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刊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_中国现状论文

我国期刊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_中国现状论文

中国期刊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中国论文,现状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入认识期刊的社会功能,努力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期刊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广泛的作用。

期刊的作用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积累与传播知识和各种信息是期刊的基本功能。具体讲,期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期刊的政治功能

期刊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紧密相连。当今,社会科学类期刊,特别是时事政治类期刊,总是为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特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是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

马克思十分重视报刊的作用,对期刊的社会功能作过精辟的论述。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说:报刊“是改建这个社会的新的和强有力的因素。”[①]在《经济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把出版的技术手段印刷术,看成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创办过《新莱茵报》、《德法年鉴》等多种期刊,并把革命报刊的增长,看成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标志。

列宁对报刊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曾作过比较系统的论述。列宁在《从何着手?》一文中,在论述报刊的政治作用与组织作用时说:“我们认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不断向深广发展的纲。……要进行这种集中的和经常的鼓动工作,就必须利用定期的报刊。”[③]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系统地论述了出版物的党性原则,提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④]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期刊的宣传作用。1921年建党后,先后创办了《劳动月刊》、《向导》、《先驱》等一批期刊。此后,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都注意利用期刊向群众宣传,以起到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解放后,期刊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工具之一,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通过期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阅读期刊,人民群众得以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人民群众还可以通过期刊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从而使期刊成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手段,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的渠道。

2、期刊的科学技术功能

期刊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当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几乎无一例外地从查找期刊为主的文献资料入手,到在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或论文结束。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先生曾形象地把期刊出版工作比作科学研究工作的龙头与龙尾。在科研人员的一生中,无论是研究、写作、教学,还是自我教育,都离不开期刊的使用。

期刊是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期刊在文献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新发现,社会科学中的新思想、新观点,一般都首先在期刊上发表,以引起讨论,在逐步完善后才以专著形式出版。据统计,科研人员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的70%来自期刊,在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学科,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

期刊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期刊从时间、空间上将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大大地延伸了。从时间上讲,人们从期刊中可以查找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料:从空间上讲,期刊可以打破国界,使众多的人同时利用它。

3、期刊的文化教育和娱乐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日益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精神享受。期刊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期刊为人们提供创作园地,成为人们交流思想,促进相互了解的中介。阅读各种文学艺术和文化知识性期刊,已成为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研、教学人员和一般读者的知识更新过程中,期刊发挥着特殊作用。期刊是读者接受终生教育的最好教师,在函授和教学辅导中也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期刊还可以在引导读者确定研究方向上产生影响。

期刊在国际交流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期刊,可以了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最新情况,从而加深世界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期刊在打破禁运与封锁,获取情报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期刊不仅具有以上几种基本功能,而且在发挥作用时也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从期刊中获取知识信息具有明显的馈赠性。期刊以较小的社会劳动,传播重要的信息知识,使个人和社会受益。从个体角度来说,读者花费在购买期刊的钱,与其获取的知识或信息的价值是难以相比的。从期刊社的角度来看,尽管出版期刊获利较少,甚至亏损,但整个社会却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其次,人们从期刊中获取知识或欣赏文艺作品十分便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期刊。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图书馆、家中,甚至在旅行的途中一切可以阅读的地方享用期刊。

期刊与其它出版物相比,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报纸相比,它专业性强,能更集中、更深入地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且便于保存和查找;与图书相比,它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科学研究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由于期刊在社会生活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以及它发挥作用的独特性,由此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期刊出版状况,是衡量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期刊社会功能的认识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该国知识界、编辑出版人员和国家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认识水平与知识水平;能否为期刊的出版发行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组织出版好各种类型的期刊,则制约着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经济发展乃至影响社会政治与生活的安定。

二、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期刊出版业如同其他各项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获得了极大的繁荣。从1978年到1994年的16年间,期刊种数由930种猛增到7919种,增长了8.5倍,年均递增率为14%。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3801种,占期刊总数的48%;科学技术类期刊4118种,占期刊总数的52%。到1995年底,期刊数量已达8135种。17年间,期刊数量增长最快的是1979年至1981年,平均每年递增42.5%。期刊年总印数由1978年的7.16亿册增加到1994年的24.3亿册,增长了3.2倍。

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类期刊已形成了学术理论、工作指导、时事政治、文学艺术、综合文化生活、教学辅导、信息文摘等七大类的出版结构;科学技术类期刊形成了学术、技术、普及、政策指导和检索相配套的出版体系。现有的8000多种期刊基本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区,呈现出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的发展和繁荣,初步奠定了我国在世界上期刊出版大国的地位。

期刊出版持续快速的发展,从总体上看,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高速增长的需要,为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出版质量来看,十几年来我国期刊的整体水平呈现出一个不断成长的轨迹。以科技期刊为例,发表的文章基本反映了当年科技事业的发展面貌和学术水平,推动了我国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论文收录率是衡量科技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80年代末,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收录率世界排名位居15位,1993年跃至第12位,1994年又进入第10位。这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不断进步,在世界上影响不断扩大的可喜局面。

三、期刊出版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出版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对期刊出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由于期刊业的发展过快过猛,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期刊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央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众团体基本上都办有期刊,地方各省、各地区相同的机构、业务相近的部门也竞相办刊,互相攀比,形成交叉重复建设、大而全或小而全、刊物内容雷同、选题重复的局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部门重复办刊,摊子过大是期刊总体质量难以提高的症结之一,既难以形成有份量、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期刊,又不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致使部分期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向平庸化、庸俗化发展,使学术研究、高雅文化期刊的生存空间更加有限。因此,调整现有期刊结构,解决交叉重复办刊的问题,是当前期刊出版的一项重要工作。

2、经营管理水平低,期刊业整体效益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品种数量剧增,总印数却增长缓慢。如前所述,从1978年至1994年的16年间,期刊种数增长8.5倍,总印数仅增长3.2倍,总印数增长大大滞后于品种数量的增长。10年来,期刊年总印数最高年份是1986年的25亿册,其后的10年间,未能超过这个水平。由于期刊品种不断增多,平均印数实际上呈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期刊业自身收益水平还较低。

我国期刊业效益不高不仅表现在总印数增长缓慢上,还表现在发行量小的期刊占了一个相当的比重。据统计,1994年年均期发量在一万册以下的期刊,占期刊总数的67.4%,年均期发量在10万册以上的仅占6.4%。从以上统计可看出,期发量在万册以下,赔本发行的期刊占了绝对多数,表明我国期刊发行状况不佳。这些发行量小的期刊,有的是本身读者面就不宽的专业性或学术性期刊,这是由客观原因所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自身质量不高,同行业、同品种的刊物过多过滥,选题重复雷同,而不被读者承认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期刊总印数增长缓慢,发行量小的期刊占相当多数,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期刊业的整体效益还不高,仍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

3、 期刊规模急剧膨胀,队伍素质不相适应

据1994年统计,我国的7919种期刊中,有期刊编辑人员6.1万多人,其中专职人员4.5万人,占编辑队伍总人数的74.2%,兼职人员1.6万人,占编辑队伍总人数的25.8%,平均每个期刊拥有编辑人员7—8名。在6.1万编辑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5万人,占编辑人员总数的73.9%,平均每个 期刊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编辑5—6名。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期刊出版编辑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文化程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通过调查,这支编辑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知识结构与办刊所需的专业知识不相对路的问题,办刊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特别是近些年所办期刊的编辑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办刊所需的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缺乏办刊中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办刊经验。因此,加强期刊队伍的基础建设,培养和发展期刊专业人才,组织培训现有期刊编辑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期刊出版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综合以上情况,我国期刊的现状可以归纳为“六多六少”:(1)期刊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期刊少;(2)期刊品种多,有份量的作品少;(3)发行量小的期刊多,发行量大的期刊少;(4)经营亏损的期刊多,盈利的期刊少;(5)国家财政补贴多,期刊业的盈利额少;(6)一般编辑人员多,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少。此外,还有层层办刊多、重复雷同多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期刊业的量与质的关系上,总体上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印象。

四、期刊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规划和远景目标,遵照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今后五年 期刊出版工作的总体目标可以设想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大局服务的方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实现“九五”计划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积极推进期刊事业的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明显、富有活力的事业发展格局,把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发展态势带入二十一世纪。

1、毫不放松抓管理,加大力度促繁荣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期刊出版总的工作方针,也是我国期刊业不断取得进展和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加强管理,是促进期刊事业繁荣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党和国家对期刊事业领导的必要保证。加强管理和促进繁荣是期刊出版工作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我们既要促进繁荣,又要健康发展,既要满足需要,又要加强引导。

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是抓导向、抓总量、抓结构、抓质量、抓效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期刊管理必须重视立法工作,完善法律规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要严格执法。加强管理的目的不是管死,而是保证期刊出版的进一步繁荣。当前,繁荣的目标是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

2、始终坚持期刊出版的正确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期刊宣传的首要任务。首先要牢牢把握政治导向。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事关人民利益、党的原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对外关系等重大问题上,一定要符合中央精神。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期刊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知识导向、行为导向、生活导向。要全面理解导向问题,把导向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把握正确导向,就要解决好两头都满意的问题,既要使党和政府满意,又要使群众满意,而且要善于在上下两个方面的结合点上作文章。

坚持正确导向,就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内容,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进行热点问题引导和开展舆论监督,都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同样也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使命。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优秀作品都需要期刊这个重要载体来体现;期刊也只有充分反映这些内容,才能坚持正确办刊方向,更好地发挥作用。

3、促使期刊业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

期刊事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正经历一个重大转折,以1994年初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为时间标志,开始进入了由以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转变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它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在要求。

根据我国期刊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期刊业的发展仍要继续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严格审批新建期刊出版单位。当前,要把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作为繁荣的中心工作。期刊管理工作要继续推进评比分等、优胜劣汰的工作方针,促进期刊出版由遵规守纪向达标上等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期刊出版业由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

目前,我国期刊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散、滥现象十分突出。加强宏观管理,促使期刊业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就要治理好期刊业中存在的散、滥问题,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扭转散、滥状况。治理工作要与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法规建设等紧密结合,在治理中更好地建设。

4、进一步深化期刊业出版改革

根据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我国期刊业的实际情况,深化期刊业改革的总体目标可以确定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按照期刊出版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又能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出版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出版事业繁荣健康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

期刊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涉及社会、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三个方面。从社会的角度看,国家需要根据期刊出版的特点,从宏观上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期刊业发展的文化经济政策,从而为期刊出版单位重视社会效益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期刊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能力,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改善部分期刊出版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尤其要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主管主办部门的作用。这些部门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把期刊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去生产,将期刊出版工作纳入教学、科研、生产的计划之中,在科研立项、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统筹安排,使之真正成为部门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增强自身活力,期刊出版单位改革的目标应放在经营机制的转换上,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努力增强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强化经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讲求投入产出。期刊出版单位在有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自觉履行所承担的义务,接受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保证期刊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内在质量。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27页。

③《列宁全集》1959年第一版第5卷,第6—7页。

④《列宁全集》1987年第二版第12卷,第93页。

标签:;  ;  ;  ;  ;  ;  ;  ;  

我国期刊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_中国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