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60条配套政策之二:破解科企融资坚冰,专家建议设立科技银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冰论文,科技论文,之二论文,发展规划论文,专家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
霍立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副总编
嘉宾:
张国庆 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秘书长
尹生德 华夏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副行长
陈志军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陈文江 鼎晖创业投资执行董事
江勇北京同华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忠慧 博易智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1 金融新政缓解企业“心痛”
主持人:欢迎各位嘉宾参与本期“对话”,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中金融支持方面的问题。我们看到,60条配套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提出了7条政策措施,各位嘉宾对此有何评价?
张国庆:出台7条金融支持政策,我认为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是7条政策在总体上指出了今后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的方向,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开始破冰。二是这次出台的政策和以往不同,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更重要的是60条配套政策还提出了督办要求,这对政策的落实是一个有力的保证。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这项政策的反响非常热烈,很多企业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召开了形式多样的研讨会,探讨如何具体落实这项政策,今天的“对话”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我认为配套政策将对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对这一政策,科技企业是最关心的,苏总和江总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苏忠慧:在资金方面,这几年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我们深有体会。此次出台的配套政策,将进一步缓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希望具体的实施细则能早日出台。
江勇:配套政策对企业融资肯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首先应明确一点,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我注意到,国家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大唐电信也位列其中。如果大唐电信也是中小企业,那么中关村的许多企业只能称为微小企业了。所以我认为,国家真正应该扶持的是微小企业,他们才是最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
主持人:作为风险投资方面的专家,陈总有何看法?
陈文江: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其初衷和目的都是好的,包括去年出台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部也多次组织有关企业研讨,征询意见。从这一点看,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心是很大的。不过,我认为,一些政策措施太笼统,缺乏具体的办法,操作难度很大。因此,希望能尽快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
2 企业“心痛”依然难除
主持人:出台60条配套政策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将金融政策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列出来,也说明了金融的重要作用。多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各位嘉宾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张国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完成技术的原始创新或者研制出创新产品雏形之后,其前期自筹或以其他方式获取的资金已基本用完。企业要想发展,进而完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的市场推广,就必须重新进行融资。
与传统型企业可以通过不动产抵押在银行获取贷款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不动产可以抵押,他们所拥有的大多是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虽然国家也曾规定知识产权可以进行抵押贷款,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大的难度。
主持人:一方面是企业普遍缺钱,另一方面是银行不愿放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作为研究科技与金融问题的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银行领导,尹行长有何看法?
尹生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包括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认为,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其实银行并不是不愿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关键是银行也需要规避风险。如果对企业的许多信息不清楚,那么银行为了减少自身风险,只能要求企业进行风险抵押,以防止或减少自身的风险。
主持人:苏总如何理解尹行长提出的银行需要规避风险的说法?
苏忠慧: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想通过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谈一谈感受。银行通过严格的审查以规避贷款风险是应该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取银行的贷款的确是非常难。我们企业与光大银行同在一座写字楼办公,与光大的员工共用一个餐厅。有一次,我们企业遇到资金紧张,急需贷款,于是我直接去找光大银行的有关负责人提出贷款申请,但他却说:申请银行贷款,像你们这样的小企业根本就不要想,我们只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做雪中送炭的事。
3 银行改革不到位
主持人:看来苏总很生气。刚才大家谈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方方面面的问题,现在我们逐一进行剖析。先说银行,这方面尹行长最有发言权,您先说。
尹生德: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银行的资本组成、管理方式及运营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整体上看,银行的改革并不到位,这是导致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银行改革不到位,具体指哪些方面?
尹生德:在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受严格保护的行业,也是半官方行业。银行业产生的利润是业外人士所不了解的。以华夏银行亚运村支行为例,每年的利润在2000多万元。巨额利润造成银行的惰性,银行不愿主动寻找业务,更不愿冒风险为企业贷款。
事实上,银行更愿意为大型企业贷款,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而不愿意为存在一定风险的其他企业放贷,更不可能为存在巨大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放贷。银行关心的是企业的现金流,不论企业将其产品说得如何好,如果没有市场,没有人购买,形不成现金流,银行是绝不会放贷的。
主持人:商业银行是逐利的,那么政策性银行是不是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苏总与政策性银行接触过,请您介绍一下情况。
苏忠慧:我认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制度亟待完善。我们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是几位股东共同出资的,资金不太多,所以很快就发生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商业银行门前碰壁后,我们通过留学生绿色通道,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了一年性贷款。不过,虽然发放的是一年性贷款,但我们的使用时间却不足10个月。因此希望有关方面能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绿色通道贷款。
还有就是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我们在获取国家开发银行科技贷款资格后,于2005年11月提出申请,但直到今年3月份才拿到贷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希望能缩短贷款申请时间,减少不必要环节。
4 企业“自恋”也是病
主持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存在的问题是改革不到位,那么企业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请江总先谈谈看法。
江勇:科技型中小企业固有的“自恋症”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贷款难。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一个通病,就是“自恋症”,认为自己研发的产品就是“地球第一,火星第二”,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大讲特讲自己产品的优点,而且普遍采用专业术语。
事实上,对这些专业术语,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本听不懂。这并不是贬低银行职员的素质,因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隔行如隔山。正如刚才尹行长所说,银行关心的是企业的现金流、企业产品的市场情况。
所以我认为,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首先应解决自己的“自恋症”,用银企都能明白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贷款的质量。
主持人:尹行长,您认为企业自身存在哪些问题?
尹生德:目前,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规范程度很弱,在财务管理上一般不会设置财务总监,更别说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银行与企业对话的语言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即使企业拿出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但由于财务人员的水平有限,银行职员从中根本无法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企业为了申请贷款而编造虚假财务报表,银行就更不能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这也是银行不敢贷款的原因之一。
另外,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是“急、频、少、高”,即贷款需求很急,贷款频繁,贷款数量少,贷款成本高,因此制约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5 应设立“科技银行”
主持人:配套政策提出“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对创新活力强的予以重点扶持”,银行与企业如何才能建立稳定的关系?
江勇: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像两个人谈恋爱,能否匹配是关系两人恋爱能否成功的基础。如果有一方认为不匹配,那么恋爱关系就无法建立,更不可能谈婚论嫁。企业对银行贷款条件不能接受,自然贷不到款;银行对企业还款能力有怀疑,自然也不肯放贷给企业。只有企业发展到与银行相匹配时,它们才能联姻,才能实现各取所需。
主持人:尹行长的建议是什么?
尹生德:我想首先明确一点,银行的损失谁来埋单?虽然政府提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目前的商业银行大多是股份制企业,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如果贸然放贷而产生亏损,银行如何面对股东?
我认为,政策仅仅提倡鼓励银行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使银行在承担巨大风险的同时,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
主持人:您认为该如何化解银行的风险,使银行愿意放贷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现有的政策措施该如何完善?
尹生德:目前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始终是浮在面上,没有涉及到融资难的根本症结,更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以配套政策60条为例,既然国家下这么大的决心,用这么大的精力,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在金融政策上大力支持企业创新,那么为什么不单设一个类似于农业的“科技银行”,全面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专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主持人:陈总对投融资很熟悉,您有何看法?
陈文江:我很赞同尹行长的建议。其实在美国硅谷就有一个硅谷银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我国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银行,当然这个银行不能和其他商业银行实施统一的管理模式。
资本都是追求风险和利润相匹配的,高风险就要有高回报,如此才能调动银行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政府再怎么提倡银行要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都是难见成效的。政府要做的是为金融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不是忙于一些具体事务,如在金融支持方面提到,政府要为企业融资提供风险抵押担保。
主持人:尹行长有什么话要补充?
尹生德:提到担保,配套政策提出,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风险抵押担保,引导各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事实是,对目前政府泛泛的担保,商业银行是不认账的,除非政府指定专项资金担保,否则银行是不会放贷的,何况政府也不能无限担保。
我认为,促进银企合作,并不是政府一个担保就能解决的。政府的工作应是为银企合作创造环境,而不是仅仅为企业提供泛泛的担保,这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6 风险投资大有可为
主持人: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另一个融资渠道就是引进风险投资。配套政策提出要“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大家对此有何看法?陈总是风投领域的资深人士,请您先谈谈看法。
陈文江:从1995年起,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风险投资行业的政策法规。但反观这些规定,并没有使海外风险投资的资金大量涌入国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市场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是为了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是为了获取最大的资本回报,而且所有的基金都是有年限的,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市场,极大地影响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主持人:配套政策同时提出了“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文江: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大家等了很多年。推出中小企业板,肯定会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继而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
但目前依然存在上市门槛高、审核过程繁杂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上市步伐。我国现行《公司法》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运作,《公司法》是资本运行的母法,很多问题只能通过修订《公司法》才能解决。
7 创新基金雪中送炭
主持人:说到融资,我们必须要说一说创新基金。从1999年开始,正是由于国家设立了创新基金,使得一大批处于“死亡峡谷”边缘的中小企业,重获新生。有人说,创新基金就是科技界的“希望工程”。陈先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创新基金的情况。
陈志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设立以来,在逐步推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机制、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创新基金共受理申报项目30623项,经评审共批准立项7962项,中央财政实际投入52.7亿元,平均资助强度为66.31万元/项。
截至2005年底,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0家企业中,申请过创新基金的有19家企业,其中15家企业共有18个项目获得创新基金支持,占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的30%。实践表明,创新基金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渠道,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针对60条配套政策,创新基金将如何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吸引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陈志军:2006年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将积极贯彻“调整、完善、充实、提高”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项目管理改革,调整创新基金支持政策,工作重心继续下沉;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创新基金网络工作系统,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积极开拓创新基金新支持方式和领域,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强化创新基金支持成长早期企业、弥补市场机制缺失的定位和形象,巩固其作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渠道的地位。
围绕配套政策,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正在会同相关部门,逐条地落实和细化。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准备金、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以及上市“绿色通道”等新业务的拓展,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体系。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解读和点评,本期“对话”到此结束。
(文字整理:晁毓山)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融资论文; 基金风险论文; 创业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科技论文; 风投论文; 陈文江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