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走教育与会计职业岗位“零距离”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零距离论文,会计专业论文,岗位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企业会计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技能的要求已向多层次多方面发展,用人单位尤其希望高职高专毕业生一进单位很快能上岗,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此,财务会计专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服务于学生就业,以能力为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四证”:毕业证、电算会计上岗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和计算机一级证书,使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进单位很快能上岗。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高专财务会计专业办学方向和特色。
一、财务会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发展变化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财务会计专业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强化传统优势,努力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我们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会计人才需求预测作了比较充分的分析,同时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共同寻求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时下由于各行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会计实践能力又懂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的技术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特别是,我们了解到小型企业需要大量的主办会计,根据近年来福建省工商局统计资料,每年新增小型企业上万家,每家企业至少需要1名会计。由于小型企业会计工资低,会计技能要求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大,会计本科和研究生很少愿意到小型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这为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让出了大量就业空间,小型企业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因此,当前财务会计专业根据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结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坚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特别将小型企业主办会计作为我们高职高专财务会计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上(尤其是研究小型企业主办会计的培养模式)探索产学活动规律的结合点,我们利用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向大量的中、小企业调研对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结合的教学运行模式;重视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和反馈制度。
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应确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专业教育思想,以培养会计工作岗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必须将产学合作教育当作工作的重点来抓,重视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产学结合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质量保证;培养中小企业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坚持和强化能力培养的传统特色,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等环节上确保这一传统的延续和现代化,实现与会计职业岗位实践性要求“零距离”。
1.以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小型企业主办会计)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教改的核心内容
(1)调整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小企业会计(特别是小型企业)特点:每家企业财务部编制人员少,要求会计具备独立性、实战性、一专多能特点。一名会计不仅需要负责全部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凭证、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而且需要负责纳税退税报表、统计报表、资金报表、会计分析、融资和工商年检工作。因此,第一,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相对较全面,以满足多面手的需要。第二,根据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能力分析,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根据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模块和教学模块。围绕技能课程模块所需的知识,砍掉一些与培养目标联系不紧的理论课,缩减了一些基础理论课的课时,有选择地开设“必需的、够用”的基础理论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有开设课程都是从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技能和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出发。
(2)加强实践教学部分,增加课程内的实训、实践的课时,使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及其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按照中、小企业会计最新岗位资格要求,安排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岗位培训。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特别注意进行会计技能课程模块组合式教学,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性教学方案,确保学生通过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充分的实践性教学后,能熟练掌握企业基层管理、会计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实用技能。
(3)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实训活动。制定并完善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大纲、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指导文件。确保会计模拟实训学时,确保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开出率达100%。学生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必修实践实训课指导教师应由双师型或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担任。
(4)会计认识性实习和会计毕业实习时间和内容上的保证。专业学制3年,学生前4个学期学习理论和进行课内实训,第五学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会计认识性实习,第六学期会计毕业实习,专业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应超过40%,从教学计划上保证学生接受足够的实践训练,使得学生有一个学年的实践学习和锻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使会计认识性实习和会计毕业实习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岗位培训的作用,需要对会计认识性实习和会计毕业实习的内容作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如要求学生在会计认识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必须认真阅读实习单位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根据单位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必须带回在实习单位所作的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依据等。实习内容上的具体要求充实了实践教学内容,事实证明,对实践教学有显著效果。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通过毕业实习,深入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岗位或审计岗位,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较为系统地了解企业实际,熟悉会计或审计的主要业务,训练学生综合会计知识来分析和处理电算化会计或审计实务,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会计岗位培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2.理论实践结合学习为主,职业技能鉴定为重要补充
为保证学生毕业时可以取得四证,开展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英语、计算机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技能过级考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工作。通过建立电算化会计职业技能培训点,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认证的考试。学生经过实践训练体系的全面实践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电算化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与电算化会计知识培训;按照国家会计电算化培训与考试要求,建立电算化会计训练题库,培训、题库内容、能力训练和考核与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会计证)的必备条件——电算化会计知识考试要求接轨,为学生取得电算化会计知识考试合格证、会计证(执业资格)提供渠道,使学生能通过国家会计电算化培训与考试。
(二)加强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构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岗位“零距离”,必须有一支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主要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会计师”复合方向发展。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并重的措施。
1.留出编制聘请会计技能实训教师和兼职教师
在招聘教师时,专门留出一定的编制,聘请一部分确有专长的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等作为兼职教师。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是弥补技能实训课教师的不足;二是保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三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四是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2.积极调人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会计技术和管理人才
增加在编教师中来自企业的教师,由于他们有会计实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培训及教学实践锻炼后,在教学中能较好地将书本理论与会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3.聘请企业会计实务界的技术骨干、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财务总监等来校讲课、讲学、来校讲《会计实务》讲座、指导会计模拟实训,可以加强并壮大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力量。
4.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
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从企业调入的教师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取得相关证书;新分配来校的毕业生(包括硕士生)必须先到企业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学习会计操作技能,并要求积极参加相关的电算化会计知识考试,获取电算化会计知识考试合格证书;对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应分期分批地派遣他们到企业实习、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逐步在专任教师中根据个人不同的经历、资格和能力,分别进行“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认定,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三)产学结合,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
1.设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加大力度建设专业办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信息平台。聘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等部门的高管人员、财务总监、专家学者等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构建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信息平台,对专业设置、师资培养、办学方向、人才规格、教学内容等提供咨询意见,专业建设过程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同时对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牵桥搭线,提供便利条件。初步形成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实现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在管理上的零距离。
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真正培养出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为了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财务会计专业必须建立具有仿真职业氛围、设备齐全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电算会计模拟实验室,提高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实务和实训环节。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乃至师资条件,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职业氛围的实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实训的效果和质量。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教学实训基地协议书,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这些校外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环境。
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安排学生上岗会计实践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毕业时就能进行上岗实践工作。实践证明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行的办法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各界关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实践学习。一方面,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会计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定岗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要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
在学生认识性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查岗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督促、配合学生实践单位,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会计岗位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与企业会计界的直接沟通和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上岗实践中发现的会计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的要求及建议。
5.及时取得教学实训反馈,促进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每年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必须召开“会计毕业实习交流会”,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让学生畅谈在会计岗位实习、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反馈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通过学生反馈,了解用人单位还需学生加强哪些方面的实务能力,就考虑增加这些方面的相关实务课,同时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课程建设,使我们开设的课程紧扣职业岗位的会计工作需要,促进会计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四)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培养的学生素质与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思想品德素质要求“零距离”。
1.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财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今后主要是从事会计工作,专业设置的特殊性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调:讲究做人。素质就是品格,素质就是做人,学校教育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会计工作尤其要诚信,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2.在加强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结合教学科研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党、团、学生活动及专业活动,义务劳动、军训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学生进行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实践证明,走教育与会计职业岗位“零距离”之路,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将使财务会计专业保持着明显的优势。
标签:财务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实践教学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毕业实习论文; 企业定位论文; 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实习经验论文; 高职高专论文; 财会论文; 岗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