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运动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5.7±20.3)min,平均住院(5.8±3.2)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77.5±29.6)min,平均住院(11.2±3.1)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运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疝修补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1]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再加上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2]。现就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患者,对其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5.3±7.2)岁;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6.1±7.4)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确诊为腹股沟疝并自愿服从治疗安排。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的基本原则[3]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①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疝囊,堵住腹内器官进入疝囊的通道。②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局部进行麻醉,在腹股沟韧带上2厘米,切口起自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斜行至耻骨结节上方,切口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显露出银白色的腹外斜肌腱膜与外环,接着分离疝囊并切除疝内容物,然后分离精索。游离疝囊颈部一圈,然后在中间横形切断,分疝囊为近、远两部分。术前细心用钝力或以剪刀分离近侧囊壁,直至内环。然后将疝囊用血管钳向四周牵开,再将探查疝囊内的内脏组织确已全部回纳入腹腔后,用丝线在疝囊颈部作荷包口或贯穿缝合。剪去多余的疝囊壁,荷包口的远端再以丝线贯穿缝合一次。游离并以纱布条提起精索。在其深面用粗丝线将腹横腱膜弓与腹股沟韧带内侧面作间断缝合,自上而下缝合3~4~5针。最后一针应将腹横腱膜弓缝于耻骨结切的骨膜上,以防止最内端残留三角形空隙,术后易引起疝的复发。近内环一针与精索间的距离可通过一小指尖为宜,避免过紧,引起精索血液循环障碍[4]。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5.7±20.3)min,平均住院(5.8±3.2)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77.5±29.6)min,平均住院(11.2±3.1)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运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8.7±1.6)h,运动时间为(4.3±0.7)天;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为(72.3±8.4)h,运动时间为(89.0±14.5)天。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和运动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0例,阴囊水肿0例,治疗后复发0例;对照组尿潴留15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1例,治疗后复发4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我院在治疗腹股沟疝时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P<0.05)。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概念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于1986年提出的[5]。这种修补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故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其优点显而易见[6]:(1)手术简单,节省手术时间;(2)由于三维网片法修补应用,替代传统手术的组织重叠缝合,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术后无难以忍受的疼痛,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3)三维网片修复法针对疝的成因,修复后腹部为平状,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不会象其它产品发生移动,由于缝合少,减少了网塞等带来的局部不适感和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疝修补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鹏,郑益民,姚世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60 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15-1216.
[2]陈杰,那冬鸣,申英末,等.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0(2):107-108.
[3]朱健,顾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08,13(2):91-93.
[4]叶华,王捷,陈双,等.门诊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附132 例报告)[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3(2):114-115.
[5]张文海,白剑,侯湘德,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l):3911-3913.
[6]马颂,唐健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讨论[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9(3):257-258.
论文作者:候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平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