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偏爱的引入技巧论文_韦建军, 张光阳

浅谈我偏爱的引入技巧论文_韦建军, 张光阳

摘要: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题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引入的方式,必须根据叙述的实际和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既定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引入

万事开头难,如何上好一节课,好的引入尤为重要。从教多年,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在笔者的脑海里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笔者参加过一些教学研讨,也请教过前辈同仁,还在课余时间搜寻相关的资料以提高自己。笔者坚持边教边学,边学再边教。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还是有所收获。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引入,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堂新课的引入是这节课的伊始,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引入,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笔者们的课题充满活力。正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新课的引入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引入之法,不同的引入方法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故事引入法、悬疑引入法、情境引入法略有偏爱。

一、故事引入法

记得前两年有一档非常火爆的节目《百家讲坛》,笔者也是非常喜欢。当时就想:如果笔者的课堂也能达到那种水平,还愁教学效果不好吗?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生动形象的教学,深入浅出的解析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采取寓意深刻的故事或数学史引入新课则是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结合课题内容适当引入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数学典故,往往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学习“有理数乘方运算”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印度传说”,聪明的宰相谈笑间赢得了丰厚的财富,虽然起初只是一粒麦粒,而他的才智更赢得了国王的尊重。学生的注意力被瞬间吸引了过来,并由此而对乘方运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笔者再引出今天的课题,学生自然就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了。

2.在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的方法蕴含着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在笔者们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你就知道是什么性质了。利用曹冲的睿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探究曹冲的方法到底是蕴含着什么性质的求知欲。

3.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并提问:剑能找回来吗?那么笔者们要想找回剑,该如何表示剑位置呢?在笔者们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有方法了。利用楚国人的愚钝,刺激学生自己思考有什么方法记录剑的位置,从而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4.在学习“圆”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笔者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爱国精神和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在此笔者还要强调一点,故事本身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要让故事为笔者们的教学服务,那么故事首先要短小精悍,其次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再次教师还要逐步的引导分析,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故事的本身,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仔细地筛选故事,要明确故事在什么方面为笔者们的教学服务,并预设相应的分析和引导。

二、悬疑引入法

悬念引入法又称设疑引入法。古语有云:“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初中生这个年龄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样时,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去思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通常就是他积极思维的起点;而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结构上虽然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和感知能力,但面对身边的事物还是有点陌生和新奇的,这就是笔者们教育者可以很好利用的根本所在。如果教育者能精心的设计,巧妙的设置悬念,往往能创造良好的情境,从而产生学生心理上的期望和兴奋。也正因为此,好的引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

在学习“矩形的判定”时,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小明的爸爸从家具城新买了一张长方形的木桌。但回家后,爸爸总感觉桌面不是长方形,又苦于没有测量的工具。正在发愁,而聪明的小明得知此事后,从房间里找出一根足够长的细线在桌子前比划了一番说:“爸爸,你买的桌子是长方形的,您就放心吧!”。“学生们你们知道小明是如何得知桌子是长方形的吗?”此时学生的好奇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甚至有的学生都小声地讨论起来,都想第一个找到答案。这时笔者却说“学生们不用着急,只要笔者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了!”。接着笔者便引出课题《矩形的判定》。

悬念引入法虽然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笔者认为,悬疑的设置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尺度。不悬,学生一眼看穿,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又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反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点也是设疑时难以拿捏的地方,这就要求笔者们教师要在课前精心的准备,反复的推敲。

三、情境引入法

学生情感的出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引入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点比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则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对难以理解的则产生强烈的感性认知。

在学习“线段长短比较”时,笔者先找两位学生(身高中等,差距较小)上讲台,笔者让他们站在讲台的两边让学生比较谁高?此时学生的答案有所不同,有说甲高的,也有说乙高的。于是笔者让两人报出自己的身高(事先约好),这时高矮立知。这时笔者先让两名学生回座位然后引导学生说:判断两个人的身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不过呢,如果没有测量工具这种方法就不好使了。这时笔者又找两个学生(身高都较高,差距不大)上讲台,笔者先让他们在讲台上站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谁高?此时高低一眼就能判断。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其实不测量也能比较高低,只要让他们站在一起就行了。接着让高一点的学生站在讲台下,这时再比较高低,很多学生都笑起来说:“这样比不公平,站在讲台下的学生吃亏。”此时笔者让两名学生回座位然后笔者说:“学生说的很好!如果教师站在一起比高低,就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对不对啊?”学生一起回答:“对!”顺便引出今天的课题:“好,那么今天老师来看看两条线段是如何比较的。”通过学生身高比较的实例引出线段比较之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通过比较学习起来水到渠成,效果明显!这样的引入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障碍,而且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热情。引入时的情景巧妙得当,真切感人,能够勾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绪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编剧的才能、导演的技巧和演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就范”进而渐入佳境。

当然教学的引入方法还有许多,如:直观引入法、发现引入法、类比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等等。之所以说对故事引入法、悬疑引入法和情境引入法略有偏爱,主要是这三种方法笔者用的较多也较熟练,其实笔者也经常尝试其他的方法,甚至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用效果有时候确实超出想象。其实引入也不一定是只在一节课的开始,在特定的情况下,课中也是可以使用的。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预设一定的引入,并拥有充足的引入案例,再根据课堂生成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而服务。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类型多种多样,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要认真的思量和推敲的。笔者决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机械地照搬硬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因时因势设计出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的引入之法。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五中学239200)

论文作者:韦建军, 张光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偏爱的引入技巧论文_韦建军, 张光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