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551300
【摘 要】目的:分析泮托拉唑在上消化性出血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变化。方法:选择本院120例上消化性出血患者,分为甲、乙、丙组,甲组40例,接受40毫克泮托拉唑治疗,乙组40例,接受80毫克泮托拉唑治疗,丙组40例,给予80毫克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三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药效显效性明显优于丙组(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泮托拉唑药效显著性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关键词】上消化性出血;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药效学
为了研究泮托拉唑在上消化性出血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变化,本次研究选择本院120例上消化性出血患者,以药物类型和药物剂量为依据将其划分为甲、乙、丙组,给予不同药物不同药物剂量治疗,探讨三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120例上消化性出血患者,以药物类型和药物剂量为依据将其划分为甲、乙、丙组,甲组40例。甲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33岁至7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4.8±11.2岁;乙组包含22例男患以及18例女患,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2岁和72岁,平均年龄45.8±10.5岁;丙组男患23例,其余17例属于女患,患者年龄均处于36岁至75岁区间内,平均年龄46.5±13.5岁。12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上消化性出血。甲、乙、丙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40例,选择40毫克泮托拉唑,将其置于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按照每天1次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星期。乙组40例,选择80毫克泮托拉唑,将其置于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按照每天1次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星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丙组40例,选择80毫克奥美拉唑,将其置于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按照每天1次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星期。
1.3临床炎症指标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接受血液采集,采集量为5毫升,借助全自动血细胞仪器针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进行有效检测,同时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针对患者白细胞介素一8,借助全自动生化检测仪针对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开展科学检测。
1.4药效学分析
(1)显效:患者接受胃镜检查,经胃镜检查发现3天时间内成功止血;(2)有效:患者接受治疗3天至5天范围内成功止血;(3)无效:患者接受治疗5天仍没有成功止血。
1.5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借助SPSS23.0数据统计学软件针对甲、乙、丙组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X2和t分别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甲、乙、丙三组患者24小时胃内的PH值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外周血白细包水平对比差异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显效性明显优于丙组(P<0.05)。
2.2三组患者药效显效性
甲组和乙组治疗显效性分别为77.5%和76.2%,明显优于丙组的63.3%(P<0.05)。三组患者有效性以及无效性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通常会出现出血的问题,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为癌症。质子泵抑制剂均属于消化性溃疡常用治疗药物,奥美拉唑以及泮托拉唑均属于重要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为上消化性出血治疗提供良好药物选择[1]。有研究表明,不一样的细胞色素酶基因型患者在具体机体药动力学以及药效学疗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次研究发现,乙组和丙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外周血白细包水平对比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显效性明显优于丙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卓越等人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2]。这说明,针对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泮托拉唑药效显著性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综上,泮托拉唑以及奥美拉唑在上消化性出血治疗中表现出的药效学以及药动力学存在较大差异,泮托拉唑药效显著性优于奥美拉唑,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艾林,贺汉军,唐建萍.上消化性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09:1448-1451.
[2]卓越,张雪梅.不同剂量泮托拉唑对CYP2C19 PMs消化性溃疡个体药动学和药效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2:14-15.
论文作者:杨龙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药效论文; 乙组论文; 奥美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