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视阈下学校管理的三个维度
张正耀
【摘 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管理的实质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学校,需要的是意志与行为、探索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和融合。践行文化治校理念,可以从“德行、法治、情怀”三个维度来考量;实现“以德治校、以法治校、以情治校”,能有效助推学校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特色发展。
【关键词】 以德治校;以法治校;以情治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思想、观点、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通过师生体现出来的行为习惯、风气风尚等的总和。用文化管理学校,以文化治理学校,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实的行为,需要我们大胆地探索与勇敢地实践,需要我们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
一、以德治校
1.言传,以德治校的基础。
学校要在“立德树人”的旗帜引领下,构建学校教育文化。借助各种媒体形式,大力提倡、反复宣传与道德相关的理念;通过多种教育活动,阐释道德内涵,丰富道德内容。弘扬正气,消除戾气,杜绝邪气,使道德与品行能够恒常持久地进入师生的脑中,走进师生的心里;使讲道德、砺品行成为师生的话语模式;使有道德、有品行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
2008年,在超薄卡片机等消费相机领域春风得意的索尼于当年9月推出了其首部全画幅单反产品A900,这台相机的上市价格达到了19000元左右。A900的问世使得全画幅单反相机产品线从两国争斗,变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2.身教,以德治校的关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是学校之“表”,教师是学生之“表”。在一定程度上,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影响了学校的道德风气。没有学校领导、教师的率先垂范,所有道德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要做有道德的校长和教师,在仪态、举止、言语、作风等各方面都要能够做出表率,使全体师生学有榜样,行有典范,让一切提倡都成为可能。
3.践行,以德治校的保证。
学校对道德的倡导,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来体现。教育行为应该是道德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搞揠苗助长;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满生命关怀;要跟上社会与时代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教学行为应该是道德的,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多元发展;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追求教学效率。
二、以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制度管理,它是从核心理念到教育行为的中介,能使学校管理理念在每一项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使学校理念由倡导向实施转化。故而,实现核心理念到行动的转变,首先必须从制度抓起,从设计“好”的制度入手。一个或一系列“好”制度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谁来设计制度?
设定初始条件为(10-9,0,0,0),以系统式(4)参数r1为可调节参数。当r1逐渐从2.60变化到2.85时,部分典型相轨图的演变情况如图5所示。当r1=2.60时,系统运行在周期1状态,如图5(a)所示;当r1=2.65时,系统工作在周期2状态,如图5(b)所示;当r1=2.75时,系统的振荡轨迹为单涡卷混沌吸引子,如图5(c)所示;而当r1=2.85时,系统则以周期3行为振荡,如图5(d)所示。因此,随着参数变化,改进型文氏桥混沌振荡器存在周期极限环、混沌吸引子以及倍周期分岔等复杂动力学行为。
衡量好制度的标准,是它能够得到落实,否则就是装样子、做摆设。能够落实的制度应该便于遵守、可以执行,应该表述清楚、简洁明了、指向明确、要求细化;能够落实的制度应该有分工合作与协作推进,制度落实需要通过多个部门、多级层面、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要人人关注,坚决贯彻,有效执行;能够落实的制度应该有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要及时对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领导力与执行力进行评价、反思、总结,适时修订,力求完善;能够落实的制度还应该是最好的教育内容,需要认真对待,融会贯通,互相促进,使其更加艺术化、人性化。
制度的设计不应该是校长的专利,它应该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是全体师生在场的一种证明,要动员和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制度设计工作之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集思广益,多方协商,反复论证,设计出大家想要的制度。
2.设计怎样的制度?
要做好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工作,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特点,制定完整的标准化策划方案,根据方案,由施工部门逐步实施,技术部门过程指导,安全部门加强监督,行政与财务部门确保资金投入。
设计出有灵魂、有思想的制度,使核心理念渗透、融入并贯穿其中,使办学理念在各项工作中一以贯之,这样的制度才有学校的管理特色;设计出既能使教育教学常规得到完全保证,又可以极大可能地激活师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制度的功能不是管、卡、压,而是理、疏、引;设计出既可以作为统一的硬性要求,而又能够符合人性、带有温度的制度。
3.怎样才能使制度落地?
2018年,贵州省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贵州省磷石膏“以用定产”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争取新增堆存量为零。2019年起,力争实现磷石膏消大于产,且每年消纳磷石膏量按照不低于10%的增速递增,直至全省磷石膏堆存量全部消纳完毕。综上,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通过对贵州省磷石膏主产区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可为下一步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三、以情治校
1.激发情感。
学校领导要引发教师的教育热情,激发他们对教育美好情景的新鲜感和追求感,焕发他们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师要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新奇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感,进而拥有发现、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这就需要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校园里的每一个人。
2.培育情感。
学校出台的每一项举措,校园里开展的每一场活动,乃至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都无不具有浓烈的情感性质,它们共同作用于师生的内心世界,必然会与师生的心理需求达到合拍、一致或融合。这样的共鸣、契合与融合,是学校师生在种种教育实践活动之后获得的一种能力,它必然有思想和意志的参与,能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培育情感的最好方式,是对师生的高度尊重、充分理解、无限信任、倾力热爱,对他们的无比肯定与适时鼓励。
3.引导情感。
要使全体教师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化消极为积极,就要科学引导他们对教育教学由被动的感知而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投射,使他们的自我人格和感情都能投射到工作当中,与教育、教学、学生融为一体。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要用情合理、用情有据,使感情能够感染人、激发人、鼓励人,要引导教师从自我的情感中走出来,正确、客观、冷静地面对一切,对教育中的各种现象或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准确的判断,使他们的意志、思想、想象得到充分活动,从而实现自我与非自我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以德治校是根本,以法治校是依据,以情治校是境界。法、德、情,在于实施者的主观把控。“德”有观念可判,“法”有标准可依,唯有“情”难把握。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全体出发,德的面前人人遵守,法的面前人人平等,情的面前人人享有。以德治校,以法治校,以情治校,三管齐下,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文化的管理水平,让学校走在生态、持续、全面、充分、特色发展的大道上。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34-0047-03
【作者简介】 张正耀,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江苏兴化,225700)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标签:以德治校论文; 以法治校论文; 以情治校论文; 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