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解决问题,为民务实清廉。而转作风的关键在行动。作为有着光荣传统和良好家风的北大荒党员干部更要秉承“六公”、“六民”理念,抓好六个坚持,把转作风烙进脑海,身体力行,做到源于群众,融入群众,反哺群众。
一、坚持登门问事不躲事。登门问事、掌握民情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基本,要重视群众,坚持登门问政、问计、问需于民,把群众作为领导工作的第一对象,把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相信和依赖群众,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扎根基层,融入群众。要脱掉官服着便装,放下架子揣真情,不作走马观花式调研,不作蜻蜓点水式走访,不作拒人千里式慰问。不能人到心不到,面对群众说空话,群众质询讲假话。要坚持登门问事、真问事、问实事、解难事。不能因为群众嘴里有意见,生活有难题,而我们又没有能力和实力解决就躲着过,绕着走;而是要想法设法的理顺情绪、做好工作。有能力有实力就当下解决,在条件和时机不成熟时,我们也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特别是对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特大问题,回来后要认真研究,拿出计划,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优先解决,总之要以方便服务群众为宗旨。万不能让群众习惯于领导来了说好话,领导走了说小话,让群众感觉领导来与不来一个样。久而久之,我们的党员干部就会在群众面前失了尊严和身份,在党性面前失了水准和原则,以致出现干部觉悟不如群众,干部水平不如群众。这样的干部破坏了优良的党风政风和家风,倒真不如恢复其百姓身份,回到家中去卖红薯。
二、坚持为民谋事不差事。为民谋事是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为民谋事即是为民谋利,老百姓是天,民意是天,人心向背是决定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努力实践,只有谋事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才会朝气蓬勃。对于我们这些处于党组织神经系统末梢的基层干部来说,我们即处于和融于群众之中,又与群众不同。组织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就要常常扪心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只有找到了正确答案,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要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甚至在思想上就要未雨绸缪,走在群众的前面,不与民争利。要多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民忧、民富问题,要向照顾自己的小“家”一样考虑大“家”的发展,过好大“家”的日子。为民谋事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结合实际,科学设计经济投入和社会效益。多谋、善谋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和方法,切实抓好在服务群众中的人财物投入、矛盾纠纷调处、信息技术等社会服务制度建设,要通过强化领导干部服务社会的责任,增强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要多为人民群众谋长远、谋发展、谋福祉。坚决杜绝为追求政绩而降低群众幸福指数、损害群众利益、背离公平正义、背离群众的错误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坚持用心做事不惹事。用心做事是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根本保证。转变干部形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我们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岗位上的干部都能够用心做事,时刻保持对工作的进取心,对社会的责任心,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对待荣辱的平常心。而恰恰就有那么一些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总是愿意当“甩手掌柜的”,忘记了他为民服务的“身份”,只记得他高高在上的“位置”,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我们要坚决纠正这一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用心做事就体现在:我们对待每一项重要工作都要做到有调查、有研究、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工作既要讲科学、用科学,还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掌握要领,把握技巧,善于筹划,善于调查,慎重决策。事情一经决定,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去完成,一抓到底。要树立成本意识,精打细算,尽可能以小的投入换取大的成果。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任职期间,人民群众不是看你干了什么,而是看你干成了哪些事情,特别是看你干成了哪些有利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因此,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干那些急功近利、徒有虚名、劳民伤财的事况。此外还要做到不惹事,从领导干部的现状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会干事,能干成事,又不惹事。这种类型的干部应该说占了绝大多数;第二种是也能干事,有时也能干成一些事,但工作中时常捅娄子、惹麻烦;第三种是干不成事,但也不惹事,整天碌碌无为。从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既会干事,又能干成事,并且还不惹事的成熟型领导干部。所以,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注重学习,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会干事,能干成事,又不惹事的好干部。
四、坚持集体议事不藏事。集体议事是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制度要求。领导班子集体议事是民主制度化的体现,是进一步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集体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随意决策、盲目决策、独断专行、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一种有效措施。群众最希望看到的是公开,最希望得到的是公正。当前,我们仍然有个别基层组织在群众眼里没有地位,个别干部在群众心中没有威望,除了作风问题外,还与我们有些工作不透明、不公开,甚至不时处于非议之中,每每动摇着公众的心不无关系。按照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的总体要求,在转变工作作风的实践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打散权力,继续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让“集体议事”成为民主集中的法宝,产生“阳光”效应。除“三重一大”事项外,对积聚民怨、涉及民生、引领民富的各类事项均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实事求是的办理,坚决杜绝权力、关系及金钱等潜规则染指。对集体决定的事项,要做到不掖不藏,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告知给广大群众,取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恢复并提升组织、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威望。
我们要摒弃那种“管不好怕主管领导有意见,管多了怕同级干部有想法”的思想,在自己工作上尽全力,能解决的尽快解决,时间久了,我们做的实事会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难事就会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友谊农场机关党委
论文作者:赖振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群众论文; 干部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集体论文; 为民论文; 领导论文; 干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