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_道德教育论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_道德教育论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笔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未成年人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袁雅莎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系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起来,将青少年作为主体,依据其身心特点,从思想情感入手,以道德教育为主导,经理解产生共鸣,用沟通搭建平台,通过身—心—德的教育体系,培养感性、知性、理性的一代新人[1]。

一、关注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悉心捕捉其思想根源

一位做教育工作的母亲问女儿:“将来妈妈老了,病了,你怎么办?”14岁的女儿回答:“给你安乐死。”这儿童的戏言正揭示了当前未成年人思想状况的缺陷之一——责任感的缺乏。

所谓“教育面前无小事”,恰因为孩子的一个看似寻常的举动或是一句无心的言语往往反映了他们某些思想意识,这其中有善良正直的,亦不乏自私乖张的,这就需要成年人以敏感的心性体察其中的真善美或是假恶丑。为孩子的思想斫其旁条,养其正,扶其稚枝,培其密,终会使心智之树叶茂枝繁,硕果累累。由此可见,关注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有助于正确理解孩子,及时发现其思想偏差,以利于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多年来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性和平等意识有所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相信事实;做事认真;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等等。它们得益于民主与平等意识的广泛传播,社会信息的快速交流及观念的不断更新。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未成年人部分道德缺陷也非常显现地暴露出来,如独立性的缺乏,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原则,责任心的缺失,劳动观念的淡薄,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另外,一些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易伤害他人的行为习惯,比如虐待动物;探听他人隐私;不善于倾听,只想诉说自己的心事;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情没有勇气道歉;外出游玩时,吃过食物的包装纸,易拉罐随处丢弃;缺乏同情心,不尊重他人,自私冷漠,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公共意识和环保观念淡薄;做事喜欢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等[2]。倘若这些缺陷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弥补,就很有可能形成智力水平增高,心理疾病增加,道德水平滞后的状态。在孩子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禁锢其思想,限制其向更高层次攀升,最终限制个人发展,甚至引发犯罪,危害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为构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造就品格,品格决定人生。

出现这种现象,有其一定的思想根源。长期以来在重智轻德人才观因素的影响下,人们过分重视人才培养中的智力教育及其成果,而对于收效并不明显和外露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则轻描淡写或是只做表面文章,并未真正意识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无德不立”,然而,功利的世俗评价标准如填鸭式培养出的知识上的强者,却往往患有德行上的“营养不良”,更危险的是,道德上的缺陷经常被智慧的光环所掩盖,因此才会出现如清华学子用硫酸烧熊、云南大学生因同学口角而残杀同寝室友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全球化的蔓延,孩子的国界意识日益淡化,受传统藩篱的限制减小,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使师长的管束淡化,在这样一个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个性张扬的时代,孩子更易产生道德危机,因判断力的不完善而误入歧途。这是由他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弱势决定的。首先,未成年人还处于世界观的成长期和形成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成型,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还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因此,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不良的思想道德文化所倾轧。其次,未成年人正处于儿童期、青春期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人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周围事物,好奇心使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去挖掘一些成人社会禁止的“儿童不宜”问题,好模仿又使他们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在好坏不分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随社会潮流。再次,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较弱,感性世界丰富,但理性思维缺乏,行为不计后果,因此,一旦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往往容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见,掌握青少年的思想现状及根源便于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二、树立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沟通

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着自己成长的天地,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相对独特而又丰富的心理感受,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参与中也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性体验。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将他们仅仅看做受教育的对象,而把成人的道德评判和价值标准单方的强加于他们的身上,进而剥夺他们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应把未成年人作为一个不仅拥有个人基本权利而又拥有自身精神世界的群体而尊重。以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心态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以友好而不是粗暴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其次,要理解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有着属于自己年龄群体的关注对象、关注热点,还有着不同于成人世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成年人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成年人看待未成年人的眼光,衡量未成年人的标准,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往旧的眼光、旧的标准,而应与时俱进,从当前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出发,要习惯于换位思考、更新观念,理解未成年人的所思所想。我见过这样无奈的家长:“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凑上去一看密密麻麻,花花绿绿,一阵头晕,我又不懂,也就不管了。”因为不了解而放任,让缺乏足够自制力和免疫能力的孩子独自穿行于网络的大千世界,是很危险的。因此,成年人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时代的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思想保持一致。

再次,要贴近未成年人。在尊重、理解未成年人的基础上,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有一个孩子,放学后和妈妈兴奋的大谈恐龙故事,讲得兴致勃勃,而母亲却不耐烦地说:“洗手吃饭。”孩子眼中的光瞬时暗了下去,心中一扇沟通的门随之关上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很多时候,家长抱怨无法和孩子沟通,但是没有共同的话题,沟通又从何讲起呢?作为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并且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变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为生动有趣的感受教育,要做到教育的语言鲜活通俗、事例生动典型、形式喜闻乐见,通过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方式展开;同时,还要根据他们心理、生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他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地域群体,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三、挖掘多方面培养内容,杜绝单一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有认知的教育成分,它要帮助未成年人掌握一定的有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因而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对未成年人传导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

首先,要长期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美德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了发扬光大,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革命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它们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坚定未成年人的信念,鼓舞他们的斗志,振奋全民族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历史文物遗址和革命历史旧址及革命烈士陵园基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从而有效避免各种不良思想趁虚而入,腐蚀青少年的心灵。

其次,将道德教育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细节中,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十分重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细节开始,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因为道德体现在细节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习惯,那么他的道德品质也会稳定起来。像简单的从公共汽车上的让座开始,我们怎能相信一个面对颤巍巍站立的老人而无动于衷的孩子会在关键时刻为国家人民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呢?所以,要从点滴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引导他们遵照《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要求,在与人交往中为他人着想,善于倾听,乐于助人,做错事情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勇于承担后果,而非盲目退避或归咎他人。行为习惯心有约束,自然处事谦恭有礼,原则分明,德育的效果也正体现于此。

再次,运用最具说服力的教育方式——身体力行。在这个问题上,书本、杂志、电视、网络、广播等,不能代替人的作用。成年人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和行为形象对未成年人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成年人的言传身教,带动孩童进行社会实践,得到真正的体验和感受,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良好品行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不良品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不快,才能发自内心认同父母的道理。因而,学校和家长在道德教育中应少一些照本宣科,多一些身体力行,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从容和耐心。将孩童作为有逻辑思想和理解能力的个体,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以及事后的总结回顾,这样的道德规范才是完备并且牢固的。古人曾告诫人们:“师者,人之模范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列宁也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年人要以责任心培养责任心,以同情心培养同情心,以关爱培养关爱,以高尚的劳动热情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以规范的行为培养规范的行为。

最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丰富并清洁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未成年人因其心智的不成熟,会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和是非感,而其天性又是善于模仿,充满好奇的。因而,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面对充斥着暴力凶杀、情爱纠葛的电视荧屏、网络世界、社会众生,而像水晶玻璃般清莹单纯。这就要求社会能够为其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积极的精神氛围,使其能够更多地接触到人性中美好善良纯真的品德,又能相对客观地了解社会中丑恶伪善,冷漠的行为,并明白其危害,如此耳濡目染必使孩子有干净透彻的心灵。若是孩子以暴力为“酷”,以亲情善意为“垃圾”,以英雄流血又流泪为常态,以尔虞我诈为世理,以个人享乐为人生要义,这样的一代必是冷漠自私、功利血腥的,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我们要发挥学校教育这根指挥棒的主体作用,真正把“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优化德育环境。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营造健康优雅的人文环境,尤其应注重积极的校园精神的形成使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体现在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之中,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般的良性熏陶。另一方面,文化部门要加大力度肃清音像制品及网络传播中的不健康内容,媒体要积极创办一些迎合青少年精神需要的刊物及节目,家长亦应挑选利于培养青少年优良品德的书籍和电视节目,清洁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在学习、社会实践甚至娱乐中耳濡目染,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的共鸣,这种影响无疑是巨大且深远的。因此,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光荣且艰巨,任重而道远。

标签:;  ;  ;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