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宪兵[1]2003年在《环境材料网站开发及材料环境协调数据库》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各国政府的焦点所在。本课题针对目前国内环境材料的发展情况,着重在环境材料网站建立和材料环境负荷数据库开发两个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环境材料网站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网站的特点。在综合评估国内外环境材料网站建设和一般网站的建立的基础之上,结合环境材料学科的特点,开发了环境材料专业网站"中国环境材料网"。本环境材料网站以DREAMWEAVER、PHOTOSHOP等为主要开发工具,实现了环境材料资源导航和环境材料研究网络化,为材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获取环境材料信息和交流相关科研成果的网上虚拟场所。结合网站建设,通过对环境材料学科信息体系的分析,提出了适应网络化信息传播的分类方法。与此同时,本网站由下列七大模块构成,即:环境材料研究模块、政策规章模块、数据库模块、西部资源模块、产业信息模块、材料论坛模块、下载模块。各个模块独立开发,互不干扰,但又都采用了统一的开发模式,将应用设计、权限定义和网页编辑等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开发。该环境材料网站的研究与建立为我们进行环境材料学的网络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为进一步开发环境材料专业网站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环境材料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条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在线材料环境负荷数据库。该环境材料数据库使材料的环境评价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流和应用成为可能。该数据库将常用材料分为五个大类,即:金属材料、有色金属及合金、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与此同时,配套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材料性能参数和环境参数。其性能参数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而环境参数主要指环境评价指标。材料环境负荷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Internet建立,针对面广,应用范围大;无需开发用户端软件,维护、升级方便;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维护性;用户操作使用简单方便,界面设计美观大方。该数据库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用户提供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数据,结合环境材料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材料选择和产品设计。
高峰[2]2012年在《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学研究依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平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西部干旱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的角度来看: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进的时空变化缓慢,观测试验台站的空间布局可以比较稀疏,观测数据项集具有特殊性,更需要长期连续的观测试验数据;这里生态脆弱,易被破坏、难以自然恢复,长期定位观测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一区域大都人烟稀少、基础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艰苦,更需要优良的装备保障和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特殊机制。对西部干旱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以占其面积3/5以上的新疆进行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西部干旱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系统科学、信息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方法,界定了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范围,通过对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隶属关系、地理布局、学科分布、土地房产仪器设备配置、人才队伍的类型学历职称结构、数据观测和积累的方法手段、数据资源共享与联网运行机制、资金投入、科技产出、管理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西部干旱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吸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提出了西部干旱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建设布局叁位一体的思路和五项基本原则,探索性的设计了台站网格化的组织管理和“四层双轨”的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了台站的分级方法及分层次建设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数据的特性、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系统构建需要解决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设计出数据共享与联网观测的信息系统的结构性框架。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干旱区顶层设计并统筹布局农业野外科学试验台站总体规划,分级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年度计划,强化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并建立两级财政专项资金,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及管理体制并成立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专家委员会,建设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的人才队伍,规范野外观测标准技术体系,搭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并建立数据共享与联网观测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聂祚仁, 刘宇, 孙博学, 王志宏, 左铁镛[3]2016年在《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与材料生态设计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以生态设计为主导,以满足性能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将毒害组分替代、绿色工艺规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等诸多技术与理论应用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系统优化材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表现,是由材料科学、制造科学和环境科学深层次交叉而形成的国际重要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回顾了国内外材料生命周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其技术内涵,解释了生命周期工程与生态设计等关键技术要素的科学关联,并指明了生态设计是实现生命周期工程思想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我国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适用于材料产品的生态设计理论框架与实施步骤,分别构建了基于性能-需求矩阵、资源耗竭模型、生命周期评价的材料性能、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形成了可综合统筹不同设计指标、面向材料产品的生态设计评价方法,为生态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冯瑾[4]2016年在《校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各种网络服务系统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交流的方式产生了影响,各种聊天软件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但是过去的一些传统的联系方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校友网站作为一个方便校友联络的平台便应运而生。现在很多学校也纷纷建立了自己专属的校友网站,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发布有关校友的信息,并不能真正的满足校友们的沟通需求。所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建立一个满足同学们的需求的沟通平台,使大家可以方便地实现与他的母校、他的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校友网站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过程,首先确定在Dreamweaver CS6平台上使用ASP进行开发动态网页,后台数据库采用微软的小型数据库Access进行数据存储,并使用IIS进行发布。开发前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并将网站的主功能模块划分为:注册/登录模块,学校年鉴模块、校友捐赠模块、老故事模块、老照片模块和留言板模块。然后进行数据库的设计,绘制E-R图并设计表结构。最后进行网站的开发与测试,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校友网站,方便校友之间进行了解和联络。
胡明玲[5]2005年在《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图书馆一直视对印刷型文献的整理、利用和开发为己任。随着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的凸现,人们渴求由非商业性质的机构提供科研、教学等公益性质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这样,社会又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揭示和开发的责任摆在了图书馆面前。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图书馆实践的信息组织和服务模式——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Quality-controlled 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以下简称QSIG),既将IT领域最为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门户与图书情报领域对信息整序的长处充分结合,又解决了当前数字图书馆实践的矛盾,使QSIG成为数字图书馆实践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数字图书馆本身既是网络中的重要资源节点,又是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门户,因而,我们有必要将QSIG建设纳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来,使之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进一步丰富数字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在分析QSIG研究现状和在数字图书馆开发中的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QSIG及其相关概念,并对QSIG质量受控体系的信息资源选择规范、搜索策略、评价标准、类型词汇表、组织体系、标引规范、管理规范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QSIG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针对QSIG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学科(或主题)范围和服务范围、学科(或主题)分类体系、信息资源发展政策、技术方案、元数据框架、互操作、管理、附加服务、商业模式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一些在具体应用中的建议。 作者结合QSIG质量受控体系和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要求,充分吸收信息服务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融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分析和研究了QSIG管理软件——QSIGsystem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详细地分析了QSIGsystem的设计思路、数据库设计、各模块的功能与实现等方面的内容,并着重针对QSIGsystem在单个学科信息门户和数字图书馆门户体系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研究,为QSIG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提供了直接的实践经验和可以借鉴的模式。论文最后比较分析了开放目录和QSIG的工作模式和特点,提出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是QSIG的发展趋势,并就构建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的几个关键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王静[6]2006年在《城市住区中住宅环境评估体系指导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借鉴外国较为成熟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多个建筑环境评估体系。随着我国评估体系的日益发展,加强评估体系的指导作用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成为评估体系今后自身完善与成果推广的重要环节。城市住区是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由外国单体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发展而来的我国住宅环境评估体系正逐步成为我国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指导与认证的重要工具。论文的研究基于城市住区中住宅环境评估体系的指导作用展开。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总结、调查走访、分析比较、实证应用与多学科工具应用。全文主要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比较研究,采用先国外后国内、先综述后重点的方式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环境评估体系的发展与实践情况,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典型的住宅环境评估体系的模型特点之后,提出了我国两种住宅环境评估体系由于设计阶段的标准数量较大可能会造成实际指导作用偏弱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应用研究,选取了叁个城市新建住区,用多种住宅环境评估体系对其进行模拟评估,总结应用过程中发现的有关指导作用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计算两种体系中标准的权重与得分率的关联系数,对第一部分所提观点进行了验证;接着利用管理学中“80/20定律”对我国住宅环境评估体系设计阶段的标准进行筛选,强化原有体系中的重点标准。第叁部分是优化研究,对原有标准进行拓展,并以自下而上的角度,根据标准与我国城市主要的13种环境问题的关系建立概念模型,应用灰色判定的方法对标准进行序化,计算出各项标准的权重,得到城市住区设计阶段环境评估方法的框架。论文从“如何去做”而非“做得如何”的角度建立城市住区设计阶段环境评估方法,以一种开放的结构方式强化评估的应用灵活性,从而提高评估体系的指导作用。论文希望通过对于住宅环境评估体系的探索以及建立城市住区环境评估方法的尝试,对如火如荼的我国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邱瑜[7]2012年在《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课程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智慧和专业化技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高质量的课程,就没有优质的幼儿教育。目前我国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最普遍的困惑是不知如何发现课程存在的问题,或感觉到有问题却不能判断问题的根源。因为实践者受现实环境所限,理论直觉意识不足,兼之针对性强的课程评价工具不多,这些因素均大大制约了幼儿园课程的持续改进。因此,幼儿园对课程的诊断和改进有着最强烈的需求。本文从教育评价学的视角出发,汲取多学科的既有成果,对当今中国幼儿园课程进行实然与应然结合的研究,构造面向课程改进的诊断性评价系统,旨在提供诊断路径和解决对策,提高课程质量。本文在解决中国幼儿园课程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课程评价模式,尝试提出本土的幼儿园课程诊断性评价模式。该诊断模式综合了幼儿园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与课程结果评价,简称ADRO评价模式。研究者力图通过关键的诊断指项把握“目标与手段”的偏差,帮助幼儿园增强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合理性,获得更为理想的课程效果,从内涵上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本文理论基础来自叁大部分,即关联的世界观、儿童发展系统论和课程评价论。这叁个理论可解释本研究的诊断性评价系统生成的逻辑及各诊断指项提出的依据。本文基于实然的研究,提出应然的理论体系。在本文中,“实然”是指我国实时实态地正在发生或曾经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有效的幼儿园课程实践。“应然”是指能有效诊断幼儿园课程合目的合规律程度的课程评价系统。这些年在我国涌现了一些优质的幼儿园,它们在深入研究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社会认可度很高,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变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文对这些具有示范作用的范例进行研究,通过实然层面的分析,建构了应然层面的课程诊断模式。一方面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给幼儿园检视其课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园建立课程诊断与改进的机制。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课程诊断性评价视角,结合幼儿园课程实例分析,提出一套技术性、策略性较强的ADRO诊断性评价系统。从运用这一系统进行模拟评估的结果来看,它对诊断和改进幼儿园课程有较好的成效,相信对其他幼儿园会有普遍借鉴意义。不同的评价目的可以形成不同的评价模式或者方案,ADRO非课程评价的唯一方案。课程评价研究的实践应用取向,本土课程评价模式的多样化,是幼儿教育的福音。ADRO自身也是在不断改进中的评价理论与工具,会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论文主体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概述,第二部分阐述幼儿园课程ADRO评价模式,第叁部分为阐述ADRO各诊断子系统,第四部分运用ADRO诊断系统对个案进行模拟评估,第五部分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提出相关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主体约22万字。
孙奎洲[8]2001年在《CK7525数控机床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文中认为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设计与制造将成为实现生态工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绿色设计与制造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并依据常州机床总厂CK7525数控机床的实际生产过程,分析在不同加工过程中污染产生的机理;应用绿色设计与制造的理论体系对机床的导轨进行可拆卸设计、润滑油路和包装可回收性设计;对绿色铸造粘结剂、绿色热处理工艺、干切削刀具选用进行试验分析;应用泛环境函数和金属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模型对机床的主要材料进行生命周期评价。 最后,总结了作者的工作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魏群义[9]2008年在《材料信息学基础及材料信息学平台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材料科研的进行也就是材料数据的产生过程,材料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材料科研的动力。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材料信息的数据量和复杂性大大提高。如何高效管理、存储不同类型的材料科学数据,如何最大限度地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材料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知识创新,如何提高材料科研的效率,降低新材料开发的成本和开发时间等,都是摆在材料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系列难题。材料信息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材料信息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材料科学面临的挑战,顺应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材料信息学自1999年提出以来,已在组合材料科学和材料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不少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室开展系统的研究。目前,材料信息学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材料信息标准化程度低;数据共享意识不够;材料信息学专业人才缺乏。论文在综合分析材料信息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开展了材料信息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构建材料信息学平台并进行应用研究。论文分析了中国开展材料信息学研究的良好基础,讨论了我国材料信息学的发展思路:实现材料数据、材料数据库的标准化;建立材料知识库,构建材料信息学平台;找准突破口,积极开展材料信息学工程应用研究;加快培养材料信息学专业人才。论文开展了材料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材料信息标准化对于信息的共建共享和材料数字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材料信息标识语言MatML,在分析研究MatML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材料信息胞的构想,采用XML Schema技术,创建了材料信息标准化语言MatCellXML,实现了材料信息的标准化。MatCellXML相对于MatML具有以下优势:XML标记更容易懂;能表达的材料信息范围更广泛;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材料信息;有利于材料术语的标准化。采用了MatCellXML语言用于具体的材料信息表达,并用于“中国西部轻合金信息网”的材料信息的导出格式。论文提出了构建材料信息学平台框架的总体设计原则。基于对几种典型的网络体系结构的介绍和特点分析,采用B/S模式的叁层网络体系结构模式作为材料信息学平台系统的网络架构。材料信息学平台由通讯层、数据表达层、数据层、功能层、界面层、用户层六个模块构成,数据层是整个平台系统的核心,其他模块都是围绕它而运行的。分析讨论了实现材料信息学平台的四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材料信息挖掘技术、材料知识技术和材料信息安全传输模型。将材料信息学平台框架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气门的优化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价领域,开发了汽车发动机气门设计优化平台,并在相关企业得到了实际应用。论文进行了材料信息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从材料信息学的内在和外在的形成动因,讨论了学科的应用前景。从材料信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方面论述了材料信息学的学科定位,将材料信息学定位为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的交叉学科,是一门能够促进材料科学研究和材料行业发展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从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结构、研究方法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材料信息学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应用技术、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五大部分。并根据材料信息学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叁大特点,提出了发展材料信息学的思路和建议。
阚洁[10]2017年在《地铁施工坍塌事故安全预警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工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城市地铁建设施工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收集的地铁事故案例库进行分析,发现塌陷和坍塌事故是地铁工程施工最主要的危险源,容易造成施工现场人员生命财产的重大伤亡,或导致周边环境出现重大隐患。由此,本文将关注点放在地铁坍塌事故,主要讨论地铁施工过程中坍塌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本文利用事故致因层次模型分析了地铁施工坍塌事故机理,为下一步从事故案例中提取坍塌事故前兆信息打下基础。本文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施工现场前兆信息及未遂事件调查模型,对近14年来地铁施工坍塌事故进行前兆信息的识别,并对其中可测量的前兆信息进行监控观测,为预警提供前兆信息监测数据。为此,文中还详细分析了实时监测信息的采集方法。本文针对不同的施工现场安全状态进行预警等级划分,分别就单指标预警和多指标综合预警模式确立了不同预警机制,并以某地铁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为例,进行预警模拟计算,最终预测精度达到87.5%,取得了良好的预警效果。本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地铁施工坍塌事故预警系统的整体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构建了地铁施工坍塌事故预警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南京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例,利用Visual Studio对G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程,实现了坍塌事故预警系统的可视化。
参考文献:
[1]. 环境材料网站开发及材料环境协调数据库[D]. 韩宪兵. 重庆大学. 2003
[2]. 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研究[D]. 高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 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与材料生态设计的研究进展[J]. 聂祚仁, 刘宇, 孙博学, 王志宏, 左铁镛. 中国材料进展. 2016
[4]. 校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 冯瑾. 吉林大学. 2016
[5]. 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 胡明玲. 武汉大学. 2005
[6]. 城市住区中住宅环境评估体系指导作用研究[D]. 王静. 清华大学. 2006
[7]. 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 邱瑜.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8]. CK7525数控机床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D]. 孙奎洲.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9]. 材料信息学基础及材料信息学平台工程应用研究[D]. 魏群义. 重庆大学. 2008
[10]. 地铁施工坍塌事故安全预警研究[D]. 阚洁. 东南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