引头清除阴道和子宫内积血
术毕在常规消毒阴道外口及周围,徒手阴道清除积血联合吸引头吸引来清除积血,因为徒手阴道清除积血只对阴道的积血清除效果明显,对子宫积血清除有其局限性。联合使用吸引头吸引,由于吸引头有负压吸引的作用,能将阴道及子宫内的积血吸尽,既有助于产妇术后子宫收缩复原及臀部护垫清洁,又便于护士观察子宫渗血状况,及时发现血崩的征兆,确保产妇的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对剖宫产术产妇巡回护士护理配合的改进,增加了产妇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室护士需充分熟悉产妇术中不同时段护理需求,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细节护理措施,迫切需要手术室护士不断补充、更新和提高知识水平及业务能力,不断创新,同时对手术设施结构及功能充分了解并能进行的利用,才能依据临床现象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提高手术护理的整体质量,以满足手术对象对手术护理配合不断革新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钱华丽.细节护理对预防剖宫产麻醉并发症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2):309.
[2]李莲英,刘燕梅,李雪清,等.护理干预椎管麻醉体位对胸腰段椎管穿刺成功影响的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3,5(2):127-128.
[3]李雪清,李莲英,左育涛,等.剖宫产仰卧体位的改进对产妇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3524-3525.
[4]于军.高危.腰硬联合麻醉剖官产术后仰卧位低血压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29-30.
[5]姜涛.舒适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73.
[6]褚丽霞,张紧萍.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护理配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56-157.
[7]毛建园.麻醉前预充 6% 羟乙基淀粉 130/0.4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母体和胎儿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61-62.
[8]蒋卫清,鲍红光,高玉洁,等.胶体液预扩容联合预注小剂量活性药对产妇腰 - 硬联合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杂志,2012,28(10):964-965.
[9]彭秀晴,郭明珂,王红欣.无创穴位刺激配合心理诱导防治术后恶心呕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49.
论文作者:何花,叶丽,王静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产妇论文; 体位论文; 手术论文; 低血压论文; 腹肌论文; 子宫论文; 常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