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诚信精神及其当代实践
王天民,史宏月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 《论语》诚信理念内蕴着以“仁”为本、以“义”为则、以“实”为径的基本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即“提升个体修养,增进人际友善,优化社会风尚”。为实现这一独特的价值诉求,新时代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必须以培育诚信人格为基础,以强化诚信规范为路径,以建树诚信风尚为归宿。
[关键词] 诚信;精神;价值;实践
《论语》作为中华儒学奠基性著作,承载着儒家文化的处世智慧和精神品格。《论语》诚信理念以深刻的思想意涵,昭示出独特的实践智慧。深入探析《论语》诚信理念的基本精神,明确当前传承和践行《论语》诚信精神所应当确立的价值诉求和实践理路,对于返本开新凝聚价值共识、增进文化自信、推进民族复兴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腾飞的时代,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紧扣时代脉搏,强化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一、《论语》诚信理念的基本精神
《论语》诚信理念蕴含着以“仁”为本、以“义”为则、以“实”为径等基本精神。“里仁为美”[1]38,“仁”既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要素,也是他所极力倡导的“诚信”人格品质的基础。“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7义是践行诚信理念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诚信唯有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良品质。诚实是诚信的起点,诚信理念也只有最终落到实处才有意义,因此,“实”是践行诚信理念的必然路径,不论是语言、情感还是行动,都要能以“真”为前提,以“实”为信条,才会使诚信不致流于虚浮的形式。
核密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点位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将要素在附近领域中的密度算出来,估计点的分布集聚程度[5,6]。主要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以此来判断整个区域的数据集聚程度。本文使用51个商业综合体的经纬度坐标,在研究区域空间上精确找到这些经纬度坐标的空间位置,然后在excel表中输入点的经纬度坐标,并使用ArcGIS软件来明确坐标系统和投影方式来绘制出点图层。在ArcGIS计算后,可以看出不同的点位在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通常使用ArcGIS中的核密度工具来计算核密度。核密度越低,反映点要素分布越稀疏;核密度越高,与其相反。
(一)诚信以“仁”为本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孔子所追求的终极理想人格的核心要素。那么何为“仁”,孔子在《论语》中做了不同层面的论述。《论语》中“仁”的表现是丰富多样的。孔子曾说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38这就是说仁者不虚伪,真诚无妄,好恶分明。并且,当子张问“仁”于孔子时,他的回答也是:“恭、宽、信、敏、惠。”[1]268即仁者必守信。可见,在孔子的观念中,诚信是仁德的外在表现,仁德是诚信的根基和源泉。孔子曾坦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43,就是说,仁人君子以道义为处事和交往的根本准则,而不具备仁德的小人则以个人私利为处事和交往的唯一目的。仁人君子行事首先考虑的是是否符合道义,因此,合道义的诚信就是他内化于心的行事准则,是其内在坚守的品质;而不具备仁德的小人说话做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私利,那么诚信对他而言只是工具,无利可图便不复存在。由此足见,“仁”是孔子诚信理念的本源和基础。
(二)诚信以“义”为则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将治愈判定为:治疗后患者癫痫症状完全消失,再未发作;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超过一半以上,发作时间有明显缩短、强度减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一半,症状强度以及发作时间均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仍存在,未见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无效[5]。(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参考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0~35分为肯定有抑郁症,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症[6]。(3)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我国目前最基本的国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作为国家最主要的经济制度,它的主要代表国有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这是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所决定的。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说,国有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巩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壮大国有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巨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诚信以“实”为径
“实”是践行诚信理念的路径,也是孔子所认为的坚守诚信的必由之路。《论语》中,孔子认为践行诚信理念表现在语言真实、行为踏实和信仰笃实三个层面。首先,语言真实是践履诚信理念的起点。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7认为能够说真话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真”和“实”才能为“以诚待人”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孔子批驳言辞伪善、不坦诚的人。他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1]3“巧言乱德”[1]213,从另一个层面表达了言辞不切实际的人往往违背德之根本,也就再谈不上诚信。其次,行为踏实是践履诚信理念的关键环节。孔子重病危急之时,子路打算召集孔子的学生以孔子家臣的身份,预备料理丧事,使孔子能以卿大夫之礼得到安葬。但孔子却竭力反对道:“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1]118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孔子也不愿毁弃礼节,放任自我,可谓做到了大诚大实。他还曾借用“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的说法强调:“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1]96他认为如果是真正的情深思切,距离便不是问题。情感的诚与实也只有落到踏实的行为之上才谈得上诚信。最后,信仰笃实是践履诚信观念的最高目标。孔子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1]28他认为祭祀神明最重要的就是虔敬诚实,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如不去祭祀。这就在信仰层面确立了诚的标准,信则真信,信而笃实。由此足见,“实”是孔子诚信理念的实践路径。
二、《论语》诚信理念的当代价值诉求
诚信精神虽然是以个体为基点建树起来的,但是其根本的、长期的功效却在于敦化民风,移风易俗。因此,当代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的根本价值诉求仍在于优化社会风尚。诚信是社会风尚的一种应然状态。当子张问孔子怎样做事才能行得通时,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1]205孔子的回答就是将诚信作为了行事通达、处事无虞的砝码。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诚信品质是每个人立身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对于在社会之中便宜行事有良好作用,因而应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论语》中,孔子推崇“古者言之不出,恐躬之不逮”[1]45的风尚,认为人人都应该谨言慎行,就是在倡导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优良风尚。
“义”是诚信的限度,也是孔子所追求的诚信理念的原则和要求。所谓“义”就是道义,即正确的、合理的。孔子的诚信理念就是建立在明辨是非善恶的基础之上,忠于正义大道的择善而诚,守忠义而信。首先,“义”是践履诚信理念的首要原则。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7就是说所定的信约必须是符合道义的,才可以去履行。他曾高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8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41可见,守道义是孔子一以贯之的人生准则,也是在诚信理念中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不守道义的信诺在孔子那里都不应该去履行。其次,以“义”为原则的诚信才能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孔子有言:“主忠信,徙义,崇德也。”[1]157表明了以忠信为自己的主要追求,做事合乎道义,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的确,如果诚信是超出道义范围的意气用事、甚至狼狈为奸,那么诚信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合理性,这就不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最后,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贞而不谅。”[1]216即,君子始终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用,也是对诚信以“义”为原则的深刻阐释,君子作为孔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在诚信选择中一定是坚守正道的,而正道就是最大的“义”。由此足见,“义”是践行孔子诚信理念的重要原则。
(一)提升个体修养
孔子认为,培育个体诚信人格的方法,首先在于终身学习诚信之道。他在谈到六言六弊时,就指出:“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1]235就是说喜爱诚信而不喜爱学习,他的弊病就是会使自己反受伤害。他认为,秉持诚信理念,坚守诚信品质的同时如果不能坚持终身学习,就难以深谙诚信之道,也就无法坚持正确的诚信理念,把握诚信的原则和尺度,也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蒙昧混沌,甚至于受到伤害。因此,孔子极力提倡终身学习,认为在坚守诚信美德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不断学习,时常更新自己的观念,把握适时适度的诚信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符合时宜的诚信。其次,要切实践行诚信理念,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原则,不断通过实践培育和巩固个体的诚信人格。子夏所提到的:“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259就突出强调了,诚信人格的培育不能脱离实践。
孔子有言:“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1]111就是说君子神色端庄、气定神闲,能够充分表现出从容淡定的高贵气质;相反,如果一个人神色多变,巧舌如簧,则往往内心不诚,欲盖弥彰。因此,诚信的人总是能以内在的正直诚恳促进外在形象的改善,进而使整体人格得到提升和优化。不仅如此,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1]20孔子将人的诚信品质与行车最为关键的部件作比较,认为不讲诚信的人就如同不能行驶的车,也是将诚信品质视为个体健全人格中最关键的环节。同时,孔子还提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211认为,诚信是关乎君子行事乃至人生成败的重要条件,更是将诚信提升到君子之德中所最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可见,诚信品质对个体人格的养成及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当前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首先要利用其人格塑造作用,提升个体修养。
(二)增进人际友善
《论语》诚信精神彰显在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之中,当前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也是为了增进人际友善。孔子曾提到“益者三友”,其中一种就是“友谅”,即守信义的朋友,认为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有益。因为这种诚信之人不会欺瞒别人,也不会许诺不守,和这样的人交往不仅安心踏实,还能起到“近朱者赤”[3]185的功效,促使自己成为诚信之人。因而,诚信之人守义善交,在提升个体修养的过程中,也能广交益友,进而增进人际关系的友善。
子夏曾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4认为与朋友交往时,能够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问,人们也往往觉得他有教养,愿意去和他交往。孟子也有言:“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3]185就是说,诚信之人不仅自己心怀坦荡、光明磊落,还能得到别人信任、尊重和友善的反馈。所以,曾子才会在每日反省自身的时候默想自己是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时刻将诚信交往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反复地加以提醒勉励。由此足见,拥有诚信品质的人不仅个体修养能够实现提升,还会为自己带来良善的交往圈。因而,如果人人都能坚守诚信原则,对人以诚相待,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投桃报李的联动效应,在这个良善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既不必伪装自己,也不必提防他人,人与人之间虚伪的面纱就会被抽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因此,诚信对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际交往最直接和最具魅力的名片,是人际交往中的隐形助力,能够在无形中推动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善。
(三)优化社会风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如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蕴着以诚待人、信义忠诚的诚信精神。新时代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那就是,提升个体修养、增进人际友善和优化社会风尚。
电影产业由成长到成熟迈进,期待院线单屏产出拐点。认为,2018年全年票房收入增速或低于10%。一二线城市票房增速显著低于三四线城市票房增速,未来中小院线出清和票房市场下沉或利于直营院线。
具体的实践模式和实践规则是实现价值诉求的重要依托,当代社会要通过传承《论语》诚信精神实现提升个体修养、增进人际友善、优化社会风尚的价值诉求,在实践上必须做到以培养诚信人格为基点,以强化诚信规范为路径,以建树诚信社会风尚为归宿。
三、《论语》诚信理念的当代实践要求
同时,诚信也是社会风尚可达到的一种实然状态。在孔子的观念里,诚信不是德之终点,而是德之基础,他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4认为诚信是与孝悌一样最通常的行为规范,是比研修学位更为简便易行的品德操守,是人人可行且必行的风俗仪规。因此,当前倡导传承《论语》诚信精神,也必然能够起到优化世风、化育良俗的作用,所以这是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的基本价值诉求。
(一)以培育诚信人格为基点
再次,要始终坚持诚信理念,持之以恒地践行诚信原则,《论语》中“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1]256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因而,以培育诚信人格为基点,传承诚信精神,必须持之以恒。
提升个体修养既是《论语》诚信精神的基本功用,也是当前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的首要价值诉求。“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3]18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是自然的法则,追求诚信是做人始终要遵循的准则。孔子认为,诚信是君子的德行,是至高的美德,更是个人修身、齐家的法宝。秉承诚信观念的人,往往可以襟怀坦荡,内心充盈,以正直之心指导自己的言谈和举止,进而促进气质的改善与人格的优化。
培育诚信人格不仅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也是传承《论语》诚信精神的实践基点。任何高尚的品格和精神离开了个人的实践总会落空,而个人之所以愿意践行某种精神和品格,是由于这种践行在提升其人格的同时,还能使其获得社会的嘉许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孔子有言“信则人任焉”[1]234,诚信的人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因而也更容易获得被重用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可见,诚信人格是个体立身社会的基础,也是个体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所以传承《论语》精神要以培育诚信人格为基点,唯有如此,才能使诚信精神落到实处。
(二)以强化诚信规范为路径
规范是实践活动的尺度,是实践效果的保障。当前传承和践行《论语》诚信精神,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明确实践规范,特别是要以强化诚信规范为路径,改进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就政治层面而言,强化政府诚信规范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当前诚信社会风尚建设的重要举措。《论语》中,当子贡问如何能将一个国家治理好的时候,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接着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55孔子深谙一个国家的公信力是其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法宝,突出强调“民无信不立”,这为当前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树诚信政府形象是重中之重。各级政府须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强化诚信规范,秉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做到心中有民,进而在实现孔子所强调的“立信于民”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诚信社会风尚建设。
就经济层面而言,强化市场诚信规范是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推进当前诚信社会风尚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力作支撑。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仅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声望,也使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但正如马克思所提到的:“商业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对一切可能降低有关商品价格的事情决口不谈,秘而不宣。”[4]22在商业中,利用对方的无知和轻信来取得利益,夸大自己商品本来不具备品质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不容否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发展也还存在着以次充优、贱买贵卖的现象,存在着欺骗的可能性。因此,必须继续强化市场诚信规范,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全面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下,不断推进诚信社会风尚建设。
(三)以建树诚信风尚为归宿
建树诚信社会风尚既是《论语》诚信理念的内在环节,也是当前传承《论语》诚信精神的实践归宿。《论语》中的诚信理念开显了由个体推至家国天下的大格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60这是孔子的人生理想,是他终其一生去践行的追求。其中,“信”是孔子修身治国的重要遵循。“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3是孔子推崇的治国之道,一个“信”字,体现出孔子对于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方略。
建树社会的诚信风尚,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各个环节都不能松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将诚信风尚的大网编牢编密。在个体诚信人格的培育方面,须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效应,自上而下倡导诚信理念、巩固诚信品质。落实到社会生活中,一方面是要从树立领导干部的诚信典型出发,促进诚信教育的示范效应。正如孔子所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168如果在上位者能够诚恳守信,以身示范,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诚实守信的。的确,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领导干部等居于上位者的言行和品质往往会影响到普通人群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如果领导干部自身具备诚信品质,以诚信待人,那么周围的群众自然会受到积极正向的引导,自觉以诚信立身,不断养成诚信品质,践行诚信精神。因此,领导干部的诚信示范是自上而下建树诚信社会风尚的重要步骤。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好学校的教育平台,根据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在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营造校园的诚信氛围,以培育青少年的诚信人格,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诚信基础。
在强化社会的诚信规范方面,要明确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诚信考评机制,促进诚信规范的进一步强化。正如孔子所言“信则民任焉”[1]234,诚信品质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才而言十分关键。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机制下,学识、才华和能力是考量人才素养的重要尺度,但所谓“德者,才之帅也”[5]7,人才自身的德行应该列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方面,诚信品质应该视为德行中尤为关键的因素。国家公职人员的诚信品质关乎人民利益和社会整体文明状况,那么对于这些人才的选取和录用需要采用更为严格的诚信考评机制。同时,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领导和骨干人员的诚信品质关乎企业命运和国民经济发展前途,因此,对于企业高管等优秀人才不仅在选拔时需要考量其信用状况,在入职后也要进行实时监督,进而从人力资源的起点和源头推动诚信市场经济的发展。
《论语》诚信理念以“仁”为本、以“义”为则、以“实”为径的基本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为当前传承和践行中华诚信精神提供了深刻的实践启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论语》诚信精神,切实有效地培育诚信人格,强化诚信规范,建树诚信社会风尚,必然能够在全面推进诚信文明建设的同时,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发展,库存管理技术也获得了更为完善的发展。随着社会竞争程度越发加深,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从更多的方面去探索发现,库存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成本组成模块,其控制技术的有效利用也作为重要项目而提升到许多企业的建设日程了。
[参考文献]
[1]陈晓芬.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N].人民日报,2015-10-15(1).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The Enlightenment of Integrity Spirit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Honesty in the New Period
WANG Tianmin,SHI Hongyue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grity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tains "benevolence" as the basic spirit,"righteousness"as the principle,and"reality"as the path.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inheriting and practicing integrity spirit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has unique value,namely,"improve individual cultivation, enhance interpersonal friendliness and optimize social custom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que value,the inheritance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ity spirit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the new era must b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grity personality, taking strengthening integrity norms as the path,and building integrity society as the ultimate aim.
[Key words ]integrity;spirit;value;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991(2019)02-0031-05
doi: 10.3969/j.issn.2096-2991.2019.02.005
[收稿日期] 2018-12-25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下的《论语》研究”(编号:SKZZY2015052)
[作者简介] 王天民(1970—),男,山东汶上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史宏月(1992—),女,山西阳泉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刘笑冬]
标签:诚信论文; 精神论文; 价值论文; 实践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