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浙江省嘉兴市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嘉兴市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诞生地论文,浙江省论文,扎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月,自嘉兴市的秀洲区荣获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嘉兴市全市[市本级和所辖的五县(市)、两县]在浙江省惟一实现了区域省级文明城市“满堂红”,同时,以市本级为龙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也不断向纵深推进。嘉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不断巩固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创建水平,在浙江省率先建成地市类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目标的设定既是基于推进“三地一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党的诞生地文明建设要走在前列的迫切要求。因此在目标坚定不移的情况下,重在狠抓落实。
(一)把握《测评体系》。一是充分了解背景和缘由。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迫切需要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为此,中央决定在评选表彰创建先进市的基础上,评选命名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对于中央文明委出台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浙江省也于近期修订印发了新的《测评体系》。嘉兴市更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决心通过科学考评和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使全市的文明城市创建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并建立起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二是充分把握内容和方法。嘉兴市牢记中央文明委关于“文明城市”的定义:“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自测自评中,则注重全面考评与重点考评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三是充分认识和体现其特点。嘉兴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很好的载体。在注重体现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软件建设。坚持按照两级《测评体系》的要求,着力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群众标准的特点,在测评和考察项目把握上则尽可能多地选择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以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使人民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的受益者。四是充分发挥两级《测评体系》的作用。《测评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嘉兴市注重充分发挥它们在嘉兴市创建文明城市中的激励、导向和促进作用。《测评体系》中的100多项考核内容较全面系统地体现了现阶段创建文明城市的较高要求,其中一些内容具有前瞻性。对之,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地自测自评,巩固已有成果,找准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创建水平。此外,将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容、标准及评选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诉群众,让群众了解、掌握标准,推动了让群众自觉地参与创建,并对创建工作建言献策与检查督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完善创建规划。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申报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嘉兴市不断完善创建规划。一是突出“大嘉兴”、“一盘棋”意识。从全地区角度规划区域城市文明创建,也即区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建设。二是坚持创建的过程性、建设性和长效性。分步实施规划。拟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是如期实现市本级全国文明城市和本级的有关全国级子项创建目标;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市(县)和本级城区要力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县、城区)”。第二阶段:符合门槛条件的县(市)要力创全国文明城市;其余的要建成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县、区)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县、城区)”。第三阶段:全市实现区域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即全国文明城市群);三是突出市本级的龙头带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总项统揽作用。市本级强化中心城市文明创建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全省率先建成地市类全国文明城市,并带动各县(市、区)的文明创建;联动推进市本级各全国级创建子项和地方特色创建子项创建水平的不断巩固和提高。
(三)高标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亟须通过强有力的文明创建推进城市环境的改善等等。只有高标扎实推进,才能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更多的支持与拥护。因此,一是狠抓项目达标。狠抓意识达标,尤其从为民排忧解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心向真、向善、向美和积大善行大德的层面去认识文明城市创建。在创建意识上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剖析、攻坚克难。按“硬件项目力求得满分、软件项目力求得高分、特色项目力求多得分、薄弱项目力求少扣分”的高标要求,实施达标工作,狠抓“四定”(定部门、定任务、定人员、定进度)责任制的落实。每个时期的规划、每个阶段的实施意见、每年的创建讨划、每个重要阶段的推进安排等,脉络清楚,重点突出,责任落实,并通过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制。狠抓项目的“工程化”建设。对于优势项目、弱势项目等均建有项目库,如何推进,如何强攻弱项,心中有数,操作性强。对于重点内容如思想道德建设、联动共创、兴办实事等重要项目以及看似较软性的项目更重“工程化”,如在指导思想、任务、措施、责任、目标要求等方面明确、量化。对于创建任务和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时总结分析,不断提高。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切实发挥城市资源对农村文明创建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与行政村“双结对、共创建、兴三农”的活动。通过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切实推动农村文明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从而率先实现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对于农村文明建设两个60%的要求(文明村、文明镇的比例各达60%以上)。通过切实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党政部门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党群联动、上下联动、条块联动、点面联动的良好创建氛围,更好地形成大创建格局。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特别是重在形成切实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重在建立和完善有效维护民利、加强利益协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的相关机制,并积极探索全社会联动共创、奉献爱心的新路子。通过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督查落实、创新载体等,逐步淡化行政推动,凸显群众作为文明创建主体的地位。三是狠抓以人为本。始终立足于“两个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坚持不懈地强化对市民和外来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仪礼貌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弘扬人文精神,不断增强爱国爱乡意识。实施教管并重、德法并重。以教促管,以管促教,软硬结合,系统把握,从而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管,文明创建为人民”的特色。四是孜孜为民谋利。文明创建的成效与影响如何?最大的受益者与拥护者是人民群众。因此,评判者也是人民群众。这些均缘于党和政府是否关注“第一呼声”(群众的需求、诉求),是否重视“第一标准”(群众的认可)。这两个“第一”是前后呼应的关系,前者是动因,后者是结果。只有“第一呼声”落实了,“第一标准”才会水到渠成。因此,嘉兴市十分注重“贴近”性。特别是强调对这“两个第一”的“贴近”。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多做实事、好事,坚持不懈地为基层排忧解难,以此赢得群众的大力拥护并广泛参与创建。同时,十分强调“共享”性。当前,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隐忧不容忽视。不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其他因素致贫的困难人群和大量新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员构成了城市文明创建的两大特殊群体。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都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帮扶。因此,嘉兴市的文明创建在关注公众共性利益的同时,创建受益面对这两部分特殊人群予以重点倾斜。同时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先进带动作用的同时,更关注和积极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多奉献日常爱心,积极畅通相关渠道,搭建相关平台,建立相关机制,使“爱心”有来处、有去处,有受益者;使受益者因“爱心”而改善生活、提升素质。从而,聚沙成塔,聚水成河,人与人间的友爱温馨的氛围渐浓,社会和谐慈善之风渐兴。五是坚持不懈创建。“创”指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建”指始终是个建设的过程,只有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因此,嘉兴市的文明创建着力于“三重”(重建设、重过程、重管理)。通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使源头活水常有,从而不断推进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