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伟伟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睢宁 221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25例参与本次研究中,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较矮墙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临床症状的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全面的认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25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内科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并且呈进展性,由于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形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份收治的住院患者125例参与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诊断并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标准:患者沟通无障碍,可以清晰表述;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呼吸道及肺部疾病;无法清晰表达自己意愿,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有精神疾病史;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的肝肾、心脑疾病患者;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2例,年龄43岁到71岁,平均年龄为(62.12±2.98)岁;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病程7.2年到14.8年,平均病程(10.37±2.54)年;对照组63例,年龄45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61.92±1.62)岁;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8例;病程8.4年到13.6年,平均病程(11.38±1.68)年。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收集整理,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氧疗干预,以及心理疏导。并做好排痰工作。

对照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指定不同的健康教育的内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知识,定期开展讲座,让患者更加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认知[2-3]。(2)疾病健康教育,疾病的发生,特点,发展情况,治疗方向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良反应等发放健康手册,采用文字和图片共同说明的形式,适合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患者阅读和理解。(3)让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介绍住院环境,讲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注意事项,进行饮食指导,吃些高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切忌油腻,辛辣食物。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加强自身的免疫能力。(4)进行用药指导,告诉患者用药的剂量,以及用药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应向患者交代清楚,严格遵守医嘱,禁止随意增加或者减少剂量。(5)出院后的指导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出后院后的用药,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三个月一次随访,积极与患者沟通,解答在康复中为解决的问题和疑问。鼓励患者进行积极康复锻炼和治疗,消除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1.4 效果判定

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标准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4],分为疾病影响、活动受限、临床症状3个子量表,评分为0分到100分,0分表示无影响,满分100分表示极重度影响,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临床症状的评分都优于对照组。见表。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呈进展性,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5]。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从心里疏导到身体的照顾以及相关知识的深入认知,让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患者更容易配合医生的治疗,保障患者出院后,也能受到护理,让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好[6-7],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临床症状的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全面的认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辛士珍,王燕,曹建存,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5):1128-1132.

[2]吴茜,毛雅芬,施雁.对构建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96-99.

[3]翁林,吴玉华,熊建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79-1482.

[4]黄小娟,王国强,林焕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5.

[5]邹玉兰.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7-19.

[6]甄晓民.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13(22):106-108.

[7]李伟,张崎清,张海燕,等.连续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8(9):484-485.

论文作者:张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