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呼吸道感染与手术麻醉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外科手术病例的增多,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已成为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危险因素之一。从相关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来看,引起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麻醉方式、麻醉路径、抗菌药物使用等均有可能导致麻醉后呼吸道感染发生。随着医院硬件设施及诊疗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院内感染的信息化共享,院内感染的防控能力大大提升,风险则随之明显降低,尤其是大型医疗机构在防范医院感染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中小型医院而言,医院感染的各种风险因素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次采集的样本也主要来自于基层医院,对课题研究及医院感染防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手术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因素;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麻醉手术治疗的2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60例、女120例,年龄11~75岁、平均(48.4±4.8)岁,平均手术时间(2.2±0.4)h,平均麻醉时间(3.4±1.1)h;麻醉路径:经气管插管113例,经口喉罩插管107例,静吸复合麻醉60例
1.2标准
纳入标准:(1)入选的病例资料完整无缺漏,对呼吸道感染情况有详细完整的诊断记录。(2)麻醉前无感染或疑似感染症状,肺功能、血尿常规等正常。(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调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感染;有重大传染疾病、心外科手术史等;妊娠期或哺乳期;神经性疾病及表达障碍等病例。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1)上呼吸感染:明显发热,体温>38℃;入院超过48h,表现为较异常的鼻、咽、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2)下呼吸道感染:符合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状。
1.3方法
1.3.1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资料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并整理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分为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情况和感染情况三大部分,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用药情况、家族史等;麻醉情况包括麻醉方式、麻醉持续时间等;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类型、感染持续时间、细菌种类等。
1.3.2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单项因素分类
根据麻醉方式差异,将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椎管麻醉三类;根据麻醉器具消毒方式分为一次性过滤器和消毒循环使用过滤器两类;根据喉镜消毒方式分为喉镜经气体消毒剂消毒和喉镜普通消毒液消毒两类;根据麻醉路径分为经气管插管、经口喉罩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三类;根据年龄不同分成<50岁、50~60岁和>60岁三类;根据麻醉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分为使用抗菌药物和未使用抗菌药物。以上涉及细菌分析的均以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细菌培养结果为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术式麻醉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
280例手术麻醉患者中,37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13.2%。神经中枢系统疾病16例占43.2%,胸外科疾病8例占21.6%,肝胆、消化系统疾病5例占13.5%,
2.2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麻醉方式、麻醉器具消毒方式、喉镜消毒方式、麻醉路径及抗菌药物使用与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
2.3麻醉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麻醉方式、麻醉路径和抗菌药物使用是导致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高危独立因素(P<0.05)。
3讨论
本研究对280例样本资料进行分析,有37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感染率为13.2%,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20%以上值,原因可能是与近年来医院感染的控制水平提升有关。调整麻醉方式,特别是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可在呼吸回路与气管间加装过滤器,以对外界的细菌、微生物进行过滤;二是尽可能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减少插管相关性感染。国内学者卓华等报道,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神经系统疾病占到47.7%,心外科疾病则有22.1%,肝胆、消化外科疾病合计10.4%,与本研究结果十分接近。神经系统疾病之所以成为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易感疾病,主要原因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呼吸自主性和控制性差,术后极容易出现气道分泌物淤积,增加感染风险,而胸外科手术对插管麻醉依赖性强,且手术时间普遍较长,因插管相关性感染、手术暴露时间长致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普遍相对较高。因此,神经中枢系统、胸外科疾病手术麻醉患者是防范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重点对象,尤其是老年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麻醉方式、麻醉路径和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与呼吸道感染有高度的关联性,是构成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麻醉器具消毒方式、喉镜消毒方式因素经校正分析后不具独立性,被剔除高危因素范畴,提示麻醉器具消毒、喉镜消毒方式对导致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尚有诸多不确定性,不过就感染传播途径而言,消毒问题本质上还是属于人为因素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有着较大的差异,基本走向是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本组年龄>60岁患者呼吸道感染率高达26.7%,而<50岁患者感染率仅为7.2%,分化明显。60岁以上老年患者脏器普遍老化,支气管腺体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气道内分泌物随之增多,再加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极容易造成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麻醉方式因素方面,全身麻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为21.1%,而局部浸润麻醉患者仅为7.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呼吸道纤毛被麻痹,一方面纤毛功能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机体抵御微生物的能力丧失,手术过程中一旦受到消毒不彻底的带菌操作,细菌便会侵入呼吸管道引起干扰。气管插管麻醉是导致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气管插管直接导致患者的支气管与外部环境相通,无疑大大增加了细菌侵入呼吸道的概率,此外气管插管属于有创操作,在管道置入过程中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刺激呼吸道产生利于细菌繁殖的分泌物,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相比之下口鼻面罩和静脉复合麻醉则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创伤少,感染风险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高于口喉罩插管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和减少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积极作用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得到证实。麻醉前服用抗菌药物的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未服用抗菌药患者的感染率,说明麻醉前预防性服用适量的抗菌药物对预防术后感染是有必要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上要降低麻醉引起的感染的发生率,要在术前、术中、术后时保持警惕性。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使用适当的麻醉方式,尽量使用清洁无菌的麻醉设备,对感染采用一定方法预防对降低感染率都起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33-134.
[2]刘风芹.手术室医院感染麻醉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9-20.
[3]李彦明.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2):1687-1689.
[4]吴励文,陈棉生,郑良杰,等.全麻支气管插管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11-513.
论文作者:郑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呼吸道感染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方式论文; 感染率论文; 喉镜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