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为企业建立一套以项目为核心,以合同为主线,聚焦业务流与价值流,既专业又实用的单一、聚焦、专业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建立,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主体、清理无效环节、事事到岗到人,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实现业务流和价值流融合,反映企业投入产出全貌,保证决策层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获得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 系统化管理 主要矛盾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在逐步走向现代化,但现阶段任有不少设计咨询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于企业运营数据的管理,呈现孤岛运行的状况,企业对各业务板块的有效监管手段缺失,对业务板块市场订单的真实存量、生产组织的有效性、投入的合理性以及产出的预期都缺失真实有效的判断。各模块之间缺乏有机的互联互通,模块之间没有实现有机的信息共享,各模块之间的工作主线不唯一,各自为政,运营数据连接缺乏整体性和方向一致性的贯通,严重影响到了运营数据信息的及时反馈与跟踪。管理不能充分的体现事前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对过程中缺少足够的了解,对下一阶段的安排缺失依据。生产只知道工作量不知道价值,不能判断工作的有效与无效,不知道投入能否变为有效的价值,企业运营数据的管理亟需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1 系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系统的建设过程要实现对业务链、各阶段进行统筹管理的思想,要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建设运营管理系统,一是要彻底改变过去各管一段式的管理状况,以系统运行集成化,跨越多个部门运作作为系统的建设初衷,牢固协作贯通的思想;二是要改变过去业务流程建设缺失针对性的状况,关键的管控节点一定要建设流程管控,根据管理实际进行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三是要梳理绩效监控动态化的思想,绩效系统能即时反馈以便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四是要实现管理改善持续化的思想,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以动态的持续改进保障系统的生命力。
(二)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实现有效的支撑决策。通过系统的建设完善,有利于实时动态反映和监控市场经营、生产管理、财务数据、采购管理各个环节的状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这一系统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情况[2],对未来某一时段经营能够进行准确的预判和预警,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和资源调配方案。
(三)系统建设有助于实现关系岗位职责明确。系统建设本身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或表层上的一个组织动作[3],而是要实现对整个工作路径中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行为改善。建设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单一、聚焦的运营管理系统,就是在过程中通过每一个生产经营工作模块的认真梳理,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式和管理需求,优化设置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节,明确每一个模块中应该设置的工作项,而且后续要随着标准不断提高,实现企业内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并促推每个岗位都自觉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工作[4],最终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各相关方的管理需求。从经营管理角度可以满足项目信息、项目投标、合同管控的需求,生产组织角度可以满足计划安排、进度统计、权益确认的需求,财务管理角度可以满足会计计量、现金流量、损益计算的需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合同的签入签出管控,实现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5]。
(五)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组织关系的重构。建设要加强项目营销阶段各项工作流程的梳理,要将项目信息、投标、合同的管理作为市场营销阶段重点管理对象,要将各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步骤规范化,要真正在企业内部提升对项目信息的辨别、投标的组织安排、合同的规范评审的能力,使企业在项目开发竞争中有更大的能动性。
(六)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为企业积累宝贵的数据资源。系统的建立完善,会结合信息化手段对关键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进行有目的的设置和刚性的管控。一方面确保工作的逻辑符合性,一方面以此来确保各项重要数据的实施维护与更新,让数据管理系统呈现的数据和反映的问题既真实又及时,为企业保留下可供参考分析的全面、准确、真实的运营分析基础数据。
2系统建设的思路
总体思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项目为核心,以合同为主线[6],聚焦业务流与价值流的贯通,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剔除旧观念,注入新思想,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主体、事事到岗到人。系统建成后,要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实现业务流和价值流贯通融合,反映企业投入产出全貌,保证决策层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获得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7]。
3系统建设的路径
(一)围绕项目以合同为主线,分别进行业务流和价值流的工作环节、工作项梳理。
业务流:一是进行从项目开发、项目获取、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工作环节梳理;二是梳理提出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项;三是提出确认每个工作项需要进行工作的岗位;四是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五是每个工作项要产生的价值信息,形成信息流[8]。
价值流:一是梳理确认价值流上需要呈现的结果性价值信息;二是在照投出产出关系选择确定价值流所需的输入信息;三是将存在因果关系必须的输入信息进行信息化联通,自动读取、信息化计量;四是通过读取计量自动呈现出能反映出投入产出全貌和企业运营状态的结果性数据页面。
(二)综合业务流和价值流管理需求,设计企业业务管理、价值信息管理的系统管理模块,确定每一个系统模块的责任建设维护主体。以签入合同为主线,通过信息平台各个业务终端信息维护,形成贯穿合同项下各项指标动态统计分析,实时反应合同履约状态,随时可导出运营决策所需的各项相关参考指标。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过程分析数据中心,对项目进度、费用控制预算及财务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为后续项目投标及执行预算的准确制定奠定基础[9]。
(三)以签入合同为主线,通过信息平台各个业务终端信息维护,自动形成贯穿合同项下各项指标动态统计分析,实时反应合同履约状态,随时可导出运营决策所需的各项相关参考指标。
4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组,促推系统建设完善。
成立由主要领导和骨干岗位为主要成员的工作组,结合系统的建设,进行工作事项的梳理、岗位职责的明确,并提出整改和优化建议。同时研究系统建设框架和具体措施,明确工作步骤,形成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系统使用培训,扩大系统使用范围
举办针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通过应用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系统应用水平[10]。
(三)加强系统应用考核,提高系统使用率,明确系统各功能和流程的使用范围和要求,明确各环节、各岗位职责,建立系统应用考核和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功能和流程的使用率,全面应用系统功能。
5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明晰权责、支撑决策,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主体、清理无效环节、事事到岗到人,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实现业务流和价值流融合,反映企业投入产出全貌,保证决策层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获得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同时逐步协调解决其他管理问题,正所谓责其所难其易者不劳而正,逐步引导其他模块的自我矫正,合适时机将其灵活嵌入系统,全方位推进企业走向现代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焱.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何蕾.浅谈企业如何实施ERP——基于ERP核心思想的应用项目管理方法[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47-49.
[3]朱岗.ERP系统财务模块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张俊.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及其系统的实施[D].大连理工大学,2002.
[5]邵举平.第4篇 ERP及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6]李培.合同管理在电力企业内控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7]何蕾.浅谈企业如何实施ERP——基于ERP核心思想的应用项目管理方法[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47-49.
[8]张君维,徐辉丽,马志远.标准化管理信息流重构方法初探[J].标准科学,2016(04):40-42+46.
[9]高翔.某竞标项目的集成管理[D].复旦大学,2008.
[10]涂俊华.关于差异化教育培训理念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427
论文作者:董智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系统论文; 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价值论文; 项目论文; 信息论文; 合同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