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卓东
佛山市三水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心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5281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在整个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工程施工人员应加强自身对专业技术水平的学习以及在实际施工中的技术应用,并结合不良地基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技术的应用,使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不良地基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都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就目前而言,处理不良地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不同建筑物的地基强度需求各有差异,所以,处理方式也是各有不同的。
一、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要求
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掌握施工现场各区域的地质状况,并针对实际地质情况确定最后的施工方案。
根据自身施工特点进行全方位勘探,并充分结合当地气候候特点,及周围的居民环境做出周密调查,在经过过周密分析后,确定方案的最后实施,并制订相关问题的应急措施,以保证基地施工的安全性和基地施工的进步,以此确保工程安全有效的进行。对于施工环境也应充分重视,产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整理,包括坡度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滑坡、崩塌等情况,应提前制订好预防计划和应对措施,对于危险性分析应具体,避免施工过程受到阻碍。在工程施工之前应对施工地点进行全面考察,包括通往工地的道路、桥梁及港口。保障工地的施工的基础设施及原材料和器械顺利运送。在工程开始前做好所需物品的输入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在施工之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及地质活动的历史、施工时的天气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人员保护工作,防止由于当地天气及气候、地质灾害,给施工造成人员及资源上的损失。
二、不良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水电工程建设地基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影响如下:
2.1地基基础不稳定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这类不良地基主要包括软弱夹土层、岩体破碎带以及演示混凝土的风化混合物等物质所组成,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承载能力弱,在外界的高压压缩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结构变形,无法满足水电工程设计的强度要求。这种地基在结构上相当不稳定,抗滑性低,在实际建设之中可能会影响上层建筑的安全使用。
2.2地基沉陷
湿陷性是过湿黄土的基本性质,黄土的湿陷性主要在工程之中表现为,作为地基的黄土在外界的压力之下,在浸水之后土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并且产生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下降。
产生黄土湿陷的原因一般是地面积水等水分排入地下,或者是降水过多导致雨水进入地下,而使得黄土地基产生沉陷。产生沉陷的本质原因是黄土自身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在干旱或是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之中形成的黄土,其颗粒的组成以粉粒为主,并包含少数的沙粒和粘粒,共同组成了黄土的支撑骨架。干旱的环境使得黄土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土壤之中剩余的少数水分与其中的无机盐形成胶状物,而在工程之中浸水之后,结构之中的胶状物逐渐溶解,黄土的结构强度随之降低,从而易发生湿陷沉降变形。
2.3地基含水量较大
在我国西北存在较多的过湿黄土地基主要是指多孔黄土地基,其主要特点是垂直链接,防水,易渗透。其中含有水溶性物质,决定了这种黄土易于被水流所侵蚀。易侵蚀的环境决定了在这些复杂地形之中,其环境的水文和地质特征会造成地基的破坏。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面以及地底的流水容易堆积在山区的地势起伏处,形成湍流之后,会使得地基斜坡表面的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走,使得地基底部被挖空,造成地基东岳的斜向崩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基设计中假如存在排水设计上的缺陷,那么在降水量较大之时,会因为排水不通畅而降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情况之下会造成地基路面的破损,大面积的地基塌陷甚至破坏,严重影响水电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对于不良地基处理的方法
通过对于不良地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稳定的目的。一般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3.1对坝基涌泉的处理
坝基涌泉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基岩裂缝或是松散的土层,若发生了坝基涌泉,必然会导致土坝被管涌破坏,导致整体发生不稳定的现象,而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造成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发生是一定要进行处理的,针对这一情况的处理原则就是能排就排,能堵就堵。处理的方法如下,当基岩涌泉水量较少时,可以进行封堵处理然后则可以用混凝土填筑来进行封堵,若是涌水量相对较大的话,则首先要将水引入到集水坑中,之后再用砾石回填,对于灌浆管预埋,抽水后,回填混凝土封堵,后期在用灌浆来处理,回填。若是土坝基础,需要在混凝土盖顶上在进行粘土的铺筑。
3.2对深覆盖层的处理
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在地处于河流中时,地基的位置由于受到河流的冲击导致堆积层厚度比较大时,要进行全面的开挖来进行处理清除显然很不方便,而且其孔隙率一般会比较大,而且也很松散,有非常强的渗透性,受到压缩时会发生变形以及渗透现象的发生,还有的会在其中存在着软弱夹层,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抗滑的稳定性。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我们一般会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处理:用强夯法或者是振动碾夯实或者是将土层表面压实;利用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来对地基进行处理;进行混凝土截水墙的设置或者是利于高压喷射灌浆来进行防渗墙的构筑;在坝前进行防渗铺盖;使用沉重桩或者是摩擦桩;将基础扩大。
3.3对强透水层进行防渗处理
以大坝为例来进行说明,由于刚性坝中的砾石以及基砂都是属于透水性比较强的,要进行开挖以及清除处理,由于其透水性很好,会导致水遗漏损失,或是产生管涌,导致扬压力变大,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破坏,针对这种情况都要采用防渗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首先是对透水层以及卵石砾石层进行开挖,清除后回填粘土或是混凝土等,形成截水墙。利用冲抓钻等形成一个大孔径的孔,并在其中填筑粘土或是混凝土,形成一个防渗墙。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的方法来进行水泥防渗墙的修筑。用水泥或者是粘土来进行帷幕灌浆。坝前用混凝土或者是粘土进行铺盖,使渗径延长,在帷幕后进行排水减压,进行反滤层设置。
3.4针对可液化土层的处理办法
可液化土层主要是指那些土层粘性较少,或者没有粘性的土层,在静力或者振动力的作用下,会导致孔隙水上升,从而致使抗剪强度在一瞬间就消失了,土层发生液化会使地基发生滑移失稳的现象,或是地基发生沉陷,从而安全隐患。我们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对于可能发生液化现象的土层开挖并进行清除,同时要选择那些强度比较高而且防渗性能好的土质材料进行回填。还可以采用振冲的方式,用分层振动或者是挤密来进行压实。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其工程质量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因此,为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对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秋颖。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233.
[2]董世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6):248.
[3]谢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J].科技与创新,2016,(12):155+157.
论文作者:霍卓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地基论文; 土层论文; 黄土论文; 不良论文; 或者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