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者”利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称“利乐”)的中国客户还在等待。还有15天,客户们被告知,他们将在最后期限到来前拿到一份经营调整计划。
在一些客户的记忆中,这样的调整还是头一回。一封发自利乐的信函透露,在过去几个月中,利乐对现行的业务政策、经营行为和合同条款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将作出调整。
利乐在中国无菌纸包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这也使得它在过去几年间屡遭垄断质疑。8月1日,反垄断法将正式生效,包括利乐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都担心,一场新的反垄断浪潮可能把矛头指向他们。
一封利乐来信
半个月前,利乐在中国的客户陆续收到了一封信。利乐在这封270余字的信中承诺,将确保利乐的经营活动符合反垄断法的要求,并透露,“尽管有关反垄断法的一些具体执行细节尚未公布,但过去几个月来,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现行的业务政策、经营行为和合同条款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封信标注日期是6月26日。信中称,利乐正在对经营调整计划做最后的完善,有关可能发生的变化,会在反垄断法生效之前尽快以书面形式通知。
据知情人士透露,利乐正在就合同条款、业务政策等细节内容与客户沟通。“比如合同条款,如果涉及到与反垄断法的规定不相吻合、容易引起歧义的部分,需要与客户商量,做出调整”。
利乐所说的客户,是指采用其无菌加工和包装技术的乳制品、饮料企业,比如伊利、蒙牛、汇源、牵手、娃哈哈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瑛证实,蒙牛与利乐就合同条款的调整工作正在进行中,应该在反垄断法生效之前完成调整。但他未透露调整的具体内容。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与利乐的包材合同都是每年年初签订,今年的版本与往年基本一样,但是以后可能会有明显的变化。该人士称,即便与利乐的包材购买合同条款有调整,光明乳业调整的幅度也不及伊利和蒙牛。
他说,伊利、蒙牛的液态奶产品中,常温奶占的比重很大,光明乳业的主业是巴氏奶,主要采用国际纸业的包材。伊利、蒙牛对利乐包材的订购量大,反垄断法实施之后,伊利和蒙牛或许可以在合同中提出一些附加要求。
不仅如此,公关界人士透露,考虑到8月1日前后,舆论可能比较多地指向跨国公司垄断,利乐已经要求有关方面准备一系列资料,包括利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依据等等。
上述知情人士称,去年8月,反垄断法正式通过后,利乐内部就已开始了针对性的分析和调整。这包括审计工作、合同条款和收入分析等。“这些工作在利乐内部也需要商讨,比如调整的话,具体怎么改,调整将对利乐的业务产生什么影响。”
垄断漩涡中
利乐可能是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垄断质疑最多的跨国公司之一。国内包装企业对利乐的公开质疑始自2003年。
当时,一些包装企业称,利乐利用其市场强势地位,把“捆绑销售”写进合同,与客户约定,若干年中客户使用约定数量的包装耗材来抵扣包装设备余款,客户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无权选择其他包装材料公司,从而达到了排斥竞争对手的目的。
确定一个市场主体进行垄断,首先需要证明它有市场支配地位。中国的反垄断法第十九条规定,如果某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可以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目前乳制品的包装主要有玻璃瓶、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三类,其中纸质包装占50%。纸质包装供应商主要包括利乐、SIG康美、美国的国际纸业,国内的主要有泉林纸业。国际纸业的包材主要用于巴氏奶的包装,利乐、康美、泉林主要用于常温奶的包装。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说:“在纸质包装中,利乐是市场的绝对主角。”
瑞士工业集团(SIG)康美包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女士说,在国内乳制品、饮料的无菌纸包装领域,利乐占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4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发布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中曾给出了如下判断:在中国,利乐公司控制95%的无菌纸包装市场,占绝对垄断地位。
根据利乐的公开资料,从1979年第一台利乐无菌灌装机在广州投入使用至今,利乐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达27亿元人民币,利乐中国年度总产能达到400亿包。利乐在国内的无菌灌装生产线已有1000多条。
不过,利乐坚持认为,“利乐占中国包装领域80%、90%的市场份额”的说法是错误的。今年6月,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利乐仅仅是在自己研发、生产的无菌纸包装领域占到90%的份额,因为是利乐将这种产品带入中国的,所以主导这个细分领域,也是正常的事情。”
杨斌说,在国内乳制品包装市场,利乐的市场份额大概占到30%,在外界认为的利乐主导的常温奶包装领域,也还有其他公司提供的包装。而巴氏奶主要采用的是国际纸业公司的包装。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乳制品包装。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告诉记者,目前协会还没有就乳制品包装的相关市场份额情况做过详细调查。不过他也认为,乳制品包材市场的竞争没有所谓的一家垄断,“只要是价格、质量、服务等综合性价比胜出的,都会获得市场认可”。
实际上,过去几年对利乐的质疑不止于市场份额。国内一家无菌纸质包材企业的负责人说,利乐通过灌装机的技术优势占据绝对份额,这是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的垄断地位,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利乐用搭售的方法强行让购买了其设备的客户使用利乐的包材,这就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压抑了公平竞争”。
这位负责人称,利乐现在的做法变得更为隐性。在与灌装机客户的合同里,利乐提供了更多的付款选择,客户既可以选择以购买利乐的包材来冲抵购买灌装机的款项,也可以选择分期支付灌装机款项。
“但是,利乐会在灌装设备的维修备件供应上等方面做文章”,他说,如果利乐发现其无菌包装机客户使用非利乐的包装材料,一旦客户需要设备维修或者备件更换时,以前通常是通过邮政快递送达几天之内就能解决的备件,现在可能需要长得多的时间。“液体食品加工不同于一些原材料易于储藏的食品加工(如谷物),如果灌装机出现故障所需的备件迟迟不到,牛奶是最易腐的原材料,根本等不得。”
国内企业的无奈在于,目前,它们能够生产优质的包装材料,但是还没有能力提供符合大客户要求的灌装设备和灌装生产线,所以生产包材仍不得不在利乐的无菌灌装机上使用。
记者就此向利乐求证,至截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利乐的价格政策也同样遭到质疑。上述包材企业人士称,在过去几年中,利乐给一些中小型客户的包材价格甚至低于给大客户的。“利乐之所以能够给中小型客户低价,就是要阻击国内包材企业的价格优势。因为多数国内企业尚无法成规模地进入大型客户,中小型乳品和饮料生产商才是我们的主要客户,而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价格。”
不过,这位人士承认,非正常状况的低价销售行为很难收集证据,可以通过多种隐性形式实现,比如提供免费的备件、为客户广告宣传费用买单等等。
对此,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今年6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乐中国的包材价格在利乐全球市场来说都是相对较低的。在过去5年中,利乐中国提供给客户的包材价格实际上下降了25%。”杨斌表示,利乐降价考虑了近几年乳品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除了降低包材价格,利乐还在供应链上与客户合作,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包括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减少原料损耗等。
然而上述国内企业人士认为,过去五年全球纸浆和油价大幅上涨,惟独中国市场的无菌纸包材价格不升反降,就是因为在中国产生了竞争。他说,国内包装企业的反对、质疑、有限地开拓市场,这些对包装市场的产业链已经起到良性的螺旋上升。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总体价格水平是最低的。
根据上述人士提供的数据,以一个小小的250毫升无菌纸包装为例,从2003年中国市场出现竞争以来到2008年,每包价格降幅在一角以上。以今年中国无菌纸包装的总销量估值350亿到400亿包计(2003年时大概是80亿包),每年就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竞争红利”从产业链上游的包材企业流向了下游的乳制品、饮料生产企业及消费者。
复杂的链条
没有人知道,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利乐和它的对手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彼此。不过,资深乳业专家陈渝认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国内包材企业很难为抗衡利乐结成投诉联盟。
中小包装企业的客户群是一样的,他们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比与大型包装企业的竞争更激烈。陈渝说:“大家都在看谁先跳出来。2003、2004年对利乐垄断的质疑,也只有个别企业站出来说话。”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律师王智平认为,反垄断法确定了基本原则,但是究竟如何实施,何种具体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执法机构如何分工,是否可以在法院直接提起私人诉讼等等问题都有赖于反垄断法实施细则的出台。
一位国内包装企业负责人也说,尽管有法可依,但也要看反垄断法规范到什么程度。“不过,反垄断法的实施倒是能给我们的客户一些信心。”
客户对利乐的感情则更加复杂。
“因为与利乐是包材供应上下游的关系,加上某些大客户与利乐的利益链条很复杂,既有合作又有矛盾,所以,客户层面要发出对利乐的不满很难;中小客户因为规模小,也是敢怒不敢言。”有业内人士说。
蒙牛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员表示,作为终端客户的乳制品企业,蒙牛当然希望与质量、成本、服务等综合指标高的包材企业合作,反垄断法应该能有助于这样的比较选择出现。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还是外资包材企业在综合指标上更有优势。
利乐的角色定位也可能使局面更为复杂。利乐自称“为液态食品生产厂提供设计方案的国际性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利乐都会在国内每个城市做消费者调研,把调研结果提供给乳制品企业,供他们参考,利乐还会参与到乳制品企业的新品开发,以消费者的角度开展研发。盛华永道营销传播机构总经理雷永军说:“这样一来,国内的乳制品企业会在无形中对利乐产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