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着许多制约条件,这就构成它的经营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鉴于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境存在许多不利条件,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就显得更加迫切。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主要从精简机构、人员、健全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拓展业务等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主要从政府、企业、法律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营环境 优化
商业银行确立之初,经营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这一系列外部的、内部的制约条件便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宏观经营环境。从外部环境看,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而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效益差是普遍现象,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而且还在继续新增信贷投入,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为了高速发展经济,政府往往强令商业银行贷款,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需要一段时间,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转正处于一个转轨阶段,同样制约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总的来看,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行为。政府对经济、金融的干预状况,政府的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以及政府和银行的关系是否实现了正常化等;2、企业经营状况。企业改革的进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企业产权变更或经营状况恶化,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防范问题以及化解银企债务的方式;3、法律环境。法制建设的状态及具体的法律规范。从内部环境来看,不良信贷资产比例较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影响资金周转和效益,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缺乏约束和监督机制,管理不严,浪费严重,案件时有发生,成本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差,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不注重企业形象,在同行业竞争中很难适应。这一系列内部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2、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的建设,以及内部监管机制的健全;3、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力度,商业银行在经济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4、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类型,业务能否适应竞争。这些内部条件也就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直接的具体的经营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环境的途径
(一)简化机构及人员。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就业的压力也比较大,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的一个历史问题就是潜在失业的问题。银行内部员工看似人人都有活干,可实际上如果提高工作效率将有一部分人是多余的,所以商业银行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必须裁员。银行的机构设置是采取由上及下的分支形式,越往基层分支越多,也就是营业网点越多,营业部、办事处、分理处、储蓄所比比皆是,有的行与行之间的储蓄所甚至距离不过几十米,这种设置造成业务量分流,以致浪费固定资产。同样,有多大的机构摊子必然有多大的就业大军,机构的不合理也带来了人员的闲置。所以,商业银行优化内部环境应该首先从这里入手,精简掉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提高在职员工的工作效率、节约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二)完善稽核制度,加强内部监管。这一做法也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要求。商业银行为保障前面的“三自”,就必须做到后面的“一自”,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内控。自我约束的内容应该从存款、贷款、结算、呆帐等几个方面入手,分别建立相应的稽核、检查制度,管辖行对各分支机构也应当进行稽核和检查监督。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稽核机制还不完备,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稽核体制不适应。稽核体制存在着机构分散力量不集中的问题,三级稽核的格局没有形成,总、分行稽核力量薄弱;2、稽核队伍状况不适应。首先是数量不足,人员缺乏,其次是质量不够,缺少具有经济分析、信息管理、国际金融、电子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3、工作内容和目标不适应。稽核的范围、内容、项目等方面,没能适应商业银行“合规”、“效益”、“质量”、“风险”等经营目标的要求;4、稽核力度不够,稽核方式单一。稽核频率太低,有的行处稽核周期长达2年3年;稽核方式主要是事后稽核,没有事前、事中的预警和监测。以上这几个方面的不适应表现了稽核制度尚有待于完善。
健全稽核制度,首先应该从体制、职权和人员素质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总稽核负责制,实行三级稽核、各司其职。其次应该明确稽核工作目标、建立现代稽核工作机制。合规经营、资产质量、经营效益、抵御风险是关系银行生存发展的大事,作为全行的稽核监督部门,必须把检查监督依法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规避和防范风险作为中心目标展开工作,制定评价指标,预警指标,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企业员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也包括企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企业环境、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并要求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管理风格和企业形象等。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搞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单纯地抓经济效益,形成了唯利是图的思想。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要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人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浪潮中,如果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企业的向心力便无从谈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培养良好的经营作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会使员工对商业银行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会产生凝聚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促进商业银行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展开。另外,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领导必须做到大公无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有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通业务,注重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体员工自觉地摒弃不良行为和有害思想,树立行兴我荣的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优化银行内部环境。
(四)拓展新业务、适应银行间的竞争。所谓新业务是指相对于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汇兑、结算业务之外的有关金融方面的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信托、委托、信息、咨询、房地产、金融租赁、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内容。这类业务不需要银行垫付资金,只要利用银行的信誉和自身条件就可以开办。
从国际上看,新兴业务发展迅速,使西方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种类扩大,大多数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工作量已占其传统工作量的50%以上,有的高达70%,经办新业务所得的手续费收入已占其利润总额的60%以上,使其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及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中,贷款利息收入则高达90%以上。
目前,我国各类股份制银行已达11家,资产总额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外资银行也开始在中国设立机构。这样,各类银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减少、分散和转移风险,提高盈利水平,发展新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拓展新业务,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使行内人员认清形势,认清只有拓展新业务、寻求新的经营途径,才能使得银行的内部环境得以改善,才能适应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次是抓好培训工作,尽快解决新业务所需人才。另外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和企业对新办金融业务尽快熟悉,以推动这些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途径
(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银行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就政府经济职能来看,就是采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各种经济手段,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和银行的关系应该是法律关系,政府依法管理指导银行,银行作为企业依法从事经营,其经营活动不受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但是由于政府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其职能转变仍存在着障碍:第一,解决就业的压力。自1980年以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一千多万人,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又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政府往往会牺牲银行的经济效益而支持效益差的企业存活或新建企业而解决就业。第二,财政收入的压力。分税制实行后,地方政府更努力地开辟财源,而地方企业税收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地方政府便尽力保住一些该关停并转的企业,靠银行贷款来支撑,或新建一些不该上的企业。所以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外部制约条件便是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着商业银行外部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二)深化企业改革,化解银企债务。由于企业风险通过银行借贷关系可以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的经营风险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状况。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目前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仍不景气,搞活国有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的必由之路。搞活国有企业,首先使企业从政府的监管下解放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打破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但由于相应的约束机制没能跟上,使企业盲目投资,收入分配向职工个人倾斜,偷税漏税等扰乱了市场秩序。要改变这种不正常运行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正是由于企业缺少自我约束机制,盲目投资造成了资金的不良营运,使银企债务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严重地影响了银行的正常业务经营。据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5%以上,有的已达90%,而其中至少有20%的贷款难以周转和收回,历年形成的呆帐死帐不少于4000亿元。银行已处于虚盈实亏,有帐无实,资不抵债的状态,所以化解银企债务势在必行。化解银企债务可用如下几种方法:1、债务转移法。根据企业债务形成的原因,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将债务由一方转向另一方。具体的可以采取债务拍卖,转移给政策性银行,或者也可以采取企业兼并化解银企不良债务。2、财政核销法。在金融体制改革之前,国家专业银行提取的呆帐准备金60%上交财政,所以,财政应拿出这部分资金替各商业银行核销呆帐贷款。3、债权转股权法。可以把企业的债务转变为投资银行对企业的股权,银行作为股东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改组、整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破产清算法。不少亏损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陷入困境,如果继续运行,负债会更多,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要求,毫不留情地予以破产,以此来彻底解决银企债务。商业银行为了避免信贷资产更大的损失,要针对企业经营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一状况,及时采取针对措施,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
(三)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奋斗目标,人民银行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手银行法起草工作。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法律相继出台,我国金融法律环境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但目前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立法进程滞后于金融改革实践。所以当前立法工作应紧紧围加强宏观调控、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展开,正确处理金融法制建设中的废、立、改的关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两大基本法律为基础,尽快出台如《证券法》、《信托法》、《外汇管理法》等专业性法规和机构管理、行业管理、基本业务管理等行政法规。人民银行应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继续整顿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环境,有效地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行,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环境。