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障碍及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理论文,障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室大棚黄瓜育苗期
一、僵苗
特征:幼苗生长发育过度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矮小,叶片小、薄,颜色淡,茎细,根小,新根发生少,花芽分化不正常,开花少,定植后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产生原因:(1)温度太低。(2)长期阴天。(3)苗期水分供应不足。(4)养分缺乏,生长控制过分。
预防技术:(1)密切注意温室大棚的温度管理,晴天棚室通风的温度范围24℃~28℃,阴雨天可少开或不开放风口。(2)育苗畦或营养钵在种子播前3天~5天一定要浇足、浇透水,以后水分缺乏,一定要浇透。(3)养分要施足,一定要施足腐熟有机肥,使幼苗快速生长,形成壮苗。(4)喷植物动力2003或0.5%尿素+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二、烧根
特征:根系发育不良,根少,根颜色变淡褐或褐色。
产生原因:由于育苗床上肥料过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壤浓度过高所致。
预防方法:(1)育苗床施肥要适量,不可过多。(2)苗床土和肥料要掺和均匀。(3)施用有机肥时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追肥时一定不要超过每亩15公斤~20公斤,且撒施均匀。(5)如发生烧根,可适当浇水,缓解土壤浓度。
三、徒长
特征:黄瓜徒长是育苗期常发生的现象。表现为:幼苗纤细,节间长,叶片大,叶薄,色稍淡,叶柄和茎柔嫩,易折,根系发育不良,根条数少,根小。这类苗容易受病害浸染,抗冻、抗热性弱,花分化少,易开成化瓜。定植后成活率低。
发生原因:(1)温度过高,放风不及时。(2)光照不足,特别是阴雨天多或草苫晚揭早盖。(3)夜温高。(4)基肥或营养土氮肥过多。(5)水分多。(6)密度过大。
预防技术:(1)每天放风温度达到32℃时一定要放风。(2)增加光照,对草苫要早揭晚盖或在棚中增加反光幕。(3)当下午棚温达到24℃时再关闭棚门窗,注意放脚风。(4)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要稳氮、增磷、补钾,施微肥。(5)水分不可浇的太多、太勤。(6)扩大株行距,要间苗和分苗,适当稀植,育苗时最好采取营养钵单株育苗。(7)喷洒50ppm的多效唑控制生长。
四、沤根
特征:根的颜色变褐色或黑色,严重的腐烂;地上部表现萎蔫,直至死亡。
产生原因:(1)浇水不当,浇水时浇水量太大。(2)地温或气温低,蒸发慢。(3)通风不好。(4)土壤粘重,质地差。
预防方法:(1)适当浇水,苗床不干不浇。(2)做好棚室的通风工作,特别是低温时期更应该抓住一切晴暖天气通风。(3)苗床土质差时可以按照适当的比例掺匀沙壤土,或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五、老苗
特征: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颜色较壮苗还深,幼茎粗壮迟迟不伸长,根系发育良好。
产生原因:(1)施用化学激素处理幼苗时,使用浓度过高。(2)地温过高。
预防技术:(1)针对发现的情况,应用一定剂量的“九二○”(或赤霉素)喷雾。(2)如地温太高,采取浇水的办法适当降低地温。(3)提高地上部生长的温度,使幼苗能正常生长。
六、降落伞状叶
特征:新叶叶尖黄化,逐渐过度到叶片失绿黄化,慢慢发展为枯死,叶片中央部分凸起,周围下卷,严重时封顶。
产生原因:(1)棚室散热不及时,闷热。(2)新叶缺钙。(3)植株发育不良。
预防技术:(1)注意保持棚室的气体交换,以促进叶子的蒸腾作用。(2)可以喷施一定量的钙肥。(3)注意配方施肥,加强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七、风干(闪苗)
特征:叶片经长时间的风吹,出现萎蔫现象,如果时间过长,叶片不能复原,变成绿色干枯。
产生原因:因棚室秧苗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如突遇大风吹袭,蒸腾作用骤然加剧,破坏了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
预防技术:(1)通风时一定要由小到大,不可操之过急。(2)注意大风时,不可将覆盖物刮走。
八、日照萎蔫
特征:棚室蔬菜在弱光条件下突遇强光,出现叶片向上卷曲,发生萎蔫,如果时间较长,叶片呈绿色干死。
产生原因:棚室遇到一周以上的阴雨、雪天时,天突然转晴,如防止不及时,易发生日照萎蔫。
预防技术:如果长期的弱光照射,在突遇强光时,千万不可全部揭开覆盖物,要采取由小到大的办法揭开,逐渐适应强光,一般有4天以上的时间,即可全部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