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下简DID)又称药物的诱发性疾病,是由某种药物或数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在美国DID 已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成为第5 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每年因DID 死亡的病例约为10万。因此,普及DID 的知识,减少和预防DID 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
1.DID 的诱发因素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等因素,均可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2]。
1.1 患者因素
1.1.1 遗传因素 人类遗传基因的差别则造成了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日本人中有不少人是快乙酰化者,使用异烟肼易产生肝损害;英国人中慢乙酰化者达60%~70%,这些人使用异烟肼易产生周围神经炎。
1.1.2 年龄 主要体现在老年和婴幼儿身上。据报道老年患者同时使用2~5 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4%[3];我国有83%的老年人经常用药,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 种药物,且用药时间较长[4]。老年患者机体各种重要器官功能衰退,使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性降低;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更增加了DID 发生的机率。
婴幼儿体内与药物代谢和消除有关的酶尚未发育成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8 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四环素,不但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和“四环素牙”,还会抑制骨质生长 [5]。
1.1.2 性别 一般ADR 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因为男女生理功能的不同。妇女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对药物的反应较平时有所不同,容易引起DID,如对泻药及其他刺激性强烈的药物敏感,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及早产的危害 [6]。
此外,有些患者对药物有高敏性,同等剂量的药物可引起比一般患者更强烈的反应。疾病也能改变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从而诱发ADR。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酒、吸烟等可能对药源性疾病有影响。
1.2 药物因素
1.2.1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可对患者造成损害。如睡前服用较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可引起药源性睡行症[7]。
1.2.1 药物的相互作用 患者接受治疗并非单一用药,而是合用多药,就会发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包括不良反应。不仅减弱药物治疗作用,也会危害机体。单用链霉素时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并不明显,当与肌松药合用时,则可加强肌松药的松弛肌肉作用,引起呼吸肌麻痹。
1.2.3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不仅和其主要成分有关,也与分解产物和副产物,制剂中的溶剂、赋形剂等有一定关联。此外,DID 也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等均可诱发药物性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DID 的基本类型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有[8]:(1)中毒型 常见的细胞生长抑制剂有严重细胞毒作用,甲氨蝶呤对酶有毒性,能使叶酸生成发生障碍;抑制细胞分裂。(2)炎症型 特别见于药物引起的各型药物性皮炎。
(3)胚胎异变型 妊娠3 个月内孕妇使用致胚胎损害的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发育。(4) 组织增生与发育不全型:如苯妥英钠可引起牙龈增生(尤见于儿童)。(5)变性和浸润型D-青霉胺治疗可引起天疱疮样皮炎,组织学显示表皮有嗜酸性白细胞坏死及多形核细胞浸润。
(6)血管血栓型 药物性变态反应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充血,如血管造影剂可引起血管栓塞。(7)赘生与癌变型 如萘氮芥治疗引起膀胱癌。(8)功能型 药物引起功能性改变,如神经节阻断剂可引起无力性肠梗阻。(9)依赖性 指的是长期反复使用吗啡、度冷丁等有成瘾性的药物后,病人产生一种欣快感,对药物有继续使用的强烈欲望。
3 DID 的预防原则[9]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了解了药物的作用:(1)按有明确的指征选用药物。(2)联合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3)给药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4)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副反应,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DID 发生。
对DID 的临床诊断要做到:(1)病史的收集: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包括药品种类,服用方法,临时症状出现等。 (2)注意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3)注意患者有无免疫缺陷、先天异常或遗传性疾病。
(4)注意鉴别新出现的症状是否为原发病的表现,是否是药物反应。
4 DID 的处理原则当怀疑出现的病症是由药物所引起,而未能确定何药时,应立即暂停用所有药物,以及时制止药物继续对机体损害,停药后如临床症状减轻或缓解常可示病因为药源性[10]。然后逐个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排查。因DID 多有自限性,停药后即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须进行对症治疗。与剂量相关的DID 可利尿、导泻等来加速药物的排泄。如致病药物很明确,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若是药物变态反应,应避免再次使用此类药物。
总之,临床医生应正确诊断病情,全面掌握药物药理作用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师应积极配合及时发现和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这将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1] 刘 岩.药源性疾病的防治与合理用药[J] .中国医药指南,2008,22:163.[2] 史文慧,郭蓉,王玉慧,等.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几点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 ,2006,15(4):313—315.[3] 屈统友.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合理用药 [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4):248—249.[4] 鲁效慧.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09,7(l0):88-89.[5] 毛素芳 我院药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6:465[6] 武力勇 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致病药物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4:277.[7] 张惠卿.不合理用药与药源性疾病[J].中国中医药,2005,3(8):8.[8] 王怀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J]. 中国社区医师 2004,3 (第20(3):23.[9] 李宝珍. 合理用药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80
论文作者:雷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药物论文; 疾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源性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相互作用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