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综合招商深化流通改革_市场功能论文

培育综合商社 深化流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流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已成当前经济界的热点。一方面,由于市场一向看好的流通领域特别是大中型零售企业的效益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企业、政府乃至经济学界都迫切需要找到滑坡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国家对流通领域的调控失灵,外商的进入更加大了流通企业的压力,这就迫切需要一条深化流通改革的途径。培育综合商社则不失为一条比较好的思路。

一、我国流通领域的现状与问题

1.流通主体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我国的零售、批发企业规模小,辐射范围窄,一般仅仅局限于大中城市的一个区或县。1994年全国批发零售业网点共1368万个,个体商业网点占86%,企业之间关系松散,各自为战,互不协调。“1995年全国100家最大零售企业销售额共705亿,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4%,而1993年美国50家最大零售企业销售额为4910亿美元,占全美零售额的21.3%。”[①]在中国500家最大的贸易企业中,年进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的公司都能顺利进入前100家。流通产业集中化程度太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再从我国的商业企业经营范围看,一般只是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等;从经营领域上来说也只是国内商品的购销活动,与国际贸易脱节;从经营方式上看主要采取商品经销,代销等方式,缺乏产、供、销一体化的商贸集团;一些外贸企业也普遍出口商品结构雷同,出口市场狭窄。

2.流通产业粗放经营,并有扩大之势。进入90年代,在高利益回报的驱动下,各大城市的大型零售商急剧发展,盲目追求资金投入,扩大经营场所和增多劳动力,而不计较经营成本、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后导致管理松驰,纪律混乱,效益滑坡,亏损面加大。同时,国有流通企业的体制变革滞后,产权责任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发挥所有者在优化资本结构和实施产权约束方面的职能,产权关系的模糊弱化了国有流通企业的竞争能力,导致国有流通企业效益低下又成为影响流通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3.缺乏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企业集团。我国流通领域中市场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内外贸有别,自成体系,人为地割裂了经济活动内在的联系,破坏了流通的整体性。这极不适应内外贸对接和发展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客观需要。

4.宏观调控缺乏载体,流通企业盲目发展。流通产业中,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盲目发展,贸易经营秩序极为混乱。无序和不平等的市场竞争,难以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同时,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功能还不能充分起作用,企业体制还没有向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转换,企业面对市场信号的反应还不灵敏,政府对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缺乏传导点和作用点,这使得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5.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流通企业更是直接面临着国际竞争。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看,先开放商品,后开放生产领域,今天已经进到开放零售领域的阶段,因此不可能关小国门,只会越开越大。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对抗与限制并不实用,我们的思路应转移到增强自身实力的方面上来。

二、综合商社的特征与功能

近年来,针对我国流通领域的诸多矛盾,全国上下从理论到实践都在积极探讨,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现已基本形成共识,组建中国式的综合商社能深化流通改革。综合商社起源于日本,到1986年日本九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兼松汇商、丸红商事、住友商事、日商岩井、日绵实业、东棉商事)销售总额达8950亿美元,约相当于日本GNP的1/4。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较详细的数据:

表一: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注释:资料来源:《幸福》(美国)95年8月

表二:日本九大商社出口贸易额金额单位:亿美元

时间全部出口额出口总额 所占比例

1982 755 1366 55.3%

1984 745 1696 43.9%

19881138 2729 41.7%

表三:日本九大商社占营业总额中的比重

时间

1960 1970 198019841988

占营业总额比重 2.4% 4.8% 12.0% 17.9% 19.9%

由以上数据,可想而知综合商社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那么,综合商社究竟是怎样的经济实体呢?它是一个以贸易为主体、以实业为基础,以金融为后盾,集贸易、金融、产业、信息、产品开发、协调组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商贸集团。综合商社的主要特征是:

1.营业规模大。日本综合商社的年营业额大都有100亿美元,在全球500家最大服务性企业的综合经营公司中位居最前列。如按总资产算,日本的九大商社皆被列入日本50家大企业之内。而在中国500家最大的贸易行业中,年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不到100家。九五年排名第一的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的进出口总额为95亿美元左右,不及三菱商社的5.4%,中国排名前十位的进出口公司九五年进出口总额为369亿美元左右,不及三菱商社的21%。[②]

2.分支机构广。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在国外建立的机构网点已达几千家。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功能,集团的各个成员企业在业务上相互支援以及在特定的情况下协作行动。随着业务量的扩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单项消耗降低,单位交易成本和进货价格下降,综合优势明显。

3.商业情报详尽。在综合商社的国际活动当中,特别值得注目的是庞大的海外商业情报量。若将大多数的当地法人组织,海外分店等的商用电报连接在一起,那么商用电报网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在运作。“日本九大商社的国际性商用电报网,所输送的商业情报量,如果用一整张《纽约时报》来换算,那么,每一天的商业情报量,相当于六千页以上的《纽约时报》。居于首位的综合商社,仅一家商业情报量,每天就超过了八百页《纽约时报》。”[③]由于信息情报来源广泛、及时,商社一旦发现市场机会,即可调动相对规模的资本投入经营。

4.功能形式多。综合商社的优势是它把多种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综合效益。

(1)商务贸易功能。这是综合商社最基本的机能,同时也是商社发展的动力,综合商社以商贸活动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庞大的营销网络和高素质的经贸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调节商品供求,沟通内外贸,消除了外贸与内贸在机会与效益上的不均等。在积极拓展外贸领域,实现外贸多元化的同时,商社还积极探索开展多角贸易、复合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雄厚的实力、健全的组织和有序的运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形成了进出口和内外贸的良性循环,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2)资金融通功能。在日本,“综合商社被称之为‘幕后的银行’或‘影子银行’”,“综合商社在日本的金融、信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④]由于商社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关系密切,同时凭借其经营实力和建立起来的良好资信,可多条渠道取得借款。长期稳定的协作使得商社向金融机构借款时能在数量和质量上获得优惠。综合商社依靠自己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从银行取得贷款后,除用于本身的资金周转,还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同时换取其商务代理权。这样,商社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获得了众多的贸易机会,扩大了经营。

(3)收集信息功能。由于综合商社本身有庞大的情报网,拥有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情报中心,所以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及时可靠。

(4)组织协调功能。综合商社的组织协调机能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内部的组织协调。作为一个企业必然要协调各个方面,采取目标和原则一致的行动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组织规模越大,任务目标越重要,就需要越强的组织协调机能,追求一体化全球战略的综合商社不仅要在组织机构和人员方面协调运作,还要在业务经营上协调运作。二是协调全球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商社等跨国企业能绕过国家和地区限制实现有条件的资源市场配置。三是在产业关联和企业关系中作为协调角色,综合商社通过组织技术协作攻关,产品共同开发,市场协作安排以及资金融通来调整各个产业的关联状况和各企业的分化与整合。

(5)产品开发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商社的经营结构趋于更加复杂多样。由于商社拥有众多的研究人才和巨大的信息反馈能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新技术产品开发实力。它广泛投资于化工、汽车、钢铁等行业以及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产业的功能日益显著。

综观日本综合商社的功能,这顽强的生命力就表现为它具备多种机能,并能在这些机能的基础上复合演化出新的机能,它的活力集中体现为市场的多元化,贸易的多边化,产业的多样化,这正是多功能机制内涵和外延的反映。

三、培育中国的综合商社的意义

世界各国认为,日本经济的成长,有极大部分是由于贸易的扩大所造成的,而在贸易的扩大上,综合商社有举足轻重的贡献。为此,韩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美国等纷纷仿效组建自己的商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国内商品流通“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国有大中型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流通效益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一批流通和生产相结合,内外贸相结合的大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表明中国也有意创建综合商社,它的意义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流通领域的深化改革。目前,经济界普遍认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是跨国公司进一步大发展的时代,生产、贸易、投资都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中国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流通企业的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生长点。集贸易、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综合商社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和成长方式。它有利于优化流通企业结构,打破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地区封锁,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限制,促进贸易、金融、产业的结合与统一,建立起新型的贸工关系,为解决流通企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构造生长点。

2.有利于促进贸易体制的改革。中国的贸易体制改革已有多年,但内外贸关系依然是截然分割,各成体系。另外,小而分散的商贸企业经营秩序混乱,自相残杀,竞相压价的现象非常严重普遍,它形成不了规模经济,适应不了内外贸对接和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需要。组建综合商社,无疑会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发达、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集团化的趋势和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经营环境中,综合商社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展国际经营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点。

3.有利于建立国家调控市场的载体。中国的宏观调控失灵,原因是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在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下,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组建规模巨大、网络广泛、功能多样的综合商社,可以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点和传导点。

综合商社作为一种集内外贸、生产加工及金融为一体的大型商贸组织,具有规模大、多元化、综合实力强等优势,不仅能够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采取跨国经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在本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经过试点、培育综合商社这种商贸组织,对于促进我国大型国有商贸企业的改革,搞活流通,建立国家调控市场的载体,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流通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 参见王建华《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贸易参考》96年第15期。

[②] 数据来源按《The chart below shows china's top 30 import-export business in 1995》,《Bei Jing Review》 August 19-25,1996,计算而得。

[③].[④] 参见井山宗迪著,葛东莱译《日本综合商社》,台湾卓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P21,P18

标签:;  ;  

培育综合招商深化流通改革_市场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