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建华 杜成刚 沧州师范学院 061001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地方高校本科教育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也为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传统的本科教育并没有理顺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普遍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致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以沧州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在对地方高校机电类专业教育培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与现场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出了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现场工程师 实践教学 地方本科院校 职业教育
2014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新京报 3月23日)。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职业化教育改革将进一步得到实践。沧州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沧州,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高度一致。
一、现场工程师的内涵
现场工程师就是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包括咨询解答、产品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故障分析和排除等,还负责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档,是连接研究工程师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的桥梁。他们既要领会、理解、落实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又必须通过加强集体协作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研究型人才的研发、设计、规划、决策等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1]。?
二、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场工程师属于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要具有很强的现场能力,而现场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尽管一些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念、形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但就实践教学的整体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模式。受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的教学体系,重学术轻职业。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独立、完整,实践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过程。
(2)师资队伍。目前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很难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生产一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不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只能做一般的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和能力规格标准不清晰、不具体,甚至没有。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具体措施
1、凝练培养特色。实施“理论+技能+素质拓展”的培养模式。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提高拓展等模块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培养的循序渐进、四年培养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练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层次化构成的课外工程训练及科技活动体系;以教师“企业实践点”活动为抓手,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以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培养逐层深入的、以能力为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以工程训练、竞赛、科技创新、职业资格证书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能力。
2、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即要求专业课教师,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职业化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不仅注重前期准备阶段,在后续的教师生涯中完善这一有益的经验模式,并在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水平和要求要高于职业院校,除了培训自己、指导学生还有创造企业效益,因此这与传统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内涵更广、实现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是这种培养模式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则依靠不断的经验积累。
3、构建 “两线一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条线:以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获得基础实践能力训练;以综合课程设计、综合实习等教学内容的开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工程训练、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工程设计及研发能力;以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开展,培养学生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条线:指以教师为主导的“应用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按照“实践点”导师制(一年级)→科研小助手(二、三年级)→生产实践、毕业设计(四年级)的培养训练主线,以参与教师科研、科研立项、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与用”的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点”指通过两条线实现使学生具备职业化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铭之.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1-66
[2] 王馨,李荣斌,张静.地方本科院校职业化教育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职业技术教育机电类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604051)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刚建华 杜成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体系论文; 能力论文; 现场论文; 工程师论文; 本科论文; 工程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