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丽
(邢台市第三医院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乳腺癌手术后并发胸壁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62例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再手术治疗的有54例,其中15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10例患者行肺锲形切除手术,29例患者行胸壁全层切除手术。结果:患者胸壁转移生存期自转移诊断日期计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2.0±5.0)个月,而且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胸壁转移的一年生存率高达100.0%,患者两年的生存率为85.0%,而五年的生存率则为38.0%,到最后一次随访时,无转移生存的患者有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结果发现,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激素受体表达、TNM分期以及HER-2受体的表达等和乳腺癌患者胸壁转移后的生存期存在直接相关性,且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临床治疗方式、从肿瘤原发到胸壁转移的时间,结果发现,患者术后实施靶向治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和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病患的实际生存期存在直接相关性,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乳腺癌手术后出现胸壁转移,将他处转移排除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手术治疗,有望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乳腺癌;胸壁转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072-02
临床中根治性手术治疗乳腺癌疾病后,一些患者会发生胸壁转移的情况,这和首次治疗期间患者病变分期与合理治疗与否存在密切相关性,而再治疗术后胸壁转移的方法是临床中需要解决与探讨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乳腺癌手术后并发胸壁转移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62例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择62例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年龄为31~68岁,中位年龄为(54.1±5.1)岁,其中57例患者首次手术就是乳腺癌根治术,5例患者为改良根治术。手术后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发现,12例患者为乳腺癌Ⅱa期,17例患者为乳腺癌Ⅱb期,20例患者为乳腺癌Ⅲa期,13例患者为乳腺癌Ⅲb期;患者腋下淋巴结检查数量是6~17个,62例患者均存在腋下淋巴结转移,平均淋巴结转移数量为(3.2±1.0)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首次手术至发生胸壁转移的时间是2~8年,平均转移时间为(3.5±1.5)年。
1.2 方法
该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实施再手术治疗的有54例,其中15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10例患者行肺锲形切除手术,29例患者行胸壁全层切除手术。实施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患者有6例,患者化疗主要选择CAF方案,同时实施局部照射与内分泌治疗等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此外,还有2例患者拒绝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选择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 20.0展开统计学处理,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对乳腺癌胸壁转移病患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如果P小于0.05,则表示相关资料差异性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结果发现,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激素受体表达、TNM分期以及HER-2受体的表达等和乳腺癌患者胸壁转移后的生存期存在直接相关性,且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具体如表1所示。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临床治疗方式、从肿瘤原发到胸壁转移的时间,结果发现,患者术后实施靶向治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和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病患的实际生存期存在直接相关性,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
3.讨论
临床中,乳腺癌病患实施根治手术治疗结束后发生胸腔远处转移的情况非常常见,相关文献中显示最多的是胸壁转移,胸壁转移在手术后的发生率为4.0%,但是通过尸检结果显示,胸壁转移率在60.0%以上[1]。相关学者[2]对60例乳腺癌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病患进行研究发现,30例患者出现的远处转移都是胸壁转移。乳腺癌手术后出现胸壁转移的因素相对比较复杂,通常认为和患者原发灶位置、大小、分期、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与否等存在直接相关性,尤其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及是否清扫彻底等存在密切的关系。董庆等[3-4]学者研究一组出现腋下淋巴结只扫除2个的患者,在其手术治疗后发生胸壁转移的概率为31~35%,由此可以看出,淋巴结清扫彻底与否对患者是否发生胸壁转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结果发现,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激素受体表达、TNM分期以及HER-2受体的表达等和乳腺癌患者胸壁转移后的生存期存在直接相关性,且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临床治疗方式、从肿瘤原发到胸壁转移的时间,结果发现,患者术后实施靶向治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和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病患的实际生存期存在直接相关性,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治疗乳腺癌手术后出现胸壁转移时,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日本学者古田熊司等学者研究了三次实施手术后再发依旧选择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患者得到一定生存期,所以,该学者建议全层切除胸壁转移灶。李佩文等学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电磁波温热放射化疗,然而,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却没有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
综上所述,乳腺癌手术后出现胸壁转移,将他处转移排除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手术治疗,有望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麻宵萍,刘世青,张强波.乳腺癌术后合并胸腔积液中乳腺球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C]//2008年中国国际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学术会议.2008.
[2]何春,许辰阳,黄兴伟等.乳腺癌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27-28.
[3]张超杰,范培芝,郑维等.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4):555-557.
[4]董庆,崔键,张凯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乳腺癌肺转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47-49.
论文作者:王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淋巴结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相关性论文; 肿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