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丽
( 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宝山医院, 内蒙 赤峰市 02400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纳洛酮在治疗高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方面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脑梗死;痴呆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属于常见血管性痴呆,可在脑卒中患者中反复发作,造成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分支供区白质或皮质等受累,影响患者的精神、生活及智力等[1]。本病高龄患者更因合并多种疾病,生活质量与智能精神状态较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十分关键。我院借鉴近几年相关研究,将纳洛酮应用在高龄MID患者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6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高龄MID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2月-2015年5月。入选患者接经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等确诊,符合MID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心电图显示存有心肌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检查显示血液粘度较高;同时排除心梗与房颤等心脏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及纳洛酮过敏史等患者[2]。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65-86岁,均值72.3±2.9岁;根据痴呆评定量表测定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例数分别为9例、15例、6例。研究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65-88岁,均值72.6±2.7岁;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例数分别为10例、15例、5例。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药物包括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辅酶A、脑活素、脉络宁、疏血通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82)治疗,每天1次,每次0.8mg,将其加入20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实施静滴,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对比分析。其中ADL总分100分,得分表明生活能力越好;MMSE总分30分,得分越高表明智力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3]为:1)显效:患者听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等明显改善或好转,应答切题;2)有效:患者反应灵敏,听力、判断、计算能力等相比治疗前有所好转,应答尚能切题;3)无效: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9例、6例、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0例、11例、9例,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ADL评分与MMSE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与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与MMSE评分分别为78.56±10.28分、23.62±2.49分,对照组则依次为65.14±13.87分、20.17±2.08分,研究组ADL评分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属于老年人常见疾病,病因主要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等不断脱落,引发脑血管病性改变,从而造成反复多发性脑梗死,最终发生脑组织旗帜性病变而发展为痴呆。本病发生机制则在于血液循环障碍对部分脑组织结构产生直接损害,引发中枢神经缺血与缺氧,进而缺血再灌注后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如氧自由基等,从而使得脂质细胞、神经细胞等损伤或凋亡。从以往研究来看,常规药物如疏血通、脉络宁及脑活素等,尽管可促进血液循环与改善症状,但无法直接作用脑细胞与脑缺血产生的代谢产物等,导致神经系统依旧会受到损害,疗效并不理想。我院借鉴相关研究,将纳洛酮应用在本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研究针对接诊的高龄MID患者进行对照,将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83.33%,对照组则为70.0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DL评分与MMSE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属于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对内源性阿片肽毒性作用产生拮抗作用,并对氨基酸兴奋性、自由基释放等产生抑制,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膜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4]。此外,一些研究中还表明该药物可直接作用神经细胞,对蛋白质水解产生抑制,从而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脂质氧化,进而达到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使得环磷酸腺苷含量升高,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综上,纳洛酮在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方面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卫青.纳洛酮治疗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10):244-245.
[2] 杨小文.纳洛酮对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2014,10(19):364-365.
[3] 黄艺洪,陈毅飞,刘晓芬等.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63,1065.
[4] 张延军,李琼.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3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64-4565.
论文作者:李海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痴呆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高龄论文; 多发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