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 广州市 510290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代建筑研究的趋势之一。本文重点分析既有住区适应老年人建筑更新改造设计,从内部空间、外部环境两个方向进行展开,研究适老建筑的更新改造方案,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需求。
关键词:既有住区;适老;更新改造
引言: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8%,老龄化发展已非常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养老压力上升的问题,当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维持在该种状态,因此对既有住区进行适老建筑改造,是当前国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内部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1.1建筑户型改造
既有住宅适老建筑户型改造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生活空间狭小的问题,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老年人使用频繁的部分,可通过套型合并、扩建改建等方式进行处理[1]。如图1所示为八十年代我国典型的一梯三户住宅平面图。对其进行并户调整,改为一梯两户,调整后的平面图为图2所示。改造的重点工作是调整空间分区,将动线与卧室相分离,利用过道、走廊等将各部分空间相连。将原有的南阳台增设为南北阳台,以实现不同的生活功能,扩大建筑套内面积,满足老年的居住需求。
图2 并户改造后建筑平面图
1.2功能空间改造
1.2.1起居室
由图1、图2对比可看出,户型改造后,整个建筑增加了起居室的面积,并采用南向明窗设计,以营造宽敞、舒适的氛围,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会客、休闲空间,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起居室应布置在整套建筑的中心位置,并保证其动线畅通,能够有效与各个区域相连。起居室的家具布置主要针对沙发、茶几、电视柜间的合理搭配进行。茶几的选取要以轻便、灵活为标准,方便老年人放置随手物品,又可来回进行挪动。沙发与电视柜间的距离保证在2000~3000mm,电视柜的高度以500mm最为适宜,这样的尺寸组合最符合老年人观看电视的习惯。
1.2.2厨房
厨房作为老年人使用最频繁的功能性空间,要充分考虑操作的简便性和舒适性。厨房操作台要至少留有900mm宽的活动范围,保证老年人行走顺畅也方便轮椅的通行。操作台的改造要以尽量扩大下部空间、降低橱柜高度为原则,方便老年人随时拿取物品。吊柜高度设置在1200~1600mm,深度不应小于250mm,以留有足够的储藏空间。操作台的形式尽量选取U型或L型设计,这两种形式能够保证各项厨房工作的连贯性,同时节省空间。
1.2.3洗手间
洗手间是最容易发生滑倒、疾病复发等事故的空间,因此在对既有住区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时,要重点关注卫生间的安全性。(1)干湿分离。将传统住宅卫生间洗浴与便溺空间相分离,使用淋浴房,或设置隔断将洗浴区与洗手池、马桶等分开,形成干湿分离的洗手间形式,减少老年人滑倒事故的发生。(2)安全防护设施。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情况,在马桶、淋浴等位置设置高低适中、方便把扶的固定扶手,铺设防滑性好的理石地面,并在淋浴区加设防滑地垫。(3)将卫生间设计成拉门或向外打开的方式,保证发生事故,救援人员能够顺利进入。(4)洗手池的高度设置为850mm左右,保证坐轮椅的而老年人适用方便,并撤掉洗手池下方的储物柜。
2.外部环境更新改造设计
2.1无障碍通行改造
依照安全、容易识别的标准对建筑单元门、住宅区出入口、楼梯、坡道等位置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坡道的数量,代替原有住宅区域内的楼梯,并在两侧加设扶手,保证老年人尤其是使用轮椅的老年人能够正常通行。单元门、小区出入口等位置设置颜色鲜艳雨棚,一是便于老年人识别,二是遮风挡雨,防止雨雪天气造成出入口位置积水结冰,造成老年人摔倒。如图3为坡道的设计,其坡度不应大于1/12,长度不应大于9000mm,设置长于1500mm的平台休息区,并使用双层扶手,上下层扶手高度分别以900mm、650mm为最佳,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2]。
图3坡道设计图
2.2道路系统改造
道路系统的改造主要针对住宅区内部交通进行,传统住宅区多采用人车合流的方式进行道路系统设计,为提高车辆与人流通行的秩序性,保证老年人在住宅区内的通行安全,满足其出行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道路交通改造设计。(1)进行人车分流。住宅区内的交通设计可仿照市内交通进行设计,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并通过道路走向将车流与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分离,保证老年人能够在安全区域内进行漫步、交流、休息。(2)优化步行系统。步行系统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外,还是老年人锻炼身体、休闲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需对现有的步行系统进行优化,在满足出行功能的同时,将其打造成设施完善、风景优美的休闲健身区域。如选用塑胶进行步道路面的铺设,并在道路两旁设置绿植、雕塑、休闲座椅等建筑小品。
2.3标识系统改造
标识系统的完善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年人更方便的生活,辅助老年人进行方位辨别,增加住宅区的向导性。如公厕、电话亭、门牌号、出入口等都要设置明显的标志,在住宅区的主干道,还应加设区域指示路牌,方便老年人查看。这些标识的设计需根据老年人的识别特点进行,尽量选择在自然光下能够清晰可见的字体和颜色,如图4所示,为升级后的住宅区标识。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设置声音指示系统,以满足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需要。严格进行标识材料的选择,保证标识不会因长期的日晒雨淋而褪色、脱落,影响老年人查看。指示牌、楼号等涉及到金属材质的标识还要重视其稳固性,以免发生掉落伤人事故。
图4 升级后的住宅区标识
结论:在对既有住区进行适老更新改造设计时,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身体特点进行,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建筑优化。既有住宅改造只有深刻把握老年人的需求,才能将改造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适老建筑的研究分析,为我国逐渐增多的老年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蔡子畅,朱建君,薛屹峰,等.城市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标研究[J].建设科技,2018(21):43-51.
[2]刘慧.既有住区适应老年人建筑更新改造设计探索[J].建设科技,2018(07):53-54.
论文作者:陈耀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老年人论文; 建筑论文; 住宅区论文; 空间论文; 标识论文; 住宅论文; 更新改造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