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论文_蒲丹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0例我院收治的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而言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所以针对能够保留宫颈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建议最好选择次全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12-0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有很多种术式,根据是否保留患者宫颈可分为保留宫颈的术式和切除宫颈的术式俩种。而保留宫颈的术式又分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切除宫颈的术式分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两种[1]。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以及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年龄普遍在38~55之间,平均年龄为(49.4±4.9)岁;观察组:年龄普遍在37~56之间,平均年龄为(49.2±4.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的诊断,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气管插管。对照组切口取脐部作1cm切口,左、右髂前上棘和脐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共两处,均做0.5cm左右切口,观察组左下腹需增加一1.5cm大小粉碎器切口。同时将压力维持于12~14 mmHg(1mmHg=0.133kPa),做好并制作人工气腹,将相关器械置入。对照组则采用电凝切断患者的双侧的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子宫圆韧带、宫旁组织等,暴露于宫颈侧方,沿宫颈外口切下子宫,并从阴道取出,最后进行阴道残端缝合和盆腔冲洗,检查没有出血的情况,结束手术;观察组电凝处理子宫血管后,在宫颈峡部进行子宫体切除和粉碎取出,进行宫颈残端间断缝合,保证没有出血的情况后,最后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和手术效果,具体包括:(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量;(3)术后排气时间;(4)下床活动时间;(5)术后住院时间;(6)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对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5%,该例患者为阴道出血,经过对症处理后已经治愈;观察组患者没出现术后并发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8,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已然取代了创痛的开放性手术,从而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术式。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包括微创、术后瘢痕小、有利于患者恢复等。根据患者是否愿意保留我们可以把腔镜子宫切除术可分为保留宫颈切除术和切除宫颈的术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为切除宫颈的术式,缺点是:(1)手术难度较大(2)术中需要打开膀胱腹膜返折并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下(3)对膀胱可能有损伤的威胁[3]。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保留宫颈的术式,与全子宫切除术比较而言,具有创伤较小且术后对患者的性功能影响较小等特点。在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前需要严格明确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是否检查正常,为了避免术后出血,所以术中要进行宫颈残端缝合。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尽管子宫次全切除术可以保留患者的宫颈,但是仍会有一定增加残端癌的风险可能。

本文针对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相较于全切手术,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显著效果,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艳霞.腹腔镜下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6(9):77-78.

[2]张凤琳.腹腔镜下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97-98.

[3]彭青莲.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42-143.

论文作者:蒲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论文_蒲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