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课程的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课程论文,阶段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规定了各个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阶段性和整体性,使得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能够一以贯之、顺利过渡。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初三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着应试式学习倾向。而之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又对学生提出了与以往不尽相同的学习要求,他们需要做出相应心态、习惯、策略等方面的调整才能较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另外,高中新生的家庭、教育背景,特别是英语学习习惯和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英语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缓冲期。面对这样的困境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往往会依据自身的经验,在入学初期进行适当的衔接教学,在语言知识方面进行一定的补习。
依据校本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当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阶段的学生群体的需求,编制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实施和评价(王斌华,2000)。因此,对于学校整体的课程安排而言,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衔接阶段特殊的教育环境做出理性的分析,以形成完整、有效、可行的课程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观、方法策略、规范要求、内容知识等方面做好全面的准备,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正常的高中英语学习。
二、衔接阶段英语课程的开发过程
从一开始教师各自独立的教学安排,到现在备课组集体的群策群力,笔者所在学校的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已经在反复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方案和体系。我们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模式,对衔接阶段各课程要素进行分析和设计。将衔接阶段的英语课程定位于校本课程,主要是因为:它是在正式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之前,由于教师感知到学生的发展需求,由教师群体自己在国家教育理念和学校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所设计与实施的短期课程,最终实现了本区域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实,并保证了国家课程的顺利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分为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王斌华,2000)。这五个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前一轮校本课程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后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在必要的时候,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开始。“教,然后知困”,我校的英语衔接教学在自发式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让教师体会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并促进了教师群体对学习环境的分析和衔接教学目标的集体思考与讨论,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评价标准,而这又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最终产生相对完备的校本英语衔接课程体系。
1.环境分析
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首先取决于对师生教与学环境的分析。校本英语衔接课程的环境分析主要涉及初三升学考试的负面影响、初高中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初高中两个学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新生对新环境的期待心理等。
首先,学生初三阶段的英语学习表现出典型的应试教育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是教学的中心。在具体的教学中,初三学生通过不断的、脱离语境的句型操练、词汇背诵以及题海训练来取得相对不错的考试成绩,而分数往往掩盖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不良倾向。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本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试教学在客观上造成这一过程的断裂。同时,长期对语言知识的关注和应试倾向促成了学生不良语言学习观念的形成,似乎词汇背诵、语法学习、习题操练成了语言学习的全部。
其次,通过对初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量、语篇句法难度有很大提升。相对而言,初中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方法还是倾向于听说法,以模仿、认知和重复为主要特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语言活动需要超越句型的操练和背诵,过渡到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并逐步提升自己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这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而初三阶段教学对语言知识的过度关注使得学生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的教学环境和要求。
再次,初高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发展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高中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成熟期,在此期间,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从情感特征看,中学生的情感两极性明显,在高中阶段整体上趋于稳定,高中生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另外,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的性格逐渐稳定化与社会化,意志力也日趋提高。顺应学生这样一种心理发展特点,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需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加强自我监控和学习策略的培训,最终建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最后,步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往往充满着期待和好奇。入学初期是一个关键期,在此期间学生将形成对校园环境、教学风格的整体印象,同时形成新的期待和愿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这一关键期也是改变以往不良学习倾向、树立正确语言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契机,从而可以为常态的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在步入常态的高中英语教学之前,开设“校本英语衔接课程”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实施与评价便有了依据。综合以上对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教学环境分析,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经英语教研组集体讨论与审议,我校初高中校本英语衔接课程总体目标由“愿景”、“目标”、“方法”、“基础”、“规范”五个基本因子构成。
“愿景”(Vision)是Drnyei(2005)理想二语自我(Ideal L2 Self System)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未来愿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强烈动机,这个愿景就是学生理想的外语自我,就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目标”与“愿景”密切关联,建构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奋斗的具体目标,具体、可行的目标可以激发强大动力,进而促发积极行动。这与成语“有志者,事竟成”有着同样的含义。
“方法”,诚如“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所言,是实现目标的策略保障,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正逐步从教法转向学法,这也印证了外语学习方法、策略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衔接课程的中心目标之一。
“基础”指通过一定的复习、归纳,为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必备的语言知识基础和语言技能基础,特别是语音、口语、句子结构、词汇等方面。
“规范”是方法转变为习惯、保证学习效果的制度保障,是长期外语学习重要的动机源。规范能够促使学生定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和不足。依托于“愿景”、“目标”的“规范”更能促进学校相关学习制度的内化,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学习的效果。
归结起来,我校英语校本衔接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建构愿景、树立目标、掌握方法、夯实基础、明确规范”。具体来说,本课程拟用新生入学三周的时间(其中第三周为军训)达成以下目的:
(1)通过问卷调查,帮助学生从英语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风格、四项基本语言技能、语言测试等多维角度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并以此为抓手,培养学生主动规划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对我校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经验分析,让学生对“英语是如何学会的?”这一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初步认清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有效途径,树立学好英语的愿景;
(3)通过讲授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外阅读、锻炼听说、科学记忆的习惯;
(4)通过语音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为词汇认读、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并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意识;
(5)通过语法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和种类,为复杂句的结构分析打下良好基础,并以此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合理断句的意识;
(6)通过英语字母书写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英语语音教学一直不被重视,而衔接课程则将语音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发音对外语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它的影响力超过笔头英语成绩,对整个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学习信心都有较明显的影响”(王初明,2010:88)。良好的语音不仅有助于单词拼写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帮助消除学习焦虑、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课程组织
确定好课程目标后,就需要确定本课程的构成要素、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课程组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依托,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选合适的教学材料,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
本课程安排在开学初,累计共计15个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课时:优秀学子英语经验介绍、提出高中英语课的整体要求、布置学生填写“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第2课时: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是怎样学会的?”主题讲座;
第3课时:分析“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交流学习经验,明确英语学习的各项常规要求,如课堂笔记、错题集、课外阅读等;
第4-5课时:语音教学,包括国际音标、辅音元音、基本发音规律、重读与节奏、爆破、连读、语调等;
第6-7课时:句子结构分析,包括词性、句子成分、简单句的基本类型、并列句与复合句、标点等;
第8课时:英文书写方法讲解与练习;
第9课时:每日英文值日报告的准备与实施,布置口头英语自我介绍;
第10课时:口头英语自我介绍及评价;
第11课时:组织词汇竞赛;
第12-13课时:观看电影“17 Again”主要情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
第14-15课时:高中阶段及更长时期英语学习规划。
为使各项教学内容顺利实施,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分工编写了《高一英语衔接教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相应的文字材料、范例和练习):
Part 1高一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
Part 2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Part 3英语书法
Part 4英语语音
Part 5句子结构分析
Part 6英语标点符号
4.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和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原课程目标与组织的微调。一般而言,教师按照设置好的具体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感知、理解、整合、加工所学材料,同时联系自身已有经验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报告等。具体而言,各课时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第1课时:优秀英语学习者以报告形式分享英语学习经验,报告者适当发问、学生适当提问,教师结合案例说明高中英语学习的总体要求;
第2课时:学生参加讲座,聆听并适当做笔记,帮助理清学习英语的思路;
第3课时:教师讲解“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的结果,从中提炼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针对不良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议和要求;
第4-5课时:语音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操练的方式进行,同时结合歌曲选段、诗歌、谚语等材料让学生发现、体验英语作为表音文字的音乐性;
第6-7课时:句子结构分析,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分析练习,并结合汉英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汉英所体现的不同思维方式;
第8课时:教师用投影演示英语书写体例的历史变迁,使用黑板演示英文字母的书写顺序和规范,学生在五线练习本上进行英语名言抄写练习;
第9课时:教师采用视听方式,让学生了解英文值日报告的具体流程,并结合例子讲解值日报告准备、实施和评价的基本环节,并要求学生准备口头英语自我介绍;
第10课时:学生演说,进行英文自我介绍,教师适当从语音、内容、仪态等角度进行评价;
第11课时:教师组织词汇竞赛,并以此为契机与学生一起讨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给学生较多的表达和分享经验的机会;
第12-13课时:观看电影“17 Again”主要情节,分组讨论电影中的相关话题,适当表达感想,激发英语学习热情;
第14-15课时: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体会和老师的学法指导,制定高中三年英语学习规划,并评阅三名学生的学习规划,提出建议,分享经验,同时利用这段时间用文字描述学期初的英语学习体会。
5.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两方面:学生学业的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考虑到衔接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树立愿景、指导学法、养成习惯、打好基础,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宜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有效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具体而言,本课程将以等级制为评价的基础,其最终成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讨论、组织等能力),占30%;
(2)高中阶段英语学习规划,占30%;
(2)衔接期间的学习笔记,占20%;
(3)英文书法作业,占10%;
(4)英语词汇大赛的成绩,占10%。
就课程本身的评价而言,主要评价资料来源于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日志反思、教研组会议内的经验交流,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体会,并依据这些材料对课程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做适当微调,以便在下一学年更好地实施。
三、对衔接阶段英语课程及其开发的思考
英语衔接课程的开发起源于对本校新生入学适应期发展需求的思考,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和问题,这都激励着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进一步思考,以使该校本课程更加彰显其针对性、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三年的课程实践帮助我们形成了对衔接阶段英语课程及其开发的思考。
首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一个系统,涉及动机态度、学习方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因素。因此,衔接教学必须明确相应的目标,选用合适的材料,依托适当的教学内容,以高效的课堂内外活动为抓手,全面实现新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顺利过渡。有一句教育格言说:“Tell me and I'll forget;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understand.”入学初期是学生整个高中生涯的一个关键期,学生对未来往往充满期待和企盼,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日渐成熟。这个阶段是摆脱前期不良学习体验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语言学习观、养成良好心态和方法的契机。这就需要通过课程的设计引发学生积极反思自身的学习经历、监控自身学习过程、建构学习愿景和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内化学习规范和要求,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发展过程,为后续的英语教学提供强大的情感、方法和制度保证。
其次,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课程权利,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二是“培养未来社会主动发展的世界公民”。秉承这一办学思想,校本英语衔接课程针对新生英语学习方面的独特需求,利用入学初的关键期,在正式进入高中英语课程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方法策略、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育。课程摆脱了知识中心的做法,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经验,通过讲座、讨论、视听、日记、调查、设计等活动形式,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建构愿景和目标,规划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一过程在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满足本土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课程目标的实现。
标签:英语论文; 课程目标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高中英语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英语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